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芳晴
(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淺析唐通事崇高社會聲望的影響因素
牛芳晴
(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翻譯更是成為各國各民族之間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有文字記載的翻譯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歷史,但是在這漫長的歷史中,翻譯的作用一直不被重視,大部分翻譯者也很難獲得與其他職業者相同的職業地位,甚至還會承擔因翻譯不當而帶來殺頭的風險。但在其中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日本江戶時代,作為對外貿易中擔任翻譯工作的唐通事就具有非常崇高的社會地位。
唐通事;翻譯地位;長崎貿易
唐通事是日本江戶時代長崎貿易中對從事漢譯人員的通稱。唐通事職責重要,社會地位崇高,貢獻巨大。當時人們稱唐通事為“通事様”,當時人們看來“通事様”就是有錢有勢的代名詞,①只要提到唐通事就顯出畢恭畢敬的樣子。本文通過對唐通事的形成、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職責、社會活動等方面的考察,來探討促使唐通事社會地位崇高的原因。
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上位后,采取了種種措施來穩固對日本九州地區的統治。德川家光在1633年(寬永八年),直接派遣兩名親信出任長崎奉行②,并向他們下達具體的鎖國政策。即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寬永鎖國令》。在此令中,強化了外國商船的貿易管制,規定了外國商船來日本貿易的港口僅限長崎一地。
在這一時期,東亞海上貿易交流非常繁盛。日本的朱印船、荷蘭、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均活躍于這片海域,長崎作為日本開海禁后唯一開放的貿易港口,迅速成長為人口繁盛、房屋林立的重要貿易城市。其中人口的增長尤為驚人。
明末禮部尚書朱國楨有過一下言論:
“有劉鳳歧者(唐大通事彭城大兵衛之父),言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慶長13年)至長崎島,明商不足20人,今不及十年,且二三千人矣。合諸島計之,約有二三萬人。”④
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唐人聚居在長崎,這成為了唐通事出現的社會基礎。
德川幕府規定,在寬永年間(1624-1634年)前抵達長崎的唐人,均可購地置屋有永久居住權,被稱為“住宅唐人”。唐通事都是從當地有勢力的住宅唐人家庭出身,所以這一職業具有顯著的世襲性跟血緣性,表現為他們子承父業職務由子孫世襲。
這些住宅唐人本身就經營海外貿易,擁有自己的商船。所以唐通事家族世世代代積累的財富和豐厚的經濟收入成為了他們擁有較高社會聲望的經濟基礎。
長崎第一任唐通事最初由德川幕府在慶長八年(1603年)創設,由一直在長崎居住的唐人山西省出身的馮六擔任,負責對外通商貿易中現場的翻譯事務。寬永十七年(1640年)唐通事又分成大小通事,后來逐漸發展為大通事、小通事、稽古同事三級的同事制度。唐通事的人選來源都是住宅唐人。
德川幕府建立后,統治階層為了尋找能為其封建統治正名的理論依據,利用中國儒學三綱五常的忠君思想,進而引申出忠君愛國,來培養民眾忠于幕府,鞏固自身統治。幕府公布“寬政異學之禁”后朱子學成為了地位獨尊的官學。
住宅唐人都以自身先祖是中國人而驕傲,所以注重中國文化、風俗的傳承,以儒學為家學。從小接受漢文教育,具備良好的日漢雙語基礎,使住宅唐人的子孫成為唐通事的后備人才。
唐通事的任免雖然以世襲為主,但是其任免制度也十分嚴格。想要任稽古通事的人,需要接受會話、翻譯能力的測試,經過本通事合議決定人選,再通過長崎奉行核準之后方能就任。⑤正因為嚴格的篩選制度,使得唐通事大都通曉儒學,還能擅長詩文書畫,都接受過良好的漢文教育,受教育程度較高。
受教育程度是一個比較恒定地對人們的社會地位獲得起干預作用的因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程度高低決定人們對社會地位高低的推斷,通曉諸子百家且能用唐音閱讀的唐通事必然會受到當地住民尊重。
唐通事社會地位顯赫還因為他們執掌進出口貿易大權。唐通事的職責與現代的翻譯工作不同,他們的職權范圍不僅僅限定在語言層面的翻譯交流上,他們的職權較現代的翻譯更為廣泛。
唐通事不僅是長崎華僑社會的權利中心,還處于長崎貿易的中心樞紐地位。除了語言翻譯業務之外,他們還負責對唐人唐館的管理和對整個貿易流程的管理。例如對入港船只的入關管理監護、長崎貿易中的商貿洽談、帳薄的登記制作,甚至還有外交方面的發放信牌收集海外情報等。
除了貿易事務之外,唐通事還負責對當地唐人的社會事務的管理、處理唐人在長崎生活貿易中的糾紛、承擔漢語教學工作等。
唐通事、住宅唐人等還在長崎創建寺院經營寺院,如福濟寺、崇福寺、興福寺都是由長崎的商人群體興建。他們還從中國大陸邀請高僧赴日,如隱元隆琦的東渡活動就是由這三個寺院共同發起。其中興福寺的首位大檀越是大通事潁川官兵衛,福濟寺的檀越是潁川藤左衛門,通事王引、何高材則是崇福寺最重要的兩位檀越。⑥
唐通事不僅資助建立寺廟,還通過各種渠道邀請中國高僧赴日。如福建的赴日僧隱元,許多住宅唐人及其后裔都與他交往密切。
寺廟與祭祀活動直接掛鉤,是當地唐人的精神寄托,所以寺廟非常受當地住民的重視。而在創辦寺廟并竭力維護寺廟發展的唐通事必然會受到長崎住民的尊重。
以上簡單的考察了對唐通事社會地位起積極作用的幾方面因素。江戶時代的唐通事與現代社會翻譯從業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唐通事的職權范圍更廣泛。唐通事有著嚴格的從業選拔制度,他們不僅僅是翻譯人員,還是貿易人員、外交人員、公共事務管理人員。現代的翻譯研究才剛剛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翻譯就是語言的轉換”等對翻譯粗淺的認識還在廣泛存在,對現代翻譯從業者來說,翻譯很難獲得相對獨立的地位。所以想要提高現代翻譯者的職業地位還任重道遠。
注釋:
①邵繼勇《長崎貿易中的唐通事》
②日本平安時代開始到江戶時代,將軍、大名、國主等非公家機構給手下的武士賦予的官位名稱,主要管理地方事務。
③箭內健次《長崎》
④朱國禎《涌幢小品》
⑤仲光亮《日本江戶幕府搜集中國情報研究》
⑥宮田安《唐通事家譜系考論》
K313
A
1671-864X(2016)07-0069-01
牛芳晴(1993.0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筆譯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