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肅省蘭州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典型區域土地綜合整治分區
——以甘肅省蘭州市為例

2016-07-26 11:32:04張天中劉春芳趙強軍
水土保持通報 2016年3期

張天中, 王 雯, 劉春芳, 趙強軍

(1.甘肅省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 甘肅 蘭州 730000;2.國土資源部 甘肅榆中野外科研基地, 甘肅 蘭州 730000; 3.北京師范大學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875; 4.西北師范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

中國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典型區域土地綜合整治分區
——以甘肅省蘭州市為例

張天中1,2, 王 雯3, 劉春芳4, 趙強軍1,2

(1.甘肅省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 甘肅 蘭州 730000;2.國土資源部 甘肅榆中野外科研基地, 甘肅 蘭州 730000; 3.北京師范大學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875; 4.西北師范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摘要:[目的] 探討土地整治規劃的重要內容——土地整治分區,為確定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和土地整治規劃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以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典型區域甘肅省蘭州市為研究區域,基于生態保護視角,在充分考慮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點及區域主要生態問題的基礎上,從地形地貌、降雨、土壤類型、植被類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選取指標因子初步構建分區指標體系,并從水資源供給、水系分布及行政區劃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同時運用ArcGIS空間疊加分析功能,使用綜合分析法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分區。[結果] 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類型”命名的土地整治兩級分區體系,二級分區較為詳細。蘭州市劃分為7個一級區和15個二級區。[結論] 中國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域在土地綜合整理過程中應該通過選擇合理的指標體系分區進行整治。各分區應該針對其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狀況等具體特征,基于生態保護視角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土地綜合整治。

關鍵詞:土地綜合整治分區; 西北部生態脆弱區; 典型區域

文獻參數: 張天中, 王雯, 劉春芳, 等.中國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典型區域土地綜合整治分區[J].水土保持通報,2016,36(3):141-147.DOI: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26

當前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高速發展時期,建設用地的擴張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優質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質量不斷下降。自20世紀90年代土地整理被正式提出并實施以來,土地整理便成為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要舉措。土地整治是指對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動[1],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影響生態環境,尤其是生態脆弱區。土地整治分區是在研究區域土地利用綜合特性的基礎上,發現現存土地利用問題,為區域土地合理利用提供解決方案[2]。在分區過程中,生態整治與生態環境非常重要。

土地整治分區也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當前,關于土地整治分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區的尺度[3-5]、方法[6-7]及基于不同目的分區研究[8-10]等幾個方面。從土地整治分區尺度研究來看,從省,市,縣至村鎮尺度的研究均有涉及[11-14],土地整治分區的方法包括多因素疊置法[15]、綜合分析法[7]、聚類分析法[6,15]、主成分分析法[16]等。此外,基于城鄉統籌等目的[17]、景觀生態角度[2]的土地整治分區研究的方面的研究也均有涉及。現有的研究多為了整治而整治,很少考慮到生態問題。在生態環境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有必要從生態視角來探討土地整治分區方法和研究[18-19]。中國西北部地區植被覆蓋度低,降雨量少,生態環境脆弱,屬于典型的生態脆弱區。面對既要保障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有序進行,又保護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緊迫局面,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基于生態視角的土地整治工作亟待開展。

本文擬在對蘭州市空間基礎信息提取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形地貌、降雨、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及水土流失等因素對蘭州市進行土地整治分區,并進一步分析各類型區適宜的土地整治類型與模式,以期為在該區域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提供參考。

1研究區概況及區域土地利用問題

1.1研究區概況

蘭州市為甘肅省省會,位于中國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3大自然區交匯地帶,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海拔高差變化大,地形破碎。氣候干旱,降水量少,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為325 mm。是西北地區較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之一、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和西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據2013年蘭州市統計年鑒,蘭州市現轄3縣5區,有113個鄉(鎮、街道),399個社區居委會,731個村民委員會。2013年,全市戶籍總人口321.43萬人,其中非農人口201.41萬人,農業人口120.02萬人。

1.2蘭州市土地利用問題

蘭州市地處中國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區,是黃土丘陵溝谷典型地貌區,年均降雨量稀少,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資源總量大,但優質土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大量優質耕地轉化為建設用地,進一步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林地、草地、河流等生態保護性用地十分短缺,為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帶來很大困難。

由于蘭州市土地自然生態系統脆弱,加之粗放式的生產方式及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耕地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了如土地沙化、土壤板結、鹽堿化、農藥化肥污染等一系列質量問題;人口壓力及落后的生產方式導致土地資源掠奪式的利用;不斷擴展的城市對耕地和建設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大量不易被開發的土地被開發利用,如大于25%坡地被開發成耕地,植被稀疏的草地被開發成耕地后由于產量過低而撂荒等等,造成區域生態系統調節能力不斷減弱,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諸多土地生態問題[20-21]。

2數據與方法

2.1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礎數據主要包括:ETM遙感影像、Aster 30 mDEM數據、降雨量、蘭州市水系圖、灌區分布圖;農用地分等定級數據,2013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等。并在ArcGIS平臺支持下,基于DEM數據獲得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數據;植被蓋度產品通過ETM數據反演獲取;降雨量由氣象站點數據插值得到;土壤有機質由農用地分等定級數據獲取;水系圖由甘肅省水利廳網站獲取,灌區分布圖由水利部門獲取,土地利用數據和行政區劃由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獲取。

2.2分區方法

2.2.1分區原則

(1) 相對一致性原則。自然及社會環境條件決定了土地資源的地域分異與區域特征、開發利用方式和區域發展方向,土地整治分區必須堅持區內地貌類型、氣候特征等自然和社會經濟等條件的一致性原則。

(2) 綜合協調性原則。劃分土地整治分區時,必須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區內和區際土地利用的統籌協調,確保土地利用與產業發展情況大體一致。

(3) 保持界線相對完整性原則。在進行土地整治分區時,以自然地理單元或流域單元為單位,并考慮行政區劃的完整性加以調整來確定分區,可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范圍的劃定提供方便。

2.2.2技術方法本研究采用二級分區,兩級分區均采用方位+地貌+土地利用類型命名,二級分區較一級分區更為詳細。在分區指標體系構建完成并計算指標因子權重之后,運用ArcGIS提取分區指標因子,根據降雨量、土壤有機質含量、ETM遙感影像、Aster DEM等數據特性進行柵格化處理,其中ETM影像和Aster DEM為30 m分辨率,降雨量和土壤有機質數據為插值重分類結果,柵格大小為50 m×50 m,將以上數據整理后,將所有分區因子柵格大小統一為50 m×50 m,后運用ArcGIS空間疊加分析功能,把地形地貌、降雨、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及水土流失等自然基礎條件數據疊加分析,并運用綜合分析法計算分區因子綜合值,用于分區劃分。

(1) 分區指標體系構建及權重計算。由于蘭州市地處西北干旱地區,且地形起伏較大,農業生產受地形地貌、水資源及生態環境變化影響最大,根據相對一致性的分區原則,初步選取地形地貌、降雨、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及水土流失等因素構建指標體系。蘭州市區域地形變化起伏變化明顯,因此地形地貌因素選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3個因子;降雨因素選取多年平均降雨量;植被因素選取植被蓋度反應植被情況;土壤因素選取土壤有機質含量;水土流失因素選取水土流失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以USLE為基礎,選取降雨侵蝕力、土壤質地、地形、植被等因素計算獲取[22],最終構建初步分區指標體系,同時運用ArcGIS對各指標進行自然分級;并采用德爾菲法[23]獲取各指標權重。

根據保持界限相對完整性的分區原則,在初步分區的基礎上,選取土地利用、水資源供給、水系及縣級行政區劃4個分區因素并分別選取土地利用、灌區分布、河流分布、縣級行政區劃4個分區指標,構建分區指標體系,進行一級區劃。

(2) 初步分區方法。根據相對一致性原則進行初步分區的劃分,從地貌單元一致性、土壤—氣候地帶性出發,初步劃定分區。由于區內地形起伏較大,且水資源分布不均,對各因子采用分級方法作為分區依據并不適合該區實際情況。因此本研究采用對各因子指標值加權平均的綜合分析法計算初級分區因子綜合值(式1),根據綜合值大小定量分析進行初步分區的劃分。加權平均前,為消除指標間的不同量綱影響,采用極差法對各分區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見公式(2)。

(1)

(2)

式中:Yi,yi——指標標準化值;Xij——評價指標原始值; minxj——最小值; maxxj——最大值;S——分區綜合分值;m——分區指標數量;wi——評價指標的權重。

(3) 一級區分區方法。一級分區主要體現區域自然條件一致性及差異,根據保持界限相對完整性原則,依據土地利用、水資源供給、水系及縣級行政區劃等要素的差異性、相似性特點,進行定性分析,調整初步分區確定土地整治一級分區。土地利用因素通過201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識別分析(附圖5);水資源供給因素通過灌區分布來確定;水系因素選取對農業灌溉起主要作用的莊浪河和黃河干流,行政區劃采用縣級行政區劃(表1)。

(4) 二級區分區方法。二級分區是根據相對一致性原則和綜合協調性原則,在一級土地整治分區的基礎上,對初步分區因子和一級分區因子的差異性和一致性進一步識別和區分,并結合區域相對地理位置,劃分二級土地整治分區。

表1 蘭州市土地整治初步分區指標體系

3結果與分析

3.1分區指標體系和權重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方法構建土地整治初步分區指標體系及權重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各因子自然分級如圖1所示,構建土地整治一級分區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3.2土地整治分區結果

根據以上分區原則、依據及命名方法,結合蘭州市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點、區域主要生態問題等因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劃分土地整治單元,蘭州市土地整治區劃分為7個一級區和15個二級區(表3)。

圖1 研究區土地整治分區各指標因子

分區因子分區指標特征描述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主要分林地、園地、耕地、牧草地、城鎮建設用地、其他農用地和自然保留地等7類水資源供給灌區分布為3300~2.00×104hm2及2.00×104hm2以上的大中型灌區水系河流分布河流為對周邊農用地起到灌溉作用,水量較大的莊浪河和黃河干流行政界線縣級行政區劃縣級行政界區劃為2008年二次土地調查國家下發行政界線

表3 蘭州市土地整治分區

3.2.1一級分區蘭州市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地形和水資源是土地開發利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地綜合整治開發一級分區主要考慮植被狀況、地形和水資源條件,綜合各水系在甘肅省內的流域范圍、植被狀況、地形條件,同時結合灌區分布、土地利用等條件將蘭州市分為7個一級整治區(圖2)。

圖2 蘭州市土地綜合整治一級分區

(1) 山地生態保護區(Ⅰ區)。該區包括蘭州市南部馬啣山山地和興隆山地區及西北部的連城自然保護區。該區域地貌以亞高山和中山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山勢陡峻,水土流失嚴重,土壤類型以淋溶灰褐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地整治方向以生態保護為主,重點進行天然林保護,改造次生林,增加人工林,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減少水土流失。有序地開展退耕還林、生態搬遷等生態恢復工程建設,積極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大地質災害易發區的保護力度。

(2) 西北部山地、丘陵農用地整治區(Ⅱ區)。 該區位于蘭州市莊浪河以西,大通河以東。地貌類型包括中低山地和丘陵臺地,地形起伏度相對較大,海拔多在1 700 m以上,植被較為稀疏,區內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土地利用方式以農業為主。土地整治方向應加大農用地整治力度,加強農田改造,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配套,針對區域氣候干燥無灌溉條件以及耕作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現狀,采取休整水平梯田,增強土壤“攔蓄水分”的能力,減輕或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生產能力。

(3) 河谷盆地土地綜合整治區(Ⅲ區)。該區位于蘭州市中部的黃河及其次級支流大通河、湟水、莊浪河、宛川河河谷。地貌類型主要為河谷階地,地勢平坦。土壤類型主要為灌淤土類,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灌溉渠系基本配套。熱量條件較好,溫度適宜,適種以蔬菜、果類為主的多種經濟作物。土地整治方向以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為主,加強中低產田改造,以灌溉渠系、涵閘橋配套等為重點。規范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推進舊村莊改造,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北部丘陵、川臺綜合整治區(Ⅳ區)。該區地處蘭州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海拔高度1 700~2 500 m之間,丘陵區山川重疊,溝壑縱橫,土壤肥力低下,農業生產落后。川臺區地勢較為平坦,但干旱少雨,肥源不足,土壤肥力低下,土層較薄,多漏砂。土地整治重點為加大農用地整治和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促進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水源,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同時科學開發宜建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地。盤活建設用地存量,合理挖掘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潛力,科學歸并農村居民點,促進人口向中心村(鎮)集中。

(5) 東部山地、丘陵盆地農用地整治區(Ⅴ區)。該區位于蘭州市東部的低山、丘陵地帶,海拔2 200 m左右,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嚴重。氣候干燥,降水少而不均,年均降水量300~400 mm。分布的土壤類型主要為黑麻壚土,還有小面積灰鈣土,土壤肥力不高。土地整治方向為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農田抗旱標準。坡度大于25°的現有耕地退耕還林還牧。坡度小于25°耕地興修水平梯田,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保護土壤肥力。

(6) 南部低山、丘陵坪臺農用地整治區(Ⅵ區)。該區位于蘭州南部,包括黃河南岸坪臺階地及部分山前丘陵。地形較為平坦,但被沖溝切割,土地比較破碎,土壤肥力較低,灌溉條件較好,耕地多為水澆地,是全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菜果的主要產區之一。土地整治方向主要為完善農田基礎設配套,合理配置“田、水、路、林”,進一步平田整地,整修灌溉渠道,改進灌溉方法,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

(7) 低山丘陵礦區復墾區(Ⅶ區)。該區位于蘭州市永登縣的西北部和七里河區南部,包括七里河區的阿干鎮和魏嶺鄉以及紅古區礦區街道、窯街街道2個街道辦事處。區內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市煤礦的主要分布區域,但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已形成大面積的采空區,耕地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對礦區的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嚴重制約礦區經濟社會發展。土地整治需在地質環境安全前提下,全面、有序地開展采煤塌陷地復墾,結合地質災害防治、村鎮搬遷與小城鎮建設、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礦區生態重建,因地制宜地應用生態工程和生物技術等措施對受損土地進行全面復墾。

3.2.2二級分區二級分區主要考慮各一級分區內的地形地貌、植被、水資源、土地利用現狀等基礎條件的差異性,依據區域發展主導方向及區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同時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劃分土地整治二級分區(圖3)。

圖3 蘭州市土地綜合整治二級分區

(1) Ⅰ1,Ⅰ2區。Ⅰ山地生態保護區分為西北部山地生態保護區(Ⅰ1區)和南部生態山地保護區(Ⅰ2區)2個二級區,Ⅰ1區為連城國家自然保護區,主要以天然青杄森林生態系統和天然祁連圓柏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為主。Ⅰ2區為馬啣山山地和興隆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主要進行野生動物馬麝和天然原始老云杉林及其生態系統保護,兩區土地整治以天然森林生態系統及物種保護為主,同時進行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的防治。

(2) Ⅱ1,Ⅱ2區。Ⅱ西北部山地、丘陵農用地整治區分為西北部中低山農用地整治區(Ⅱ1區)和西北部丘陵、臺地農用地整治區(Ⅱ2區)2個二級區,Ⅱ1區位于莊浪河上游中低山地區,海拔在1 943~3 600 m之間,地形起伏較大,植被蓋度在43%~81%之間。Ⅱ2區位于大通河和莊浪河之間的丘陵臺地區,海拔相對Ⅱ1區較低,在1 600~2 645 m之間,地形起伏度大,植被蓋度相對較低。兩區土地利用均以農用地為主,土地整治以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改變土地利用模式,增強土壤“攔蓄水分”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敏感性為主。

(3) Ⅲ1,Ⅲ2,Ⅲ3區。Ⅲ河谷盆地土地綜合整治區分為大通河、湟水河河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Ⅲ1區)、莊浪河河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Ⅲ2區)、黃河河谷盆地土地整治綜合區(Ⅲ3區)3個二級區,Ⅲ1區位于大通河河谷,Ⅲ2區位于湟水河河谷,Ⅲ3區位于黃河干流河谷盆地,3區受地形限制均呈條帶狀,地形起伏不大,灌溉水源充足,土質肥沃,土地整治中農用地整治以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為主,同時該區建設用地較多,城鄉建設用地統籌也是土地整治的一個重要方面。

(4) Ⅳ1,Ⅳ2區。Ⅳ北部丘陵、川臺綜合整治區分為北部丘陵、臺地綜合整治區(Ⅳ1區)和秦王川盆地農用地整治潛力區(Ⅳ2區)2個二級區,兩區均干旱少雨,為蘭州市境內降雨相對較少的區域,區內土質疏松,土壤肥力低下。Ⅳ1區為丘陵臺地區,海拔在1 300~2 690 m之間,地形起伏相對Ⅳ2較大,Ⅳ2區為秦王川盆地,地勢平坦,地形起伏在40 m以內,兩區地形地貌條件相對較好,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子為水資源供給,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向為在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上,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盤活建設用地存量。

(5) Ⅴ1,Ⅴ2區。Ⅴ東部山地、丘陵盆地農用地整治區分為東部低山丘陵農用地整治區(Ⅴ1區)和東部丘陵、盆地農用地整治區(Ⅴ2區)2個二級區,Ⅴ1區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北部低山丘陵區,年均降雨量在300 mm左右,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為干旱草原生態系統和旱作農業生態系統,土地整治以水土流失防治和中低產田改造為主;Ⅴ2區榆中縣宛川河流域,土地利用以灌溉農業為主,土地整治以中低產田改造和縣域內城鄉建設用地統籌為主。

(6) Ⅵ1,Ⅵ2區。Ⅵ南部低山、丘陵坪臺農用地整治區分為南部低山、丘陵農用地整治區(Ⅵ1區)和南部坪臺農用地整治區(Ⅵ2區)2個二級區,2區均位于蘭州七里河區,Ⅵ1區屬于黃河南岸坪臺階地,地形較為平坦,土質相對肥沃;Ⅵ2區屬山前丘陵區,地形起伏相對Ⅵ1區較大,兩區灌溉條件較好,土地整治方向為在農業結構優化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

(7) Ⅶ1,Ⅶ2區。Ⅶ低山丘陵礦區復墾區包括南部阿甘復墾區(Ⅶ1區)和西北部窯街復墾潛力區(Ⅶ2區)2個二級區,Ⅶ1區位于蘭州市永登縣的西北部紅古區礦區,Ⅶ2區位于七里河區南部阿干鎮和魏嶺鄉。兩區均是全市煤礦主要分布區,目前主要土地利用問題是采礦形成的塌陷造成耕地損失嚴重和滑坡等地質災害和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向是開展采煤塌陷地復墾和礦區生態環境恢復。

4結 論

(1) 本文根據中國西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在GIS空間分析技術的支持下,采用空間疊置、地理要素相關分析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區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類型、土地利用等多種因素進行疊置分析,并計算各因子綜合的得分值,將蘭州市劃分為7個土地綜合整治一級區和15個二級區。

(2) 針對各土地整治區的主要問題,提出區域土地整治建議:山地生態保護區土地整治工作應以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平衡,開展生態林建設、生態恢復工程建設及自然災害防治等生態保護工作為重點; 山地、丘陵農用地整治區應加大農用地整治力度,采取休整水平梯田方式,增強土壤“攔蓄水分”的能力。河谷盆地土地綜合整治區土地整治以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為主;北部丘陵、川臺綜合整治區以農用地整治和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為主;東部山地、丘陵盆地農用地整治區應加強中低產田改造為主。南部低山、丘陵坪臺農用地整治區主要應以完善農田基礎設配套,促進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為主。低山丘陵礦區復墾區應結合地質災害防治,村鎮搬遷與小城鎮建設,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礦區生態重建等工作對受損土地進行全面復墾。

[參考文獻]

[1]吳次芳.土地利用規劃[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2]王玉學.基于景觀生態理論的土地整治分區研究:以湖北省云夢縣為例[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12.

[3]王子凌.縣域土地綜合整治潛力與整治分區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4.

[4]陳國平,趙俊三,張力,等.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區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2):853-855.

[5]喬穎.市域土地整治分區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3.

[6]魯紅英,肖思和,楊盡.模糊聚類分析方法在土地整治分區中的應用[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1(1):124-128.

[7]秦彥杰,趙艷霞,劉欣,等.基于GIS的土地整治綜合分區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2):3-5.

[8]雙文元,郝晉珉,艾東,等.基于區位勢理論的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分區與模式[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0):251-261.

[9]馬金鋒.基于GIS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區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

[10]劉玉,劉彥隨,郭麗英.環渤海地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分區及其整治策略[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6):306-312.

[11]安翠娟,王素萍,侯華麗.北京市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分區及整治對策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0(5):15-16.

[12]何雪,蘇里,汪景寬.遼寧省市級縣域地區土地整治綜合分區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391-394.

[13]任金華.江蘇沿海鹽田復耕適宜性評價與整治分區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14]劉聞,曹明明,邱海軍,等.陜西省靖邊縣農用地整治潛力分區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33(1):196-200.

[15]趙榮欽,黃賢金,鐘太洋,等.聚類分析在江蘇沿海地區土地利用分區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6):310-314.

[16]于世偉,陳賀,曾容,等.定量化方法在生態分區過程中的應用及案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47-251.

[17]許曉婷,隋立春,李芹芳.基于城鄉統籌發展的土地綜合整治分區研究[J].測繪通報,2014(1):82-85.

[18]Coppock J T. Gis and Natural Hazards: An overview from a GIS Perspective[M]∥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Assessing Natural Hazards. Springer Netherlands, 1995:21-34.

[19]Akgün A, Bulut F. GIS-bas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for Arsin-Yomra(Trabzon, North Turkey) region[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7, 51(8):1377-1387.

[20]魏蓮.蘭州市土地利用空間格局的分析與模擬[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3.

[21]曲青林,曹愛霞,劉學錄.蘭州市土地利用生態安全評價[J].環境科學研究,2009,22(6):753-756.

[22]王效科,歐陽志云,肖寒,等.中國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規律及其區劃研究[J].生態學報,2001,21(1):14-19.

[23]劉學毅.德爾菲法在交叉學科研究評價中的運用[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2):21-25.

收稿日期:2015-03-16修回日期:2015-06-26

通訊作者:王雯(1983—),女(漢族),甘肅省靖遠縣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地生態研究。E-mail:wenyusihe@qq.com。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8X(2016)03-0141-07

中圖分類號:F301

Division on Land Consolidation of Typical Area for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Northwest China-A Case Study in Lanzhou City of Gansu Province

ZHANG Tianzhong1,2, WANG Wen3, LIU Chunfang4, ZHAO Qiangjun1,2

(1.LandResourcePlanningandResearchInstituteofGansuProvince,Lanzhou,Gansu730000,China; 2.GansuScientificResearchBase,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Lanzhou,Gansu730000,China; 3.StateKeyLaboratoryofEarthSurfaceProcessandResourceEcolog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4.College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Scienc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and consolidation regionalization,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key reg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Methods] We took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as the research area.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natural geographic features,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regional ecological problems, a preliminary dividing index systems including terrain, rainfall, soil type, vegetation type,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was constructed. The established index systems were further improved based o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supply, water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rcGIS 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function was used. [Results] A two level regionalization system that named by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 + land use typ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econd level is more detailed. Lanzhou City was divided into 7 zones and 15 sub-zones.[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indicator system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land remed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for the different zon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words:land consolidation divisio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typical region

資助項目: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項目“西北部生態脆弱區土地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DCPJ151504-01)

第一作者:張天中(1974—),男(漢族),甘肅省靖遠縣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地生態及土地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94609636@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亚洲精品在线91|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7se亚洲综合不卡|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色综合激情网|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午夜色综合| 一级毛片基地|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区网址|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精品三级网站| h视频在线播放| 自拍偷拍欧美|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色a一级视频|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五月天天天色| 五月天在线网站|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成人|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 青青久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