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碩,苗茂云,楊志麗,劉淑琴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生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的看法與建議
鄭碩,苗茂云,楊志麗,劉淑琴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目的 調查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生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的看法與建議,為完善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的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提供依據。方法 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山東省9所醫院的18名臨床護理專家進行訪談。結果高職護生就業主要是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崗位,應重點培養、方向培養,不建議寬泛式培養;高職護生的基礎護理操作能力、護理職業價值觀十分重要,應重視培養正確職業價值觀,加強實踐培訓,注重實習就業指導,并增加相關課程學時。結論高職護理教育要適應行業、產業特征和人才需求,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崗位特點和護理專業職業能力需求,進一步完善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加強高職護生核心競爭力培養。
臨床護理專家;高職護生;職業崗位;職業能力
教育部指出職業院校應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并主動接受行業指導,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1]。但是,在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行業和用人單位參與度不高,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畢業生質量評價均以學校為主[2];二是護理專業原課程體系與教學目標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護理崗位要求,職業能力培養與護理崗位執業要求不完全一致[2];三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3],實驗、實訓、實習等銜接不夠緊密。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臨床護理專家進行訪談,圍繞高職護生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展開調整,從而為完善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的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1.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性抽樣方法[4],選擇山東省9所醫院的18名臨床護理專家作為訪談對象。其中三甲醫院4所,二甲醫院5所;濟寧地區1所,淄博地區1所,臨沂地區1所,濰坊地區6所;主任護師4名,副主任護師14名。這些專家均由醫院護理部推薦,職稱為副主任護師及以上,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工作20年以上,并且部分專家有國外培訓學習的經歷。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研究小組 本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共12名,其中講師6名,助教6名,在訪談前均進行了正規培訓。研究小組的主要任務是設計訪談提綱,遴選專家,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并對訪談資料進行錄入和分析。
1.2.2訪談實施與控制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內容涉及高職護生職業崗位、職業能力、教學建議等。選取被訪談者空閑且精力充沛的時間進行訪談,訪談地點安靜無打擾;訪談內容圍繞訪談提綱,可對提問順序、方式、題目靈活調整,談話時注意與被訪者建立熟悉、信任的關系,耐心傾聽,不予引導和暗示,并注意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追問,以深刻理解被訪者的觀點;注意觀察被訪者細微表情變化及肢體語言,訪談全過程做好錄音和實地筆記,每次訪談時間為30~45 min。訪談后及時整理訪談記錄,采用Colaizzi的現象學資料七步分析法進行分析,通過反復閱讀、分析、反思、編碼、分類、提煉,最后形成主題。
2.1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生職業崗位的看法
關于初始崗位群,17名專家(占94.44%)認為高職護生主要的職業崗位是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門、急診護理,病房護理,手術室護理,ICU護理等)工作,專家觀點如“高職護生可以就業于各類醫療機構,主要是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同時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日益規范和規模擴大,8名專家(占44.44%)認為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社區護理工作也是其職業崗位之一。專家觀點如“社區護理主要針對常見病、多發病等,不需要護士掌握太多高深知識,適合高職護生”“隨著時間推移,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當三級、二級醫院就業趨于飽和后,護理專業畢業生未來會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列于重點選擇之一”。還有1名專家(占5.56%)指出在養老機構從事老年護理工作不是普通高職護生主要的崗位群,專家觀點如“不建議普通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進入養老機構,但養老護理專業由于專業對口,建議就業于養老機構”。
關于發展崗位群,5名專家(占27.78%)認為高校對高職護生可以進行重點培養、方向培養,使其可以在各級各類醫院從事重癥醫學護理、手術室護理、新生兒護理、透析護理、腫瘤護理、助產、口腔護理、康復護理等專科護理工作。還有1名專家(占5.56%)提出高職護生可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養老機構從事護理管理工作。不過大多數專家表示,就業于護理管理工作崗位不是高職護生人才培養的方向。
2.2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生職業能力的看法
結合高職護理專業典型職業崗位特點,臨床護理專家認為高職護生應重點培養的職業能力包括基礎護理操作能力、護理職業價值觀等,專家觀點如“高職護生和本科護生不一樣,他們的優勢應當是基礎護理技術精湛,當然高尚醫德也非常重要”“護理人員應關愛病人、敬業奉獻,具備耐心、同情心,秉持審慎的工作態度,善于換位思考,能夠盡自己所能去關懷照顧服務對象”。將專家訪談的相關詞匯進行編碼、分類、提煉后,發現在訪談中出現頻次較高的職業能力(見表1),而以往認為比較重要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實施配合搶救能力等出現頻次較低。
2.3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理教育的建議
2.3.1應重視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非常重要。10名專家(占55.56%)建議“應加強校內引導,從入校開始即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貫穿整個專業教育始終”;6名專家(占33.33%)建議“學校課堂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充分利用實習期間臨床實境所產生的正性作用,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態度”;2名專家(占11.11%)建議“重視護生的社會支持狀況,幫助護生拓寬社會支持來源,提高社會支持利用能力,提高職業認同感”。
2.3.2應進一步加強實踐培訓 6名專家(占33.33%)提出“目前醫院里護士的主要任務還是基礎技術操作,因此應繼續加強實習前基礎技術操作培訓,使學生進入實習醫院后能盡快適應實習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學校實驗室在課外活動和周末的開放應滿足學生職業能力需求”。可見,應進一步增加各類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踐學時,并加大實驗室和實訓室的開放力度,同時規范培訓專職教師和實驗員的實踐操作,鼓勵、引導臨床兼職教師參與,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操作技能與臨床接軌。
2.3.3應注重實習就業指導 如今護理職業崗位分布在各級各類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營利組織等,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大,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5名專家(占27.78%)指出,對學生進行實習就業指導時要加強就業形勢與政策、面試技能和技巧、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等項目模塊的指導。

表1 高職護生職業能力訪談出現頻次
高職護理教育要適應行業、產業特征和人才需求,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崗位特點和護理專業職業能力需求,進一步完善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設置,加強高職護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1)基于護理崗位和職業能力調研,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構建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增加護理倫理、人際溝通、護理學導論及基礎護理等課程學時,做到專業知識與職業觀念并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兩不誤。(2)各護理高職院校可結合自身特點摸索適合本經濟區域發展特點的專業定位,如專科培養、重點培養,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1]。(3)將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與實踐教學融合,可以由專兼職教師根據臨床實際病例共同制作案例庫、情景庫,以供教學使用,保證教學與臨床接軌[5]。(4)繼續加大實訓室開放力度,引導臨床兼職教師參與,加強管理,讓護生真正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S].2015-07-29.
[2]楊新月.圍繞護理崗位需求的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0,7(9):403-404.
[3]師云玲.21所醫院高職護理實習生專業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J].全科護理,2015,13(1):86-87.
[4]段海波.抽樣調查簡史[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3.
[5]董麗芳,葉國英,董燕艷,等.臨床護理專家對高職護理教育的看法與建議[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11):860-862.
G420
B
1671-1246(2016)13-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