本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英國新任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以“大嘴巴”得罪人聞名,西方媒體曾細數他過去失言得罪各國政要的歷史,稱他是英國“最不外交”的外交大臣。日前他在與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聯合見記者時,被美國記者再揭“黑歷史”,場面一度頗為尷尬。
牛津大學畢業后,約翰遜在《泰晤士報》開始其記者生涯,曾先后擔任《每日電訊報》記者和《旁觀者》雜志的主編。媒體發現,約翰遜曾在《每日電訊報》發表一篇名為《我希望希拉里當總統》的文章,形容希拉里“有一頭染黃的頭發,撅起的嘴唇,一雙灰藍色的眼睛,看起來就像精神病院的冷血虐待狂護士。”他還寫過一首打油詩,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山羊交配”。
19日,約翰遜與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英國外交部門前舉行記者見面會,這也是他作為英國外交大臣的第一次記者見面會。根據計劃,見面會原本是談敘利亞、土耳其、也門等地的局勢,以及強調雖然英國已經決定脫歐、但美英兩國關系依然非同尋常等話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場的美國記者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揭約翰遜的“老底”。
美聯社記者問約翰遜,你曾形容美國總統奧巴馬是“半個肯尼亞人”,祖先不喜歡大英帝國,是否要對奧巴馬道歉?你還在專欄中形容美國總統參選人希拉里是“精神病院里冷血的護士”,這是不是你將來推動英國外交的方式?《紐約時報》記者則問克里,約翰遜長期以來言詞夸張,他如何能信任約翰遜。
在記者的咄咄逼問下,氣氛有些緊張,但這位頂著一頭“狂野金發”的新任英國外交大臣卻表現得很冷靜,說道:“雖然我過去說了很多話,寫了不少文章,不過有一部分卻被斷章取義。”他直言不諱地承認,在自己30年的記者生涯中,積攢了一個“非常豐富的詞庫”,如果要為他筆下所有“被誤解的事情”一一道歉的話,將要花費“太長時間”。接著,約翰遜話鋒一轉,強調“關注世界當下面臨的挑戰更為重要”。▲
環球時報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