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福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將是我國長期堅持的能源發展戰略。伴隨著煤炭工業的快速發展,露天煤礦在我國煤炭產量的占比也隨之增大,目前達到15%。露天開采呈現出設備大型化、工藝綜合化、產能規模化等新的特點,煤礦開采的技術、安全、管理等也隨之發生變化。設備大型化對采場道路寬度、工作幫和端幫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藝綜合化使露天煤礦在同一空間環境下存在多種設備聯合作業、交叉作業的情況,產能規模化導致了爆破量和運輸卡車車流密度的增加,這些變化中蘊含著前所未遇的聯合作業、爆破、交通、邊坡、供電以及人員和設備等安全方面的隱患,對露天煤礦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著新工藝技術的投入,原規程越來越不適應當前露天煤礦的安全發展。鑒于此,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的部署對《煤礦安全規程》進行了全面修訂。
新《煤礦安全規程》(以下簡稱新《規程》)修訂歷時兩年,經歷了10余次的大規模修改,較好地反映了露天煤礦安全生產的客觀規律,強化了有關法律、法規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新《規程》露天煤礦編是露天煤礦安全生產、職工人身安全和防止煤礦事故的有力保障,也是各級監察監管人員和廣大職工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對規范煤礦安全生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主要變化
新《規程》對露天煤礦部分修改106條,刪除53條,拆分、合并40條,新增19條,由原來的8章204條修訂為9章127條,條款數降低37.7%,字數降低27.7%。具體內容由原來的“露天部分”改為“露天煤礦”,按工藝環節將“采剝”章節拆分為“鉆孔爆破”和“采裝”兩章,豐富了設備檢修的內容,壓縮了鐵道工藝相關的運輸部分和電力牽引等內容。
根據露天煤礦生產工藝特點及相關方的安全管理要求,以鉆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邊坡、防治水和防滅火、電氣、設備檢修為主要內容,圍繞安全構建了較為系統的管理與監督制度。第一章“一般規定”明確了多工種多設備聯合作業、人員及設備安全、安全標識、采場建筑、特殊天氣、高處作業等規定;第二章“鉆孔爆破”明確了鉆孔和爆破作業的設計、鉆孔、裝藥、爆破等規定;第三章“采裝”明確了單斗挖掘機采裝、破碎、輪斗挖掘機采裝和拉斗鏟作業等規定;第四章“運輸”明確了鐵路、公路、帶式輸送機運輸等規定;第五章“排土”明確了排土場的位置選擇和各類設備排棄作業等規定;第六章“邊坡”明確了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及安全措施、排土場和最終邊坡管理等規定;第七章“防治水和防滅火”明確了防治水的治理和安全措施、地面和采場內防滅火措施等規定;第八章“電氣”明確了變電所(站)和配電設備,架空輸電線和電纜,電氣設備保護、操作、維護和調整,爆炸物品庫和炸藥加工區安全配電,照明與通信等規定;第九章“設備檢修”明確了檢修作業、吊裝作業、高處作業等規定。其中主要的變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聯合作業安全方面
露天煤礦生產現場多設備、多工種交叉作業較多,聯合作業包括:采裝設備在采裝過程中與輪式推土機、履帶推土機、平路機交叉作業,運輸過程中與平路機、履帶推土機的交叉作業,排土過程中與排土設備的交叉作業,采裝運輸過程中與破碎設備的交叉作業等,種類較多,但其發生的頻率有所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針對聯合作業,在一般規定中進行了明確規定,即“多工種、多設備聯合作業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符合相關技術標準”。
爆破安全方面
爆破作業危險性大,安全要求高,在鉆孔、爆破前的工作程序規定為“露天煤礦鉆孔、爆破作業必須編制鉆孔、爆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鉆孔、爆破作業必須按設計進行。爆破前應當繪制爆破警戒范圍圖,并實地標出警戒點的位置”。明確了鉆孔、爆破作業前必須有設計、安全技術措施,指定了審批責任人,強調了警戒范圍繪制和實地標注。
同時,新增了關于爆破后檢查的規定。
公路運輸安全方面
公路運輸中的交通安全是露天煤礦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道路上移動的設備種類多、數量大,隨著采場的推進,道路經常變更,坡道、彎道、交叉路口多,尤其是大型卡車運輸作業時,車體寬,操作盲區大,導致安全隱患多。新《規程》明確規定,“特殊路況(修路、彎道、單行道等)下,任何車輛都不得超車;除正在維護道路的設備和應急救援車輛外,各種車輛應為礦用卡車讓行”。更為全面地說明了超車、讓行的條件。
礦用卡車在行駛過程中出現故障是較為常見的現象,但若不能及時采取正確的安全措施,可能導致次生事故。新《規程》對此給予了明確規定,即“礦用卡車在運輸道路上出現故障且無法行走時,必須開啟全部制動和警示燈,并采取防止溜車的安全措施;同時必須在車體前后30 m外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并采取防護措施”。
排土擋墻安全方面
在間斷工藝中,運輸卡車沿排土臺階邊緣排棄時,容易發生卡車下陷、滑落坡面的事故,因此制作連續、標準的安全擋墻尤為重要。隨著卡車的大型化,輪胎直徑也大幅增大,但機械地執行輪胎直徑的2/5高度的擋墻,造成成本大幅增加、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現象。應當規定一個保證安全且符合生產實際的合理擋墻高度。因此,新《規程》明確了礦用卡車排土場及排棄作業應當遵守的規定:“排土場卸載區,必須有連續的安全擋墻,車型小于240 t時安全擋墻高度不得低于輪胎直徑的0.4倍,車型大于240 t時安全擋墻高度不得低于輪胎直徑的0.35倍。不同車型在同一地點排土時,必須按最大車型的要求修筑安全擋墻,特殊情況下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這個數據主要依據國內露天煤礦的經驗數據得出,當車型240 t以上時,按照安全擋墻高度到達輪胎直徑的0.35倍計算,擋墻高度最低1.56 m、擋墻底部寬度最窄3 m,卡車無法越過,故確定為0.35倍。
邊坡安全方面
邊坡安全是露天煤礦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為了及時掌握露天煤礦端幫、排土場邊坡的穩定狀態,新《規程》明確規定了需要定期對采場、排土場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和評價,一般隨著采場和排土場的發展,應當每年至少進行1次邊坡穩定性分析和評價。
電氣安全方面
露天煤礦采場停送電作業非常頻繁,按照一般電氣作業停送電工作票的要求,將造成效率低下,嚴重影響生產進度的結果。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的發展,無線通信系統的應用,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完全能很好地實施停送電作業。因此,新增了采場內(變電站、所及以下)配電線路的停送電作業要求,并進行了各種情況的細化,即規定:一是計劃停送電嚴格執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二是非計劃停送電,應當經調度同意后執行,并雙方做好停送電記錄;三是事故停電,執行先停電,后履行停電手續,采取安全措施做好記錄;四是嚴禁約時停送電。
同時,明確定義了計劃停送電、非計劃停送電、事故停電及約時停送電的具體內容,使停送電工作有據可依,在保證供電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
對露天煤礦企業的影響
對安全生產起到保障作用
新《規程》對露天煤礦安全生產具有權威的法制約束力,同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礦實現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認真貫徹執行新《規程》,是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廣大煤礦管理人員、崗位員工都要認真學規程、用規程、守規程。
對降低成本增效起到促進作用
新《規程》中部分條款的規定,更趨科學、合理,符合露天煤礦生產實際。以主排水泵站電源設置為例,原《規程》規定“有淹沒危險的主排水泵站的電源線路必須設兩回路,當一回路停電時,另一回路的供電能力應能承擔最大排水負荷”。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現,雙回路線路的利用率非常低,且增加移設工作量和成本負擔。新《規程》將其修改為“采場內的主排水泵站必須設置備用電源,當供電線路發生故障時,備用電源必須能擔負最大排水負荷”,通過設置單回路供電線路,配備“備用電源”的方法更趨合理,且能夠大幅降低工作量,節約生產成本。
體現出新工藝技術的特點
隨著露天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鐵道工藝逐步退出工藝系統,單斗挖掘機—自移式破碎機半連續工藝、拉斗鏟無運輸倒堆工藝和拋擲爆破技術已經在我國露天煤礦開采行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特點,具備了推廣應用的條件。在《規程》修訂時,盡可能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引領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除鐵道工藝僅保持較少篇幅外,增加了新工藝的相關安全規定,不僅體現了規程的前瞻性和實用性,也對露天煤礦工藝選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企業對標整改
煤礦企業要組織開展新《規程》的宣貫培訓工作,要嚴格執行新《規程》的各項規定和要求,認真對照新《規程》的新規定、新要求,梳理完善本單位的責任制和規章制度,完善生產安全系統和設施,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保障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促進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重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全面梳理煤礦自行制定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按照新《規程》的相關規定及時修訂、完善。
二是針對新《規程》的具體變化,有針對性地調整生產現場的生產組織和工程布置,煤礦安全管理、生產技術和機電管理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指導。
三是煤礦企業要分專業逐條對標找差距,對存在的問題和偏差,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確責任人、責任單位、整改時限,并全程跟蹤,監督落實整改。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