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霞,曲紅梅,魁發瑞,馬維正,趙 晶,趙國琴
(1.西北民族大學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3.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甘肅 臨夏 731100)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張銀霞1,曲紅梅2*,魁發瑞1,馬維正3,趙晶1,趙國琴1
(1.西北民族大學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3.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甘肅 臨夏 731100)
目的 了解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服務體系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完善服務體系提出對策和建議。方法 對該縣25個衛生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對婦幼衛生相關指標進行分析。結果婦幼衛生工作人員學歷水平、專業職稱較低,整體素質急需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較高,健康管理及疾病普查率相對較低;兒童保健及管理工作還需加大力度。結論 要加快婦幼衛生人才培養,提升整體素質;加大婦幼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促進衛生服務工作發展。
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服務;少數民族地區
公共衛生是防治疾病、延長壽命、改善身體機能的科學與實踐,是保證不同社會群體均等享有健康保障的基礎性工程[1]。婦女兒童約占我國總人口的2/3,婦幼衛生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重要影響,且0~6歲兒童健康管理和孕產婦健康管理已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2000年9月我國簽署《聯合國千年宣言》,對婦幼衛生工作提出了兩項目標:一是降低兒童死亡率,二是提高孕產婦健康水平[3]。這些都推動了我國婦幼衛生工作的發展。然而,由于受歷史、地域、文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婦幼兒童死亡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東鄉族是甘肅特有的3個少數民族之一,本文以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服務體系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該縣婦幼衛生體系建設現狀,并提出完善對策和建議。
1.1問卷調查法
采用科學設計的規范化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東鄉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等25個衛生部門工作人員。
1.2訪談法
為了對問卷調查的定量數據分析結果作進一步解釋,我們根據訪談對象所在機構及專業不同設計相應的訪談提綱,開展面對面訪談,現場記錄訪談內容。
2.1基本情況簡介
東鄉族自治縣位于甘肅中部西南地區,是國列省扶的重點貧困縣和六盤山特困片區縣,縣轄19個鄉、5個鎮、229個行政村和1 893個合作社。總人口29.16萬人,其中婦女兒童共計19.21萬人,占總人口的65.88%。婦幼衛生建筑總面積2 230 m2,其中業務用房面積1 560 m2,行政用房面積321 m2。2014年衛生事業經費852萬元,婦幼經費63.95萬元,占總費用的7.51%。
2.2婦幼衛生服務體系人力資源情況
東鄉族自治縣現有25個醫療衛生部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82人,其中本科學歷26人,大專學歷85人,中專學歷266人,高中學歷5人。從事婦幼衛生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126人,其中本科學歷9人,大專學歷28人,中專學歷88人,高中學歷1人;有技術職稱的63人,其中初(助理)級職稱43人,中級職稱17人,副高級職稱3人(見表1)。婦產科擁有床位109張,兒科擁有床位41張,咨詢門診、保健科各2個。

表1 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服務體系人員學歷、職務情況(人)
2.3婦幼保健工作基本情況
總體來看,2014年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較高,達96.88%,健康管理率為65.1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為75.00%,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為59.36%。與2010年相比,2014年婦幼保健各項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以產后(新生兒)訪視率增幅最大,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婦女疾病普查率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增長亦較快,尤其從2012年開始增長最明顯(見表2)。

表2 東鄉族自治縣衛生部門婦幼保健工作基本情況(%)
2.4婦幼衛生健康情況
2014年該縣結婚登記共1 164人,其中942人參加了婚前醫學檢查及衛生咨詢。孕產婦建卡率達83.70%,產前檢查率為70.89%,孕產婦死亡率為0.03%。嬰兒死亡率為2.89‰,圍產兒死亡率為9.3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78‰。
3.1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培養與管理機制
高素質衛生人才隊伍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婦幼衛生事業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開展良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前提,是最主要的基礎性保障資源[5]。調查顯示,東鄉族自治縣婦女兒童人數占總人口的65.88%,而婦幼衛生人員占總衛生技術人員的32.98%,且學歷、職稱普遍較低,整體素質急需提高。(1)加大現有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制訂長期培養計劃,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建立健全在職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通過建立醫療對口支援單位、巡回診治、名醫帶徒、選派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等方式,逐步建立與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制改革相適應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人才隊伍。(2)規范人才準入制度,強化專業對口意識,消除混崗不?,F象,提高護理隊伍整體專業化程度。(3)引進人才,提高待遇,吸引更多高學歷、高水平衛生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前來就職。
3.2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婦幼衛生工作的支持力度
我國婦幼衛生工作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婦幼保健工作發展較快;而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農村及貧困地區,婦幼保健工作明顯滯后[6]。2014年東鄉族自治縣婦幼衛生經費占總衛生事業經費的7.51%,而婦女兒童人數占總人口的65.88%,人均衛生經費較低。《甘肅省婦幼保健工作規劃(2011—2015年)》要求至2015年,全省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85%,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到80%。東鄉族自治縣與省級規劃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分析原因,一方面,缺乏專職婦幼衛生保健人員,兼職人員工作任務繁重,知識水平有限,很難保證工作質量;另一方面,系統管理規范性差,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淡薄,衛生服務可及性差,不利于進行系統管理[7]。因此,必須擴大醫療覆蓋范圍,加大經費投入及工作支持力度,特別是鄉鎮衛生部門,要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服務質量,提供整體性服務,縮小地區差異。
3.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的衛生保健意識
東鄉族自治縣教育水平落后,人口文化素質低,知識貧乏,思想觀念落后,對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了解不深。加之近幾年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家中留守老年人、婦女和兒童較多,其知識接受能力較弱,對衛生保健宣傳活動參與度低。建議:(1)衛生服務宣傳活動應明確主題,切實達到宣傳效果,避免單一送醫送藥義診模式。(2)醫務人員在工作中要加大對衛生保健、經濟救助、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3)要發揮新聞媒體正向引導作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需主動發掘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典型事例,通過廣泛報道對群眾進行正確引導,加強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的認識,提高參與熱情[8]。(4)通過座談方式,組織部分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居民進行定期培訓,共同促進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
[1]尹冀源,孟友,張貴和.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現狀及體系建設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30(1):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版)[EB/OL].http://www.360doc.com,2013-01-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1)[M].北京:中國出版年鑒社,2011.
[4]溫春梅.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婦幼保健服務提供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5]胡波瑛,駱桂釵,余鷹燕.寧波市某區婦幼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需求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12):1458-1461.
[6]楊蕾,張和龍,段琳,等.中國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現狀與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4(10):18-22.
[7]何珊茹,陳淵青,張雪,等.孕產婦系統管理分析及相關措施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6):733-735.
[8]石娟娟.民族地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通訊作者:曲紅梅)
R172
A
1671-1246(2016)13-0122-02
注:本文系西部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查研究(31920150047);2012年度甘肅省青年科技基金計劃項目(1208RJTY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