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家家悅欲將過多資金投入到實體門店建設之中,但它們的盈利能力并不強,同時,公司 又一手大筆分紅一手伸向股市令人不解
隨著電商超市日漸被消費者接受,各大實體商超的日子看似越來越不好過了。不過,在這種形勢下,山東連鎖超市巨頭家家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家悅”)還是于近日再次提交招股說明書,欲借資本東風繼續擴張。
那么,家家悅的實際經營狀況如何?為何在實體店盈利能力下降時還要大舉擴張?在現金充裕、分紅不斷情況下為何還要上市融資?就此,《投資者報》記者近日撥打公司公開電話無人接聽,將采訪提綱致函公司郵箱亦未見答復。
門店盈利能力堪憂
家家悅立足于山東省內,主營業務為超市連鎖經營,以大賣場和綜合超市為主體。目前,已開設610家門店并全部在山東省內。
本次IPO,家家悅擬發行不超過9000萬股,募集資金11.45億元。其中,重頭戲是擬投資7.64億元的“連鎖超市建設項目”,具體計劃則是擬擴建300家門店,占募集總額的66.7%。
在遭受電商劇烈沖擊的狀況下,在多數連鎖超市巨頭紛紛轉戰互聯網之際,家家悅卻反其道而行,大規模擴張,這真的是一個好戰略么?
據其招股書顯示,早在2013年年末,家家悅門店增速已經開始下降,由2012年的21.7%降至12.87%。而且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連鎖百強排行榜”數據也顯示,2015年以超市為主的快消品百強企業銷售增長為8.5%,門店增幅僅為7.6%。如此看來,家家悅擬擴增門店50%的策略貌似顯得過于激進。
而且,其旗下一級子公司共計22家,其中11家子公司涉及百貨、零售業務,但只有4家子公司實現盈利。
最重要的是,2013至2015年平均下來其單個門店毛利呈下滑狀態,大賣場分別為1059萬、1010萬、977萬,綜合超市分別為236萬、221萬、201萬。此外,整體總凈利也增長緩慢,2013至2015分別為22.3億、22.7億與24.7億。這樣來看,家家悅實際盈利經驗并不豐富,一旦大規模擴張,也許會很快陷入大規模失利的情況之中。
對此,家家悅在招股書中表示,募投項目緊緊圍繞公司現有的核心業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公司的行業地位,增強市場影響力。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物業租金、人力成本等剛性費用持續上升。據其招股說明書,公司大多數門店經營所需物業通過租賃方式取得,約140萬平方米的門店總面積中近90%為租賃物業。
此外,大規模的租賃也使租金及物業管理費用成為公司重要運營成本之一,2013年至2015年,公司租金及物管費分別為2.7億元、2.9億元和3.1億元。并且之后也會面臨租金上漲導致成本大增的風險。
而且,此前同樣以擴張門店數量為IPO主要募投項目的連鎖超市人人樂,在上市之后就沒有實現曾經的業績許諾,反而出現業績大變臉,營收與凈利都大幅下滑,2013年至2015年營收分別為127億、121億、112億。前車之鑒使家家悅本次擴張計劃顯得風險更大,引發更多投資者擔憂。
“資金瓶頸說”遭質疑
除了門店擴張計劃招致擔憂之外,在招股書中,家家悅還重點提到公司面臨“規模擴張引發資金瓶頸”問題。家家悅招股書顯示:“為擴大經營規模、開發和擴展門店網絡,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公司若僅依靠自有資金積累或銀行貸款,無法滿足公司資金需求量和投資進度,而且融資成本比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規模擴張的速度和效益。”
但從其招股說明書來看,家家悅的現金情況相當不錯。招股書顯示,2011年至2013年,家家悅先后四次現金分紅,分別為3億元、2.04億元、1億元、0.5億元,合計6.54億元。而且在此期間,其又投資8985萬元購置總部辦公樓。并且還與威海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購買威海城建集團開發的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半地下一層車庫,總價840萬元。這些行為都使投資者認為其“資金瓶頸說”多少顯得有些牽強。
而且,從現金儲備上來看,家家悅其實相當富裕。2013至2015年,家家悅的貨幣資金分別為12.4億元、13.9億元和14.6億元。
這些情況不得不令投資者懷疑其上市目的,既然“真金白銀”如此之多,為何還需大量資本才能繼續發展,又何來發展“瓶頸”一說。
不理電商發展趨勢
而且,就其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有投資者也提出了一些疑問。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5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百強企業中共有67家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線上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的比例由2.9%上升到3.7%。
但是,家家悅在這一趨勢之下并沒有太大反應。雖然其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的發展,以及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出現,消費者網絡購物更為便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網絡購物行列。電子商務將不可避免地對各類商品的傳統零售渠道繼續造成沖擊,造成市場格局和銷售方式的轉變。因此,公司將面臨因消費者購物方式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但這些內容只是表示公司會關注市場需求及消費者消費傾向的變化,并未提及在電商層面的具體發展策略。
這樣看來,家家悅好像將過多資金投入到實體門店建設之中,而對火熱的電商潮流不聞不問,這不禁令投資者擔憂其未來發展走向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