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昕,楊 茜,羅 珊,龔存勇,陳 麗*
(1.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滬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研究
李雨昕1,楊茜1,羅珊1,龔存勇2,陳麗1*
(1.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滬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目的 探索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方法 以開放式問卷調查、行為事件訪談、德爾菲專家咨詢、層次分析法等方式確定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模型要素條目、行為表現,并確定各級指標權重。結果 構建的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包含6個維度36項行為指標。結論 構建了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對于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質量提高具有較強指導意義,同時為指導教師選拔、測評、培訓提供依據。
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
2011年衛生部頒布《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大力培養與培訓護理專業人才,配備相關標準,提高護士隊伍服務能力[1]。為此,我國各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針對護理專業畢業后在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依據不同學歷層次,相繼開展了規范化培訓。但在培訓實踐中,指導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和技能?用怎樣的標準來識別已具備的素質和技能?用怎樣的評價體系發現素質和技能欠缺之處?采取怎樣的程序保證師資甄選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至今尚未形成相關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工具。
勝任力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McClelland提出,他認為應該用管理勝任力指標來替代傳統的智力測驗,因為其可以預測工作績效[2]。教師勝任力包括3個內容: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或能力、專業態度或價值觀,其中專業技能分為知覺或信息收集技能、決策技能、執行或實施技能3類[3]。本研究旨在探索構建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模型,提高指導教師教學能力和培訓質量,同時為指導教師選拔、測評、培訓提供依據。
1.1對象
1.1.1問卷調查對象 選擇我院120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年齡19~24歲,學歷為大專及高職的有76名,本科有44名。
1.1.2訪談對象選擇我院30名優秀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進行訪談。納入標準:(1)具有5年以上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帶教經驗;(2)獲得過院級優秀臨床指導教師稱號。入選對象所在科室:內科8名、外科8名、婦產科5名、兒科4名、急診室3名、ICU 2名,年齡29~50歲,本科學歷28名,碩士2名。
1.1.3專家咨詢對象 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選擇專家15名,其中醫院護理專家12名,護理院校專家3名。納入標準:(1)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2)本科及以上學歷;(3)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或教學工作10年以上。
1.2方法
1.2.1開放式問卷調查 對120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開放性問卷調查,以“一名優秀的指導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或素質”為主題設計問卷,讓護士寫出10項及以上指導教師必須具備的特征。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15份(勝任詞條少于8條或填寫內容與勝任力無關的問卷為無效問卷)。對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后,最終形成32個勝任力詞條。
1.2.2行為事件訪談 對優秀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進行開放式深入訪談,訪談后及時整理錄音筆記,并進行編碼、歸類,提煉勝任力詞條。筆者在訪談前參考了國內外相關文獻,按照行為事件訪談法自行設計訪談提綱。主要包括以下條目:(1)您對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是如何理解和定義的?(2)您認為一個優秀的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哪些能力和素質最重要?(3)您認為優秀指導教師與普通教師在能力上有什么差別?(4)請您談談過去一段時間所經歷的、印象最深的、自我感覺較成功或較失敗的兩三件具體工作事例;敘述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情境、當時所面臨的任務和采取的行動、最后達到的結果等。訪談前與指導教師確定訪談時間、地點,并做好解釋工作,讓其知情同意,從而保證訪談順利進行。訪談中,盡可能根據訪談提綱進行自由暢談,確保談論充分且內容不偏離主題,每次訪談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避免時間太長而產生疲勞,影響訪談效果[4]。訪談后對訪談內容進行編碼,將編碼提取的勝任力詞條進行整理和歸納,共提煉出30個勝任力詞條,其中25個與開放性問卷調查結果相同,5個勝任力詞條未曾出現過,即創新能力、評判性思維、慎獨、同理心和自我發展。
1.2.3德爾菲專家咨詢 根據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結果,結合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分析勝任力內涵[5],通過分類、合并、刪除,整理出34個勝任力詞條作為敏感性指標,經課題組兩輪討論,設計出專家咨詢問卷條目。經過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確定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特征的重要性、內涵和權重,初步構建勝任力模型。
1.2.4層次分析法 根據以上研究所確定的指標體系劃分層次結構,然后從上至下采用兩兩比較法確定各層中各構成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形成重要性評價矩陣。采用兩兩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兩個方案的相應重要性程度等級,從而確定指標權重。具體研究步驟:(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見圖1);(2)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3)計算各層元素對總體目標的組合權向量,并進行檢驗;(4)計算綜合權重后做出決策。
1.2.5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07、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計算均數、標準差、變異系數、百分率以及專家的積極系數、權威系數、協調系數等。應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確定指標權重。

圖1 層次結構模型
2.1專家咨詢結果
2.1.1專家的積極系數 兩輪發放問卷15份,回收問卷1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兩輪咨詢問卷均全部有效回收,說明專家參與本次研究工作的積極性較高。
2.1.2專家的權威系數 專家權威程度(Cr)由專家對方案做出判斷的依據(Ca)和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Cs)兩個因素決定,計算公式為Cr=(Ca+Cs)/2。本研究專家的Cr值大于0.7,說明本次研究專家權威程度高,咨詢結果可信(見表1)。

表1 專家權威程度結果
2.1.3專家的協調系數兩輪專家咨詢的變異系數分別為7.56~22.34、7.56~15.33,可見總體上專家賦值的波動減小,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經字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專家協調程度結果
2.2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見表3)
3.1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分析
本研究建立的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6個維度、36項勝任特征、36條行為指標。其中職業態度、職業素質和人格特征在6個維度中權重之和為47.76%,這是“冰山模型”中水面下隱形的部分,是個體難以測量的部分,卻是預測個體工作表現和行為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在勝任力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6]。因此,在評價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時,首先應該評估其職業態度、職業素質和人格特征。專業能力在6個維度中權重占34.71%,是“冰山模型”中顯性的、易于培養和評價的部分。可見,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教學指導方法等在勝任力模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評價其勝任力時,還應重點關注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教學指導方法。此外,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占有一定的權重,具備較好的協調與管理能力也是評價其勝任力的指標之一。從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分析,這一研究結果符合“冰山模型”。
表3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

維度(權重)Ⅰ-1職業素質(0.102 3)Ⅰ-2專業能力(0.374 1)Ⅰ-3職業態度(0.236 5)Ⅰ-4人格特征(0.120 8)Ⅰ-5協調能力(0.082 1)Ⅰ-6管理能力(0.066 2)勝任力(權重)Ⅱ-1愛崗敬業(0.362 4)Ⅱ-2服務意識(0.341 2)Ⅱ-3責任心(0.296 4)Ⅱ-4理論知識(0.280 1)Ⅱ-5實踐技能(0.320 1)Ⅱ-6臨床經驗(0.192 9)Ⅱ-7帶教方法(0.172 1)Ⅱ-8科研能力(0.008 9)Ⅱ-9評判性思維(0.007 8)Ⅱ-10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0.006 2)Ⅱ-11應激能力(0.006 0)Ⅱ-12學習能力(0.005 9)Ⅱ-13自身形象(0.097 8)Ⅱ-14慎獨(0.086 9)Ⅱ-15吃苦耐勞(0.291 2)Ⅱ-16積極樂觀(0.178 1)Ⅱ-17公平(0.173 2)Ⅱ-18自我發展(0.140 9)Ⅱ-19創新能力(0.114 3)Ⅱ-20時代意識(0.102 3)Ⅱ-21自信(0.198 9)Ⅱ-22毅力(0.187 8)Ⅱ-23細心(0.184 3)Ⅱ-24信任(0.176 6)Ⅱ-25寬容(0.166 2)Ⅱ-26親和力(0.086 2)Ⅱ-27人際關系(0.232 4)Ⅱ-28溝通能力(0.217 6)Ⅱ-29協作精神(0.197 8)Ⅱ-30同理他人(0.184 6)Ⅱ-31激勵(0.167 6)Ⅱ-32組織能力(0.272 7)Ⅱ-33醫療防范意識(0.211 7)Ⅱ-34統籌能力(0.210 2)Ⅱ-35控制情緒(0.186 7)Ⅱ-36預測能力(0.118 5)行為指標Ⅲ-1熱愛護理崗位,具有奉獻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Ⅲ-2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的需要Ⅲ-3對護理和教學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尊重規范化培訓護士Ⅲ-4專業知識廣博,知識面廣,具備心理、社會、法律等人文知識Ⅲ-5護理操作技能規范、熟練Ⅲ-6本科以上學歷,具有豐富的臨床和帶教經驗Ⅲ-7靈活多樣的帶教方式,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引導規范化培訓護士自主學習Ⅲ-8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并能將成果運用到工作中Ⅲ-9善于分析和解決問題,能準確分析規范化培訓護士的特點和能力,因材施教Ⅲ-10會使用QQ、微信、多媒體,會使用Excel、SPSS等軟件工具做統計分析Ⅲ-11對突發事件能迅速判斷和處理Ⅲ-12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Ⅲ-13儀表端莊大方、舉止得體Ⅲ-14自律性強,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能嚴守操作規程Ⅲ-15兢兢業業、任勞任怨Ⅲ-16對生活工作樂觀、豁達、積極、上進Ⅲ-17對工作、規范化培訓護士公平公正、客觀評價Ⅲ-18求知欲強,不斷發展完善自己Ⅲ-19勇于變革、嘗試新的帶教方法和護理方法Ⅲ-20與時俱進,擁有時代意識,盡量消除和規范化培訓護士的代溝Ⅲ-21對護理和帶教工作充滿信心與激情Ⅲ-22工作能持之以恒Ⅲ-23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注重細節Ⅲ-24對人真誠、坦蕩Ⅲ-25有一顆包容心Ⅲ-26性格開朗活潑、親和力強Ⅲ-27護患關系、醫護關系、護際關系、師生關系融洽Ⅲ-28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和規范化培訓護士主動溝通Ⅲ-29具有團隊精神,尊重、配合、支持同事的工作Ⅲ-30站在規范化培訓護士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Ⅲ-31善于鼓勵、表揚、引導規范化培訓護士,調動其積極性Ⅲ-32能組織教學,協調好護理工作和教學的沖突Ⅲ-33能有意識地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Ⅲ-34能安排管理時間、人力、物力等資源Ⅲ-35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發現并解決規范化培訓護士的情緒問題Ⅲ-36對事件的發展有一定的預見性
3.2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
本研究選擇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作為構建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方法。實踐證明,各種研究方法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其研究結果能相互補充和完善。如在訪談時發現的創新能力、評判性思維、慎獨、同理心和自我發展5個勝任力詞條就是問卷調查未獲得的。德爾菲法集中了護理專業領域具有權威性的15名專家的意見,進行了兩輪專家咨詢,有較高的權威性,說明本研究結果是可信的。由此可見,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多元化研究方法作為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是科學的、合理的、可靠的。
3.3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意義
規范化培訓是規范護士行為、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環節,指導教師的勝任力直接影響培訓質量。而當前在規范化護士培訓實踐中,師資力量不足問題非常突出,甚至有的醫院將培訓后的學員作為臨床指導教師[7,8]。為了保證規范化護士培訓教學質量,在遴選指導教師時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改變了傳統的經驗模式,彌補了以往缺乏量化標準的不足。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員,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我國護士職業行為發展;另一方面為培訓機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培訓工作提供了依據,也可作為培訓機構自評的依據和衛生行政部門考核培訓效果的工具。
勝任力模型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分析評價方法,將逐漸成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核心和基礎[5]。本研究雖然構建了規范化護士培訓指導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但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體系,今后應根據國內外相關理論進展及時補充、細化。同時由于時間有限,尚未對其進行驗證研究,下一步將對該體系進行驗證研究并逐步完善,使其更具應用價值。
[1]衛生部.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536-538.
[2]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e,1993.
[3]Gardner G,Carryer J,Gardner A,et al.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y standards:Findings from collborativ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resear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6,43(5):601.
[4]祝睿.護理雙師素質教師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2015,2(4):83-87.
[5]卞麗芳,王薇,陳黎明,等.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模型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10(10):912-915.
[6]劉治宏.教學型高效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 (8):103-106.
[7]王麗華,應嵐.北京市ICU專科護士資格認證項目實施過程[J].現代護理,2008,11(16):1305-1306.
[8]王欣然,王麗華.ICU專科護士首批師資班畢業考核方法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8,11(18):1500-1501.
(*通訊作者:陳麗)
R197
B
1671-1246(2016)13-0103-04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4SA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