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王銳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其選材千差萬別,寫作方式千變萬化,無論怎么改變,都不能離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育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重頭戲,在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能力、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作文;創新意識;能力提升
當前社會對創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成為當前教育的熱點話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結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談談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的幾個有效途徑。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行為動力的源泉和催化劑。要讓學生不怕習作,樂于習作,就要激發他們主動習作的興趣。興趣來源于成功。興趣的培養要從第一學段的低年級開始,指導、鼓勵學生說話,造句。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把當天有趣的事記下來。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有趣事件,印象深刻的情節,按照寫話要求先把看到的、想到的練習說,然后把說的內容用筆記下來。鼓勵學生說對的第一句話,肯定學生記敘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功,都要及時表揚鼓勵。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我經常會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然后模仿自己喜歡的作文寫一篇類似又不相同的小作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還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還鼓勵學生辦班級手抄報、寫廣播稿、評論社會熱點問題等,并鼓勵他們向報刊社投稿。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習作就有了激情,他們就享受到了作文成功的快樂,培養了習作的自信心,并激發了超越范文、創新寫作途徑和思維的意識。
傳統的作文教學重形式輕內容,限制過多且指導過細,不利于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學生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大同小異,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摒棄傳統作文教學中的不利因素,努力使學生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積極思維,主動習作,在習作中挖掘自己內在的潛力,不斷提高作文創造力。如:我在上《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不僅分析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領悟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還與《長城》一課相聯系,加深景物的內涵。同時,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一系列修辭手法將景物寫活。課后,教師又帶領學生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校園附近的一條河,并要求每人寫一篇寫景文。結果發現,有的學生在依照課文的基礎上,寫出了不少的美文,還有的聯系到河水哺育了兩岸的人民等等。在傳統作文訓練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創新。
另外,我認為在寫作技巧上,要重點培養中高年級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要把握時機,鼓勵學生在習作中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批判別人的得失,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這樣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就強,能夠表達真情實感,敢于標新立異,作文才不至于落入窠臼。例如第五冊第一單元要求學生根據《小攝影師》講的故事,會發生什么事情,想好了和同學交流,然后寫下來。在教學中,多數學生的思路是:小男孩跑回家里拿膠卷,給高爾基照相。此時,我鼓勵學生消除思維定勢,大膽展開想象,只要合理就可以。學生得到了“特赦”,頭腦里產生了聯想,大多情節豐富、新穎、合理的奇思妙想油然而生。如小男孩不好意思再去找高爾基,而是高爾基親自去找他,并和他合了影。十年后,小男孩成了一名出色的攝影師,在作家會議上偶遇高爾基并談起當年的事情,這就體現了求異思維。
在高效課堂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形成個體寫作風格,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個性,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往往更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征。為避免學生作文的千篇一律現象,我們應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品和寫作興趣的不同,培養學生不同的寫作風格,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鼓勵學生寫出富有個性特色的作文,逐步形成個體的寫作風格,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寫作才能。如:進行習作訓練時,提供“校園花展”的素材。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任其自由選題,經啟發有了諸多的中心:校園春色;如花的心靈;文明之花;祖國的花朵;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讓孩子們在充滿霞光的蒼穹中做展翅的雄鷹。
小學作文的真諦是在厚實的計累下,迸發靈動的火花,寫出與眾不同的文字。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閱讀是喚起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途經;閱讀是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毛澤東主席也曾要求既讀“有字書”,更要讀讀社會這部淵博的“無字書”。其實,我們的學生以往就是因為寫作視角的局限,才導致寫作時諸多毛病的出現,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山、川、草、木、花、蟲、魚,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入的體驗和感悟,以獲取書本中沒有得知識,拓寬寫作面,寫出新作文。
以學校創辦的校刊為主陣地發表作品,為學生開辟一片青青芳草地。當學生的作品被刊登在校刊上,在全校傳閱,這樣更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還會爭取在下期上發表。同時,不吝嗇分數,多給學生作文打滿分,也讓他們體驗寫作成功的喜悅。多鼓勵學生向不同報刊投各種題材的作文稿,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提高作文的興趣,激發寫作創新意識,
[1]吳茹琴.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赤子(上中旬);2014-11-15.
[2]作文也可創新[OL].2012.
[3]李淑紅.淺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09-25.
G623.24
A
1671-864X(2016)07-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