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鵬,楊廣林,林廣宇,王玲玲,蔣磊,于長寧,李波,李麗萍
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對泌乳奶牛產奶量及乳成分的影響
林志鵬,楊廣林,林廣宇,王玲玲,蔣磊,于長寧,李波,李麗萍
(遼寧省畜牧業經濟管理站,遼寧沈陽110032)
本試驗的目的在于探討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對泌乳奶牛產奶量及乳成分的影響。選擇年齡、體重、泌乳期、胎次、妊娠期相近,健康無疾病的奶牛42頭,隨機分成7組。改變全株玉米青貯占粗飼料干物質比例進行分組飼喂,通過測定不同組別日采食量、產奶量、乳成分等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結果表明,對照組、A組和B組產奶量極顯著高于C組、D組(P<0.01),B組產奶量高于A組和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B組的乳蛋白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與A組和B組之間總固體差異不顯著(P>0.05),但極顯著低于C組、D組(P<0.01)。研究表明,全株玉米青貯的最適飼喂比例為50%~60%(占粗飼料總干物質),該飼喂比例對于提高牛奶乳蛋白率、總固體含量和奶牛養殖效益具有顯著作用。
全株玉米青貯;泌乳奶牛;產奶量;乳成分
玉米青貯是奶牛重要的粗飼料來源,也是發展我國奶業的支撐,全株玉米青貯(whole corn silage)更以營養價值高、保存效果好等優點,得以在奶牛生產中大量使用。在當前玉米等優質飼糧供應偏緊的情況下,提高玉米青貯質量和利用效率、減少奶牛日糧玉米使用量、合理控制豆粕添加量是提高奶牛生產性能、降低成本的關鍵舉措,奶牛養殖者應對全株玉米青貯的營養特性及影響其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充分認識[1]。
全株玉米青貯飼料早已成為奶牛的強化飼料。許多國家已培育了大量的飼料專用玉米進行全株青貯,法國青貯玉米達到玉米種植面積的80%左右,美國為12%;荷蘭青貯玉米的面積占各種飼料總量的30%以上,意大利占18%[2]。近年來,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在遼寧省奶牛養殖業得到了較好推廣和應用,但全株玉米青貯在以苜蓿加羊草為代表的優質粗飼料中最適飼喂量及最大飼喂量尚未合理確定。為此,本試驗在不改變原精料飼喂量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全株玉米青貯的占日糧中粗飼料比例,比較不同飼喂比例對奶牛產奶量、乳品質和經濟效益的影響。試驗結果將為全省奶牛養殖企業應用全株玉米青貯配置全混合日糧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于解決國內玉米階段性供大于求問題,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實現玉米資源就地轉化、就近利用,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和種養循環的農牧業生產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1.1 試驗時間地點試驗于2015年2月20日~5月31日在錦州市義縣前楊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由遼寧省畜牧業經濟管理站組織試驗專員赴場指導實施。
1.2 試驗牛選擇與分組選擇年齡、體重、泌乳期、胎次、妊娠期相近,健康無疾病的奶牛42頭,隨機分成7組。牛只間泌乳天數t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表1 牛只選取Table1 Selection of the cow
選擇泌乳中期奶牛,控制變量。牛只間日產奶量t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選擇中產牛只,控制變量;牛只間體重和體況評分t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牛只間體細胞數t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1.3 試驗設計本試驗日糧采用TMR調制,粗飼料為全株玉米青貯、羊草、苜蓿、啤酒糟,精料補充料為禾豐牧業572A精料補充料、全棉籽和小蘇打,營養水平如表2所示,為控制變量,數值均為試驗室實測值。

表2 飼料營養水平Table2 Feed nutrition level
本試驗為準確考量全株玉米青貯的飼喂效果和最大飼喂量,未改變原精料補充料添加量,將其他因素盡可能控制在同一水平,使泌乳量和乳成分的變化建立在羊草、啤酒糟和全株玉米青貯三種粗飼料添加比例改變的基礎上。各組飼料組成和營養成分如表3所示,泌乳凈能為計算值,其他數值為實驗室實測值。對照組中全株玉米青貯干物質占粗飼料干物質比例為35%,各試驗組間全株玉米青貯在粗飼料中添加比例的遞增梯度設定為7%。A組:45%,B組:52%,C組:59%,D組:66%,E組:73%,F組:80%。
正式試驗前設定10 d預飼期,預飼期前6 d各試驗組按照逐步增加法調整奶牛日糧,后4 d觀察奶牛的采食情況以及健康狀況,預試結束后開始正式試驗。正試期為13周。奶牛采用拴系式飼養,自由采食、飲水,每天飼喂3次,擠奶2次。

表3 日糧組成及營養成分Table3 Daily ration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
1.4 測定項目和方法
1.4.1 日采食量每天飼喂3次,飼喂后稱量剩料量,投料量減去剩料量為采食量[3]。
1.4.2 日泌乳量試驗期間每天測定1次日奶量。該牧場采用的是利拉伐MM6型流量計(自動計數),試驗奶牛每天擠奶測量2次,2次之和為奶牛日產奶量。
1.4.3 乳脂率、乳蛋白率、總固體每周采集1次試驗牛只奶樣(早:晚比例為6:4),奶樣送往遼寧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測定中心使用乳成分及體細胞聯合測定系統(Combi 300)測定奶樣的乳成分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總固體并記錄數據。
1.4.4 健康狀況試驗期間觀察牛只試驗期前后精神狀況,發病情況并記錄
1.5 數據分析試驗所得數據采用SAS 8.1統計軟件進行顯著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以P>0.05為差異不顯著。
2.1 試驗牛只健康狀況由表4可知,試驗組E組和F組全部牛只在預試期第3天出現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癥狀,主要表現在產奶量、乳脂率下降,日糧采食量逐漸減少,奶牛體況下降,在連續增加小蘇打添加量后牛只無明顯改善,因此,停止E、F組試驗的進行。其他各組牛只在預試期和試驗期內牛只健康,反芻正常。

表4 牛只健康狀況Table4 Cattle health
2.2 試驗牛只日采食量由表5可知,乳奶牛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當飼喂比例達到一定量時,日采食量減少。

表5 牛只日采食量Table5 Cattle feed intake
2.3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由表6可知知,泌乳奶牛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各組產奶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其中,對照組、A組和B組產奶量極顯著高于C組、D組(P<0.01),C組顯著高于D組(P<0.01);B組產奶量高于A組和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奶牛乳成分的影響由表7可知,泌乳奶牛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各個試驗組間的乳脂率無顯著性差異(P=0.420 7);同時,泌乳奶牛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A組、B組、C組、D組間乳蛋白率差異不顯著(P>0.05),但B組的乳蛋白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泌乳奶牛飼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可極顯著升高C組和D組的總固體含量(P<0.01),但對照組與A組和B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6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Table6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whole plant corn silage’s influence of milk yield

表7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奶牛乳成分的影響Table7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whole plant corn silage’s influence of milk composition
2.5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奶牛養殖效益的影響通過表8可得知,C組和D組牛只均處于負盈利狀態。B組每頭牛每天純收入比A組增加1.78元,比對照組增加4.5元,分別提高了21.9%和83.1%,經濟效益可觀。
3.1 全株玉米青貯添加比例對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發病影響亞急性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瘤胃pH每天低于5.6的時間大于180 min[4]。瘤胃中積累的乳酸較少,臨床癥狀表現為采食量下降、反芻減少、瘤胃蠕動減弱以及腹瀉等癥狀[5]。
本試驗中E組和F組牛只在預飼期發生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癥狀,可能由于日糧中較大比例添加全株玉米青貯時,精料補充料中谷物飼料添加比例未相應減少,飼料中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超出奶牛消化能力,進而導致瘤胃中乳酸積累加劇,pH值下降,積酸過多。當減少精料補充料的谷物成分時,試驗組E組和F組牛只能夠正常生產,但本試驗為準確考量全株玉米青貯的飼喂效果和最大飼喂量,未改變原精料補充料添加量,將其他因素盡可能控制在同一水平,故試驗組E組和F組不進入數據分析與比較。

表8 試驗各組經濟效益比較Table8 Test groups of economic benefits
3.2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產奶量的影響
本試驗中對照組、A組、B組試驗牛只產奶量隨著全株玉米青貯添加比例增高呈現上升趨勢,但各組差異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由于全株玉米青貯添加比例的提高導致日糧中NDF含量提高,影響牛只產奶量。據報道,日糧中NDF含量超過45%~50%,或少于25%~30%,均將影響產奶量[6]。C組和D組牛只產奶量顯著低于對照組牛只(P<0.01),D組顯著低于C組(P<0.01),可能由于過量添加全株玉米青貯導致飼料中NDF含量增加導致牛只產量顯著下降。
3.3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乳成分的影響
3.3.1 乳脂率影響影響牛奶乳脂率因素較多,如飼料精粗比、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DF含量、粗飼料品質等[7]。有研究表明,奶牛飼喂不同碳水化合物組成的日糧可以改變瘤胃內乙酸/丙酸的比值,進而影響牛奶中乳脂率[8]。本試驗中乳脂率變化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可能由于增加全株玉米青貯添加比例后,日糧中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結構性碳水化合物(NDF)含量同時增加。其中,淀粉增加同瘤胃中丙酸濃度呈正相關,NDF增加同瘤胃中乙酸濃度也呈正相關,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牛奶中乳脂率未發生顯著變化。
3.3.2 乳蛋白率影響日糧能量水平是影響乳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量不足時乳蛋白含量下降。同時日糧的能量也取決于粗飼料的品質,即乳蛋白含量隨粗飼料品質提高而增加。本試驗中,隨著全株玉米青貯的飼喂比例增加,牛奶中乳蛋白率含量呈現先升后降趨勢。B組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可能是由于B組日糧中能量高于對照組原因導致,A、C、D同對照組相比乳蛋白率差異不顯著,但數值略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日糧能量水平是影響乳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C組和D組乳蛋白率略低于A組,可能是由于日糧中粗蛋白含量低于A組的原因導致。
3.3.3 總固體含量影響本試驗中D組總固體含量顯著高于其他4組(P<0.01),主要原因在于牛只產奶量同牛奶中總固體含量呈負相關。D組進入試驗期后產奶量顯著減少,因此總固體含量顯著增高;B組總固體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和C組,略高于A組。如果結合牛只平均產奶量綜合考量(產奶量×總固體含量),可得出B>A>對照>C>D說明適當增加全株玉米青貯比例對提高牛奶總固體含量具有顯著作用。
3.4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貯日糧對養殖效益的影響奶牛生產經營中,在保證奶牛健康的前提下,選擇的日糧應既能提高產奶量和牛奶品質,又不降低養殖經濟效益[9]。本試驗中對照組、A組、B組、C組、D組牛只產出的牛奶營養成分均符合企業收購優質牛奶要求,價格為4.08元/kg(2016年3月~6月伊利收購該牧場牛奶平均價格)。試驗設計中,在增加全株玉米青貯添加量的同時相應減少了羊草和啤酒糟的添加,由于全株玉米青貯價格400元/t低于羊草1 400元/t和啤酒糟600元/t,因此,增加全株玉米青貯飼喂量未明顯增加奶牛飼料成本。
綜合各組牛只產奶量分析,C組牛只1 kg奶飼料成本最低,為2.33元/kg,純經濟效益為每天9.92元/頭,305 d純收入為3 024.54元/頭。純經濟效益和305 d純收入均高于其他各組。
4.1 在科學飼喂下,調整精料補充料尤其是谷物飼料的添加比例、緩沖劑添加比例時,全株玉米青貯的最大飼喂比例可能達到100%(占粗飼料總干物質)。
4.2 本試驗在不改變奶牛日糧精料補充料情況下,B組52%的飼喂效果最好。奶牛產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均優于其他飼喂比例,養殖效益明顯提高,每頭牛每天純收入比對照組增加4.5元,提高了83.1%,經濟效益可觀,生產效益最佳。D組66%的全株玉米青貯飼喂比例為該試驗下的最大飼喂比例(占粗飼料總干物質),超出該比例時,牛只患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風險增大。
4.3 本試驗得出全株玉米青貯的最適飼喂比例為B組52%(占粗飼料總干物質)。綜合討論,當調整精料淀粉添加量,增加優質蛋白和緩沖劑的情況下,全株玉米青貯可添加至60%而不影響乳品質和養殖效益,因此,全株玉米青貯的最適飼喂比例可能為50%~60%。
[1]郭勇慶,曹志軍,李勝利,等.全株玉米青貯生產與品質評定關鍵技術——高成本玉米時代牛場技術與管理策略之一[J].中國畜牧雜志,2012,18:39-44.
[2]陳自勝,孫中心,徐安凱.青貯玉米及其經濟效益[J].吉林農業科學,2000,25:41-44.
[3]王文成.利用優良牧草飼喂奶牛試驗效果[J].現代畜牧獸醫,2014,(12):22-25.
[4]李志強.苜蓿干草日糧的高產奶牛瘤胃消化規律及飼養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
[5]王洪榮.反芻動物瘤胃酸中毒機制解析及其營養調控措施[J].動物營養學報,2014,26(10):3140-3148.
[6]張民,孫宏選,桂榮,等.飼料蛋白質組分對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響[J].中國奶牛,2006,(3): 13-16.
[7]馬玉霞,廉紅霞,高騰云,等.苜蓿青貯對低質粗飼料條件下奶牛產奶性能的影響[J].中國奶牛,2010(9):9-11.
[8]劉峰.不同品質粗飼料(GI)與精料給量對奶牛生產性能及營養物質消化代謝影響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2.
[9]閻旭東,徐玉鵬,王俊萍,等.苜蓿干草添加量對奶牛生產性能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2010,37(11):13-16.
Feeding differentproportion ofwhole plantcorn silage affect lactation cows milk yield and milk composition
Lin Zhipeng,Yang Guanglin,Lin Guangyu,Wang Lingling, Jiang Lei,Yu Changning,Li Bo,Li Liping
(Liaoning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Sta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orn silage on mile production and milk composition of dairy cattle.All 42 dairy cattl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d similar body weight,days of age,lactation period,parity and gestation perio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lk yiel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 and group B C D group(P<0.01),group B milk yield is higher than 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Group B of the milk protei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otal solid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not significant(P>0.05),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C and group D(P<0.01).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could be summarized that corn silage of the optimum adding proportion was 50%~60%(accounting for roughage total dry matter),the proportion of added to raise the rate of milk protein and total solid cont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dairy farming has a significant role.
Corn silage;Dairy cattle;Milk production;Milk composition
S823.6
B
1672-9692(2016)11-0005-07
2016-09-22
林志鵬(1992-),男,本科,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為動物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