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良旗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是一項風險較高的工程,它具有施工工藝復雜、施工周期長、周邊環境復雜、不可預見風險因素多等特點,工程建設中容易發生各類風險,若對風險管理控制不到位,極其容易引發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企業和社會造成危機。
近年來,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安全風險管控,國家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若干行業規章制度與相關標準規范,相關企業陸續探索有效開展安全風險管控的相關制度、辦法以及技術手段,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重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廣州地鐵新一輪線網建設中,有11條線(段)工程同步建設,累計同期在建360多個工點,遍及全市各區。在如此大規模、高強度的建設形勢下,加上技術與管理力量的不足,加劇了安全風險管理的難度。
針對以上現狀,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地鐵”)建立了安全風險分析與評審制度,通過施工單位自身排查、分析風險,并組織風險評審,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加強監督管理,通過實施全過程動態跟蹤管理,實現工程建設風險的及時辨識、分析、處置與消除,減少工程建設風險的發生,避免或降低事故、險情事件的發生。
風險分級
按技術風險等級劃分,風險等級從危險性大小依次為Ⅰ、Ⅱ、Ⅲ、Ⅳ級。Ⅰ級表示是極其危險的、不可控的、不能繼續作業的;Ⅱ級表示是高度危險的;Ⅲ級表示是中度危險的;Ⅳ級表示是一般危險的。風險等級可通過制定有效的針對性安全防范措施進行降級。
按管理層級劃分,將風險等級為Ⅰ級、Ⅱ級對應的風險點劃分為總公司級;風險稍小的Ⅱ級對應的風險點劃分為總部級;Ⅲ級對應的風險點劃分為中心級,重大的Ⅲ級風險點可為總部級;Ⅳ級對應的風險點劃分為項目部級。
總公司級風險點:重大風險源、過江隧道掘進開挖、穿越既有線路、超深基坑開挖、周邊環境很復雜等工程。
總部級風險點:較大風險源、爆破工程、深基坑開挖、穿越復雜地質條件等工程。
中心級風險點: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盾構始發、到達、開倉作業,高大模板支撐,起重吊裝,隧道開挖,軌行區安全等。
項目部級風險點:日常施工風險源,周邊環境風險源,盾構掘進等。
風險分析與過程管控
新線新建工點(含車輛段工程)在開展風險分析與評審前,必須做好“四個報告”(地質補勘、房屋調查鑒定、管線調查評估、周邊環境調查報告),作為風險分析與評審的基礎。項目開工之前,施工項目部按照住建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周邊環境調查指南》(建質[2012]56號),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工程地質補勘、房屋調查鑒定與調查、管線調查評估和周邊環境調查,形成“四個報告”,作為開工的必備條件,并納入開工前安全交底及安全驗收范疇。
各施工標段,由法人單位組織開展工程重大風險分析與評審工作,編寫風險分析評審報告,并組織專家評估咨詢后,作為工程風險防控的重要指導意見。為落實施工企業的主體責任,積極發揮施工單位各層級(集團、分公司、項目部)管理與技術優勢,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風險的特點,要求由施工企業法人單位牽頭,對本企業中標廣州地鐵的所有工程項目逐個標段進行工程風險分析,從項目部、分公司、集團公司三層次制定相應防控措施,分級落實防控責任人,組織內部或外部專家進行評審,形成《重大安全風險分析與評審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送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組織業內專家對《報告》進行咨詢與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再由企業法人單位組織修改、完善,編制專項方案和責任人,嚴格組織落實實施。
每月,各施工項目點組織進行安全風險源的辨識、動態更新,由總監理工程師主持召開評審會,全面分析與評審。
每季度,各工程中心組織所轄工點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動態更新評審工作,并對其進行初步評審后報質量安全部。質量安全部組織總部季度安全風險排查動態更新評審工作,并將結果上報總公司安全監察部。
每年年初,各工程中心組織所轄工點開展本年度工程安全風險排查評審工作,并對其進行初步評審后報質量安全部。質量安全部組織總部年度安全風險排查評審工作,并將結果上報總公司安全監察部。
監督與考核
廣州地鐵建設事業總部將安全風險管控情況納入各工程中心、各部(室)年度安全責任目標考核。通過安全會議、安全檢查等形式不定期通報安全風險管控情況。對現場單位制定安全獎罰制度,按照獎優罰劣,獎罰平衡原則,對現場違章行為、不安全狀態進行經濟處罰,將每季度所處罰款項,全部用于獎勵各條線路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排名前列的單位。針對問題隱患重復出現的標段,采取約談單位負責人、通報批評等形式督促落實,納入企業誠信綜合評分。
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單位)未履行管控職責,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質量安全部將根據總公司、總部相關規定,采取約談、通報等形式督促整改。
建立了安全生產聯動工作機制,一年組織兩次約見施工企業上級單位(如中國中鐵股份、中國鐵建股份、廣東省建工集團、廣州市建筑集團),兩家單位高層領導,面對面溝通,做到信息互通,形成上級單位、法人單位、項目部三個層級齊抓共管局面。
應用案例分析
以廣州市軌道交通八號線北延線施工2標為例,介紹風險分析與評審的實施情況。
風險分析
八號線北延段施工2標按陳家祠站、陳家祠站前暗挖段、陳家祠站—彩區間、彩虹橋站(含連接通道)、彩虹橋站換乘節點、彩虹橋站—西村站區間共6個工點分別進行了風險辨識、分析和評估。(見圖1、2)
本標段共計辨識出Ⅲ級以上安全風險點15個,其中:Ⅰ級風險0個,Ⅱ級風險9個,Ⅲ級風險6個。
以陳家祠站的Ⅱ級以上風險及保護措施為例:八號線陳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對運營中的一號線陳家祠站的影響主要是,隧道施工過程中,如果超前支護措施不強、工法選擇不當、隧頂失水固結引發地層沉降變形和土體擾動偏大,會導致一號線陳家祠站軌面沉降、地鐵一號線的停運或結構破壞,造成施工安全風險。
風險預防預控措施
鑒于陳家祠站前暗挖隧道上方所處的特殊環境條件,直接的保護措施難以實施。因此對于地鐵一號線陳家祠站的保護,主要通過控制陳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過程所產生的土體擾動和沉降變形來實現。根據以往經驗和陳家祠站及其周邊環境狀況,通過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對風險進行有效管控。
1.管理措施。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并建立聯動機制;編制暗挖隧道的專項施工方案并嚴格履行審查批準程序;建立并實施領導帶班制度;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并做好各項演練;數字化管理平臺軟件切實運用到各項管理制度、風險管控措施和專項方案中;做好各項方案、預案的交底工作,并對作業層人員進行作業前風險管控交底和培訓。
2.技術措施。暗挖隧道下穿一號線陳家祠車站,范圍內施做大管棚超前支護,首先施做不受既有圍護結構影響的部分,待開挖至既有圍護結構并拆除后,再施做剩余的拱部超前大管棚。暗挖隧道采用非爆破開挖以減小對圍巖的擾動。暗挖隧道施工嚴格遵守“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方針。在完成對一號線陳家祠站主體段穿越后,及時施做二次襯砌。制定專項監測方案,設置自動監測系統對運營的地鐵一號線受影響段實施全過程動態監測,確保一號線運營安全。
風險過程化管控的若干舉措
鑒于該工程具有施工風險點多、等級高,工程規模大、結構形式多,技術難度高、工程地質復雜的特點,廣州地鐵將其列為公司級重點工程項目,要求施工單位和項目部按公司重點工程管理要求,每周按時向廣州地鐵報告項目相關情況,進一步加強對該項目的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將該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列為一級,由廣州地鐵總工程師組織相關專家審批。
2.專項方案必須嚴格按廣州地鐵和中鐵二局的專項方案管理辦法和規定履行編制、報批、交底、實施、變更修改程序。 提出了7個一級專項方案。
3.施工單位成立風險管理和技術專家組,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幫助和指導,施工單位及項目部應定期向“中鐵二局廣州地鐵土建工程管理和技術專家組”報告工作情況。關鍵環節和重大專項方案實施前,兩級專家組必須共同赴現場進行交底和指導。
4.部署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數字化管理平臺,對各關鍵工序和環節進行有效卡控,使各項管理制度、風險管控措施和專項方案能夠得到切實的貫徹和落實。
5.按規定編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確保緊急情況下響應及時、處置得當。
應用成效
地鐵施工安全風險分析與過程控制制度,在廣州地鐵工程建設中得到全面應用。通過制度的應用與實施,突出了施工單位是安全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強化了施工單位自身排查風險、分析風險與防控風險的能力,并通過加強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監督管理,實現了全過程動態跟蹤管理,使得工程建設風險能夠及時辨識、分析、處置與消除,降低了工程建設風險。
通過堅持風險預控與風險動態管控,明確了責任人,落實了保護措施,推進施工企業法人單位的重大安全風險分析與評估工作,讓風險管理由項目負責制向法人負責制轉變。
通過加強施工單位安全風險分析與分級的管理,有助于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的預防與控制。
編輯 趙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