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平
(杭州米市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現狀及發展趨勢
——以杭州城市社區為例
王依平
(杭州米市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通過對杭州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對象及社區醫護人員的實地走訪調研,分析不同人員結構對應的醫療護理需求、滿意度及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現狀,探討社區醫療護理體系建設模式的選擇依據及發展趨勢。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護理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4)》指出,目前我國普遍呈現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存在大量丁克家庭、單身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等。在計劃生育政策下,我國城市家庭及近半數農村家庭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家庭結構逐步簡化、規模逐漸縮小。民政部2015年6月印發的《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共計21 242萬人,占總人數的15.5%。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養老問題日益顯著,傳統家庭養老方式日漸式微,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逐步提高。
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是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發展居家養老醫療護理體系可以避免醫療資源、人力資源過剩或不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構建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1.1數據來源
對杭州市各街道社區450位常住老年人及50位社區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從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收入4方面分析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醫療服務的需求情況,發現康復醫療、常見疾病預防、定期體檢義診、提供常用藥品、上門醫療服務、陪伴就醫配藥、醫療保健知識普及、緊急情況救助、日常按摩保健等為主要醫療服務需求。通過與社區醫院醫護人員交流,了解社區居家養老醫療服務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1.2數據分析處理(見表1)
本次調研側重于居住地較為分散的各生活小區老年人,主要考慮地域因素,不考慮其他人員結構因素,因此各因素所占比重不一。為便于理解,用醫療護理服務項目選擇數占所有選擇數比重表示,其中代碼占比(%)表示選擇各代碼對應醫療護理項目占選擇所有醫療護理項目總數的比重;均值表示所有調研對象選擇該代碼數占總代碼數的比重;(+)(-)(=)分別表示該比重高出、低于、等于均值。

表1 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需求情況(%)
表1說明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不一,從均值來看對康復醫療(16%)、定期體檢義診(14%)需求較高,對日常按摩保健(5%)、醫療保健知識普及(9%)需求較低。不同影響因素下,研究對象對醫療護理服務項目的選擇有一定的傾向性,如60~70歲年齡段老年人常見疾病預防(22%)、醫療保健知識普及(20%)需求明顯高于均值,且比重較高。
1.3服務滿意度調查及問題反饋
本次滿意度評價主要是對社區醫院醫護人員醫療護理服務的反饋,結果如下:很滿意20%、滿意52%、一般16%、不滿意9%、很不滿意3%。存在的主要問題:(1)醫護人員對用藥和膳食等相關問題的回答模棱兩可,不明確;(2)居家養老醫療護理形式單一,醫護人員不熟悉護理對象身體情況;(3)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電話預約和電話回訪程序繁瑣;(4)護理時間較短,不能詳細解釋病情;(5)缺少對護理對象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指導;(6)語言交流障礙(杭州方言和普通話)。
另外,50位社區醫院醫護人員反饋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1)部分護理對象對基層醫護人員有偏見,只認可綜合性醫院,認為社區醫院醫護人員專業技能較差;(2)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認識不全面,認為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會額外收費,對醫護人員有排斥心理;(3)不能明確回答相關問題,如養生、保健、膳食以及綜合臨床反應;(4)與部分獨居、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聯系、交流存在一定障礙。
浙江省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前列,而杭州市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偏高,并將出現高齡化發展趨勢[1]。目前,杭州市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護理主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相應衛生服務站,人員配備按片區劃分,人均服務100~400人。調研發現,72%的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表示滿意,但仍有12%的老年人表示不滿意。因此,在確定醫療護理項目時不僅要從服務供給層面思考為老年人提供什么樣的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而且要關注老年人自身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的合理需求。
表1數據顯示,研究對象對不同醫療護理項目的需求差異明顯,不同人員結構的老年人對醫療護理項目的需求差異也較明顯。因此,我們在安排醫護人員時應考慮人員結構對醫療護理服務的影響,合理配備相關人員,如該社區老年人對康復醫療需求較高,配備人員時則適當向這一需求傾斜;組建社區醫療護理服務小團隊,改變傳統單一的服務方式,根據不同人員結構和需求靈活調度,合理安排醫護人員;團隊共享服務對象疾病信息,建立病歷檔案動態信息庫,在醫療護理過程中做到針對性強、側重點清晰;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使其熟悉養生、膳食、心理健康等相關專業知識。
根據老年人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反饋,我們提出以下建議:(1)社區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擁有過硬的醫療護理技術,樹立良好形象,消除老年人偏見;(2)根據老年人護理需求適當增加醫療護理內容,豐富服務形式,如開展精神慰藉和心理指導、加強溝通交流、普及醫療保健知識等;(3)簡化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手續,增強服務的靈活性;(4)根據護理對象情況適當延長護理時間,增加服務內容,掌握服務對象健康情況,避免護理過程形式化;(5)醫護人員要適當學習地方語言,提升語言交流能力;(6)加強宣傳,提高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的認識;(7)建立動態人員流動情況表,方便及時聯系醫療護理服務對象,提高工作效率。
我國老年人口不僅基數大,而且增速較快。從民政部統計公報可以看出,老年人口基數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見圖1)[2]。受傳統養老理念影響,老年人十分重視家庭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因此,家庭必然成為我國養老的一個主要載體,居家養老自然成為目前主要的養老方式。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改變,我國家庭日趨核心化、小型化,“4-2-1”家庭結構和空巢家庭比重上升。有研究表明,對于多數老年人而言,尋求社會養老服務支持是家庭養老條件或資源不足時的一種替代選擇[3]。因此,僅依靠家人照顧的傳統居家養老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需要,依托街道、社區等社會力量的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我國養老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1 2006—2014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及占總人口數比重
我國居家養老醫療護理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學者經過多年研究、借鑒國外經驗(如美國“退休模式”、德國“鄰里之家”、日本“老齡看護福祉體系”)[4,5],對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6,7]。居家養老醫療護理作為一種有效且易被廣大老年人接受的長期照護模式,符合我國傳統養老觀念及社會發展現狀。通過本次走訪調研我們發現,目前杭州市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護理需求包括醫療護理形式多樣化、內容更豐富、綜合專業技能更全面、服務方式人性化,適當引入精神慰藉、心理指導、健康養生、日常保健、合理膳食等。因此,要根據老年人人員結構特征以及相關醫療服務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嚴峻挑戰,居家養老醫療護理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對杭州市社區常住老年人及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調研發現,不同特征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需求不同,除基本服務項目外,老年人精神層面、養生保健等需求有所提高。在居家養老醫療護理過程中社區老年人和醫護人員都存在一系列問題,可以通過加強醫療護理知識宣傳、提高醫護人員綜合素質等途徑,逐漸完善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體系。
[1]倪榮,楊佳琦,朱晨曦.杭州市城市社區老年護理現狀與發展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9):27-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mca.gov.cn/artcle/zwgk/mzyw/201506/20150600832371.shtml.
[3]田北海,王彩云.城鄉老年人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觀察,2014(4):2-17.
[4]馬春波.城市新型居家養老方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5]張衛彬,王姝文.日本老齡人口看護福祉體系的建構及對中國的借鑒[J].現代日本經濟,2015(3):71-82.
[6]曲紹旭.福利效能視域下社區養老服務主體之功能優化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6):104-109.
[7]丁建定.居家養老服務:認識誤區、理性原則及完善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27(2):20-26.
R473.2
A
1671-1246(2016)13-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