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韶松
外委施工是指委托本單位以外的單位完成某項施工。有些企業本身不具備條件開展某項工程施工,所以需要外委給專業隊伍來建設;也有些企業將部分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檢修、保運工作及零星工程,采取外委方式交付給一些外委施工單位承擔,這樣可節約本企業用工成本和運營成本。但由于外委施工隊伍對企業危險危害因素辨識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加上趕工期搶進度等原因,時常導致外委施工隊伍傷亡事故的發生。
主要問題分析
企業方對外委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主要問題如下:
企業方以包代管。企業方只注重對資料部分審查,而忽視對施工單位的人員素質、技術力量、施工設備、技術方案等其他因素審查和管理。資質審查流于形式,導致很多小型承包單位采取掛靠有資質的單位來招標,或有資質的單位中標后層層轉包、分包的現象。
對施工隊伍管理主體不清晰。一些合同委托部門待合同簽訂后就只管抓進度、不管安全,甚至安全環保管理部提出整改要求,還有些部門出面“說情”或搬出領導來強調“進度”重要性,給安全管理帶來了阻礙。
安全培訓流于形式。一些企業認為,外委施工單位勞動者并非本企業員工,沒必要過多投入安全培訓,致使入廠安全培訓走過場。
作業現場監管不到位。一是項目所在單位安全管理缺失,如總公司設備部外委了某生產車間設備檢修工程,那么施工單位人員未必會聽從生產車間的安全管理,在此情況下,生產車間發現違章行為就需報告設備部或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協調,導致安全管理執行力大打折扣。二是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按企業正常情況下配置,在大型項目施工期間多家施工單位同時進廠,安全管理人員不足就尤為突出。三是施工單位與企業方的特種作業審批程序不一致,致使施工過程安全管理難度很大。
外委施工單位內部安全管理主要問題如下:
安全投入不足。一些施工單位為節約成本,導致作業現場一些老化、損壞的安全用具仍繼續使用,甚至使用不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
安全管理人員不具備專業資格和素質。設置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在施工單位是普遍現象,部分現場安全管理人員不具備專業管理能力,當企業方提出整改要求時,有的兼職安全管理人員站在施工單位角度百般狡辯。
作業人員專業素質低。施工隊伍對部分技術工人采用臨時招聘補充,而使用最多的是大量流動性大、文化低甚至是文盲的勞務工,這樣的勞務工群體即使突擊安全培訓,效果也微乎其微。
工程轉包、分包現象嚴重。有的單位通過工程招標后,將中標項目分解成若干子項目,然后分包給多家單位施工,或轉包給其他無資質單位,轉包、分包后就撒手不管。
現場管理考核力度不夠。一般企業方安全管理人員不會對施工單位人員直接管理或進行經濟考核,只能通過施工單位自主管理。而施工單位為搶進度,有些現場管理人員對企業方的處罰采取自掏腰包了事,導致違章屢禁不止。
對策與措施
首先,應規范合同管理。對外委施工單位要嚴格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從合同立項、招標、資信調查、合同條款擬定到合同履行、立卷歸檔實行全過程的規范管理,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資質審查。一是招投標階段要著重審查有關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和資質證書、法人代表資格證書、機構代碼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年檢材料)等,如果合作過的單位,企業相關方還需提供之前的資信記錄。施工人員的信息采集表,包括施工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作業工人的自然情況、資質證書、安全培訓記錄等,特種作業人員、監理人員及安全管理人員需提供資質證明復印件,以及從業人員工傷保險繳費憑證等。施工單位配備的主要施工器械設備、安全設施一覽表及檢驗合格證。組織機構及技術人員配備與招標的工程量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按規定設有持證上崗的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危險性較大或規模較大項目,要求施工單位提交《安全技術措施方案》進行審查。二是施工階段資質跟蹤審查,主要審查是否設立固定的項目部或辦公場所,并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檢查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報告制度等,審查安全檢查、隱患整改等制度履行情況,是否按照《安全技術措施方案》組織施工。設立的管理組織機構及配備的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是否與申報招標時的內容相符。主要施工器械設備、安全設施是否已按報備清單到位。施工人員是否與報備名單一致,并抽查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合同簽訂。通過合同條款明確企業方與施工單位雙方各需承擔的安全管理職責,也可以通過簽訂《安全管理協議》作為合同附件,明確、具體地寫清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為確保安全生產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通過合同及《安全管理協議》的簽訂,將安全管理重心轉移到施工單位的自身完善上。
實行動態管理。企業可由合同管理部門(招標辦公室)組織企業相關部門,定期對施工單位進行綜合實力、工程質量、文明施工、合同履約情況及安全環保工作等考評打分。安全環保部分除了日常違章違紀查處情況外,還應將隱患整改完成率和事故控制指標作為否決項,通過綜合考評建立施工單位資信檔案。另外,企業可預留部分合同款作為安全保證金,待工程竣工驗收后,視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考核情況進行獎懲。
第二,成立聯合安全管理體系。一是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聯合合同委托單位、專業技術管理部門及施工單位成立聯合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合同委托單位是施工組織的責任部門,施工單位負責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專業技術管理部門負責施工單位《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核、交底及工程質量驗收;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施工全過程監督管理,協調、落實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二是應建立聯合檢查制度,聯合檢查組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合同委托單位、專業技術管理部門、項目所在單位及施工單位人員組成,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施工單位安全管理狀況、安全措施落實、施工組織及現場作業人員違章行為、隱患整改完成情況等。三是由合同委托單位定期組織召開施工安全例會,主要聽取施工單位施工進度、安全工作開展及隱患整改完成情況的匯報,由企業方提出安全管理要求,通報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及措施。四是統一安全管理要求,施工單位進入企業后的部分管理可按企業方《危化品管理制度》《特殊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票證管理制度》《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等制度來執行,這樣可統一特殊危險性作業的辦票流程,了解現場作業的危險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但是,由于施工單位特種作業人員對企業現場不熟悉,易導致誤操作造成危險。所以涉及部分特種作業,還應由企業方人員完成。如臨時用電的接線與拆除,還有動用企業方的行車吊裝設備時,都應由企業方來承擔。
第三,加強安全培訓并強化作業現場管理。一是嚴格審核外來用工培訓情況,要求施工單位提供從業人員教育培訓記錄和考試成績登記表,并將相關培訓記錄與資質審查材料一同備案。企業方要聯合施工單位對施工作業進行危險危害因素辨識,開展相應培訓。項目施工前,應向施工人員做好《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工作,對施工方案進行細化和補充,并講清楚安全注意事項。二是強化作業現場管理,應做好施工全過程監控,建立隱患整改檔案,建立安全信息互通渠道,規范現場特種作業管理。
編輯 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