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坤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培育軍校學員創新精神制約因素探析
張碧坤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要“努力培養造就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隊伍”。當前軍校學員創新精神培育與改革強軍新形勢新要求尚有距離,面臨著思想觀念跟不上、教育模式僵化、政策法規滯后等諸多積弊與難題。深入分析其創新精神培育的制約因素,對于提高軍校學員的創新素質,為創新型軍事人才隊伍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輸送源頭,在新起點上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校學員; 創新精神;制約因素
(一)高度集中的政治要求。
軍校學員的創新實踐尤其是理論創新除了遵循科學性原則,還必須遵循黨性原則以及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要求。盡管從理論上講黨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是統一的,但是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容易讓學員寧可退而求其次也不敢貿然行事①。另一方面,軍隊職業有絕對服從的特殊要求。這種嚴格的等級規范是以犧牲軍人的部分主體性為代價的。對上級的指示不折不扣執行的同時,容易造成教條上而不是創造性地執行上級決策,反映到工作上就是開拓精神的缺失和創新意識的泯滅。
(二)相對封閉的管理環境。
軍校的特殊性決定了軍校不管如何“開放”,也不可能完全融入社會中,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從一定程度上阻滯了思想和信息的流通。而且軍校學員必須按照條令條例要求實施正規化管理,從軍事管理的角度講,這是科學的,但容易形成學員“謹小慎微”的思維定式,其思想容易日趨守舊僵化,創新精神難以張揚。
(一)教學手段缺乏啟發性。
很多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仍注重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啟發式引導,導致軍校教育多認同性,少創造性,缺乏獨立思考、鍛煉的機會。有些教員甚至在科研探討中采用“一言堂”的決斷方式,造成學生缺乏敢于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勇氣。目前各院校正在在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教學手段上做一些探索嘗試,但應用范圍還不夠廣。
(二)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目前,軍校學員的課程一般有公共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大類型,但在課程設置上往往注重公共課、專業課而忽視選修課,這說明軍校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員的共性而忽略學員的個性。創新精神的培育是建立在學習興趣基礎之上的,“大鍋燴”而非因材施教,顯然不利于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生課程設置甚至和本科生相同,缺乏層級性,無法滿足研究生對知識深度和廣度的需求,沒有發揮其為提高學員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知識基礎的作用。
(三)教學內容缺乏前瞻性。
現有教材內容更新相對較慢,學科前沿的內容反映不夠。世界新軍事革命持續推進和深入,軍事理論創新和武器裝備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軍校教育教材卻遠遠落后于當前國內外新軍事革命的進程。少數教員自身就沒有掌握本學科的前沿動態,缺少必要的知識更新②。學員對最新研究成果和學科前沿進展不能及時了解,導致學員學術視野狹窄、知識儲備陳舊,更談不上創新精神的開發和弘揚。
(一)學員考評機制。
汰庸黜劣是軍事人才培養的通則。但我軍一些軍校在落實學員淘汰機制方面不夠堅決、執行不力。這對于部分學員就意味著,只要能混到畢業就可以擁有一份工作,在校期間學好學壞一個樣,造成學員缺乏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常言道“刃不用則鈍”,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導致其對知識往往淺嘗輒止,遇到問題不愿主動去鉆研、思考,缺乏創新熱情③。另一方面,創新型人才往往思維活躍,不局限于傳統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員評價體系,包括畢業分配、立功受獎,側重于考試分數,強調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注重理論的邏輯推導,忽視了知識擴展和實際的運用,對創新能力素質的衡量不足,不能全面評價學員的綜合素質。
(二)教員考核機制。
著名教育家梅貽倚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必然是充滿創新活力的隊伍,一潭死水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員,形成不了創新格局。要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必須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員隊伍。目前教員考評機制既缺乏量化的有形指標更忽視創新精神等無形指標;獎勵與個人實際貢獻、表現掛鉤不緊,存在論資排輩輪流坐莊的現象;重個人科研輕學員教學,沒有培養學員創新精神的進取動力和創造活力。
(一)缺乏有力的物質保障。
在硬件設施方面,有的缺乏進行創新活動所必需的科學設備、實驗場所和網絡信息資源,無法為相關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有的一味追求設備多、更新快、種類全,跟風建設現象比較普遍,對自身優勢學科精準建設力度不足。在資金經費方面,由于其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經費使用不夠透明有效,現有的綁定課題的經費管理模式使得絕大部分資金在經費下撥的“上游”就被“截流”,并不能對學員的創新項目提供有力支持。
(二)缺乏良好的學術氛圍。
受部隊浮躁、功利、形式主義等不良風氣影響,部分院校學風不濃,教學質量相對較低,有的學員心思不在學業上,甚至存在重軍事訓練輕知識學習的情況,無法深入到學習科研中去,更談不上創新精神的培養,嚴重影響學員的良性發展。而目前學術刊物的泛濫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不良的學術風氣,部分學員為順利畢業、考評加分不惜花錢發表文章或讓別人代做試驗代寫文章,這些不良的學術風氣對學員創新精神的培育也極為不利④。
注釋:
①崔西平.論當代軍人的創新精神[J].理論研討,2015, (49):267-268.
②項軍華,韓大鵬,張峰,劉昆.面向新型軍隊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建設與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6):18-20.
③鄒宏新,孟梅,黃明球.軍校研究生評價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10):21-23
④楊素敏,李雄偉,丁國良,齊劍鋒.軍隊院校研究生創新素質培養關鍵要素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9):14-15.
G643
A
1671-864X(2016)07-0121-01
張碧坤,南京政治學院國際政治學專業2014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