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縱華政(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研究生)
?
嶺南,那一片熱土
文/縱華政(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研究生)

翻閱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感受到的不僅是那種來之安之的灑脫與曠達,還有溢出紙卷的濃濃酸澀,一種回望繁華中原的不甘與無奈。因為那時的嶺南,仍是百越之地,還極為窮苦落后,常被視作流放發配仕途失意人的絕佳之所。風水輪流轉,如今在高歌“孔雀東南飛”的時代,嶺南大地儼然一片國人眼中的熱土,繁華富庶已令中原人士止不住艷羨。
我們今天所說的嶺南,大致為廣東、廣西和海南境地。我走馬觀花地去過幾次,那里現代化程度與西部地區的確不可同日而語。車水馬龍的街道景象至今已經大為模糊,可是廣州市內有一個地方,對于作為軍人的我來說記憶非常深刻,那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芍^是現代史進程的原動力所在,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其間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可以媲美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當時是一個波濤洶涌的時代,一個將星閃耀的時代,大顯身手處,建功立業時。有人說,戰爭年代的軍人是幸運的。這句話有點“家國不幸詩家興”的味道,我不以為然。我們承認時勢會造就英雄,但人類總是向往和平,戰爭永遠不是軍人的裝飾,和平年代的軍人自有和平年代的價值。
現在的廣州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與西方文明對接的一個重要窗口,并不亞于近代史上炮火連天的廣州城那般熱鬧。記得一個戰友給我說過這樣的場景:一次執行臨時任務,執勤點對面是一個娛樂場所,過來過去的紅男綠女,肆意地調笑,常常讓我們可愛的年輕戰士面紅耳赤,汗流浹背。與寂寥的大西北不一樣,這里洋溢的是種種誘惑,潛伏著的是難以意料難以捕捉的沖突,即使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有時候也會影響著我們的鋼鐵長城。我們常說有一種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這種戰爭其實就在和平時期軍人的日常生活里。仿佛一日三餐般的平穩生活,沒有震耳欲聾的廝殺聲,沒有嘹亮的沖鋒號角,甚至并不會看見對手的存在,卻需要隨時保持一種姿勢,擋在國家與人民的身前,而最難得可敬的是需要持之以恒。
處鬧市而不喧,實屬不易。人都有攀比之心。一邊是枯燥的軍營,一邊是繁華的街道,我問戰友,有些時候會不會心理失衡呢?戰友說,心里不可能沒有一點波動,有過攀比也有過好奇,但軍營會讓你去調整和平靜,這也是和平時期我們軍人的內心戰爭吧。
與廣州一樣,深圳、珠海、海口等城市也是光怪陸離,那里的軍人如今同樣來之安之,對望著軍營外的繁華,內心深處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落寞,只是不知道還會不會發出“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