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楊拓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數據驅動教學模式探究
楊雯 楊拓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數據驅動學習模式是一種基于語料庫的發現式學習方法。語料庫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有利于學習者習得真實、地道的語言。該學習模式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自我創建、自我激勵的知識構建過程。開放的環境和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本文探討該模式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語料庫;知識建構;自主學習
20世紀80年代以來,語言學研究者和外語教師日益重視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強調語言教學應針對學生的具體需求,培養其語言交際能力。據此,研究者提出數據驅動教學,主張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Tim Johns(1991)最早提出數據驅動學習方法(Data-driven Learning, DDL)。他把 DDL 定義為:在教室中使用“語境共現”界面,使學生探索目標語的規律和模式,并在語境共現的基礎上設計活動和練習。在Johns看來,DDL是一種基于語料庫的外語學習方法,語料庫為語言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自然語言,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從而使他們習得準確、地道的語言。同時,DDL吸納認知建構主義的觀點,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參與,讓他們自己或與同伴合作觀察分析語言特點,發現其使用規律。這種“發現式”的學習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習者全面掌握語言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據驅動學習模式憑借其獨特的教學理念引起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研究發現為語言教學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如葵花(2002)從DDL語言學習的核心環節和基于任務的學習模式出發,提出數據驅動語言學習的過程。該過程起始于學習者對語言項目使用特征提出疑問和假設,隨后則是在語料庫中檢索該語言項目的使用情況,進一步證實或推翻假設。最后,通過親自檢索語言使用特征,加強對語言項目使用的理解和認識。
數據驅動整個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的一系列活動,旨在提高學習者對有關知識點的敏感度。該學習方法的關鍵是學習者通過分析語料庫提供的語言使用模式,對持有疑問的語法規則進行推理,對詞匯的使用、搭配進行歸納總結。這種理念的轉變將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深刻的影響。Granger(1998:199)指出“DDL是一種頗具吸引力、有助于提高語言準確性和地道性的方法,它不僅強調真實的語言輸入,而且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基于數據驅動的學習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學生是主導者。學生要做到自我管理、監察和評估,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這并不是獨立自學,而是學生通過合作,共同發現與探索語言的使用特征。
(二)輸入真實的語言材料。
基于語料庫的DDL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直覺,鍛煉他們處理語言變體的能力,進而幫助他們掌握地道、準確的語言。
(三)強調學習的探索和發現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習得不是從教師到學生的簡單傳授過程,而是由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學生需要積極參與語言知識的建構、改造和試驗。此外,學生接觸的是海量的語言數據,需要自己對數據進行觀察,歸納出語法規則,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真正把知識內化。
數據驅動語言學習的提出,代表一種教學模式的轉變,其轉變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三個方面。
(一)教學理念之轉變。
基于語料庫的DDL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上。DDL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自我調整學習策略。教師不是以傳遞知識為中心,而是在于建立學習者與學習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媒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語言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的語言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
因此,數據驅動語言學習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發現語言特征和語言規律,其學習過程是自主的。因此,在語言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DDL這一特點,發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內容之轉變。
DDL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語法學習和詞項學習兩個方面,但DDL不是傳統的語法教學的簡單回歸,而是一種對語言運用的精確性的回歸。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對交際教學法提出疑問(Skehan,1998),由于交際教學法的“交際能力”缺乏確切的定義,使得在具體實踐中出現了各種交際教學法的形式。為強調交際能力的發展,有的交際教學法的教學實踐試圖削弱甚至拋棄語法教學,讓學習者一味發展交際策略,忽視結構的變化和語言的精確性,使學習者在流利性和精確性的發展上失去平衡。而DDL模式的學習內容是語言的運用模式,使語言學習者和傳授者深入了解和使用語言(Willis, 1995)。因此,DDL教學模式有助于語言使用的流利性和精確性平衡發展。
(三)教學材料之轉變。
學習材料上,數據驅動的語言材料更具有真實性和豐富性。傳統的語言學習材料如課文、參考書籍及為教學目涉及的例句等。其中很多語言材料是人工編造的,不是在真實的交際過程中產生的。相比之下,語料庫通常具有幾百萬字的容量,收集的是真實語境下使用的的語言,對于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學習語言的寶庫。在數據驅動的語言學習中,學習材料是通過語料庫檢索軟件直接從語料庫中生成句子列表,以KWIC的形式給出,而語言材料的這種形式更容易使學習者經歷“語法意識激發”過程。
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它能夠根據學生各自的程度、需求和興趣,利用檢索分析工具,發現式或者驗證式地學習,是其他非語料庫學習模式難以實現的。該模式有助于教師決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學生確定“學什么”和“如何學”,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據驅動學習給外語教學改革帶來理念和方法上的轉變,對教學范式變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將其更好融入到教學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數據驅動式學習模式代表一種新的學習思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和學習者的水平、學習風格采取靈活的形式,開辟教學新視野,真正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優勢。
[1]John, T.Should you be persuaded: two examples of data driven learning.ELR Journal,1991(4).
[2]Sinclair, J.(1991).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何安平.語料庫在外語教育中的應用—理論與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48.
[4]楊拓,楊雯.基于語塊的商務英語能力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5).
[5]甄鳳超.語料庫數據驅動的外語學習:思想、方法和技術[J].外語界,2005(4).
此文為基金項目:2015年度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項目編號WY2015105-C)的研究成果。
G424.1
A
1671-864X(2016)07-0197-02
楊雯(1990-),女,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楊拓(1989-),女,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