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均
?
我們叫她“簫哥”
文/周 均

“師兄,你知不知道咱女子‘鐵人三項’有哪些項目?”
“校運會還有大半年呢,慌啥?”
“運動員不都要準備好幾年嗎?”
……
好久未曾聯系的“假小子”驟然闖入我腦海,印象兀自深刻。
她叫王紫簫,2014年考入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是我曾經帶過的一名戰士學員。她的形象很有特點,對于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兒來講似乎“碎了一地”,除了性別和年齡之外,跟江永紅筆下的孫鐵錘近乎神似——黑乎乎、壯實實,一口湖南腔,那年整20。她的隊列非常扎實,除了齊步走左臂后擺略高之外,其他動作確實有口皆碑。還有那偏短整齊的頭發,從不留白的指甲,擦得锃亮的皮鞋,無一不是硬朗作風的信號。
其實,王紫簫真正讓我佩服的倒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的能力,從內到外,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一個“女漢子”。說實話,在部隊待過4年的我也見過不少“女漢子”,但能與王紫簫媲美的恐怕甚少,就算是“軍營男子漢”,也不得不對她樹起大拇指。從新訓的班長到現在的模擬連副指導員,王紫簫一直擔任骨干,但她不是“大姐大”,戰友們皆稱其為“簫哥”。乒乓球、臺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籃球,旦凡大眾型的球類運動,她無一不通。2010年,王紫簫參加市里的乒乓球女子雙打比賽,拿下第三名的驕人成績,排球、籃球水平更是了得,帶領團隊屢屢折桂。“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句話用在王紫簫身上當真名副其實。新訓期間,基地節日舉辦比賽,乒乓球比賽,她力克勁敵,成為基地多年來首位女乒乓球冠軍;籃球賽她一個女生在十來個男球員中左突右沖、來回卡位,創下了學院男女合打的神話;手榴彈投擲,她一口氣扔到40米開外,破了多年的女子紀錄,看得眾多同齡男生羞愧難當。
不過,“女漢子”也有當“菜鳥”的時候。王紫簫是空軍出身,在飛行器這一塊兒,她大抵都能道出個一二,也的確算得上是個“大拿”,但由于平時很少在地面摸爬滾打,以至于在戰術方面只是個“丈二和尚”。訓練伊始,王紫簫明知自己不行,但還是硬撐著示范動作,一節課下來,自己胳膊肘破皮不講,全班還受“牽連”,訓練一直停留在摸索階段。王紫簫不著急?絕不可能。只是要強和好面子的性格讓她倔得不肯去主動請教,所以只好自搞一套。一次上課,教員挨班檢查,只見王紫簫臥倒如同摔倒,班里成員也不知如何著手。“自身不過硬,戰友怎么過得硬?”問過原委后,教員毫不留情地“將”了這個“強人”一“軍”。王紫簫雖然要強但不逞強,教員的一席話對她而言恰有背上猛擊一掌之效,慚愧之余她連連點頭認錯,發誓要戰勝戰術這條“攔路虎”。
自那以后,王紫簫儼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每每上課,戰術場上都會看到她來回奔跑的身影,只要心存疑問,她就會到處找教員尋根問底。比如臥倒為什么要按“手、膝、肘”的流程著地、低姿匍匐為什么右手腕要稍稍離地、側姿匍匐為什么左腿要協調用力等一系列小問題小細節,她都不肯放過。戰友們說王紫簫“眼里容不得沙子”,其實是在褒揚她心細如發。而課下,我們這些做師兄的又成了他的“老師”。有時候一過午飯,王紫簫便要我們陪同她去戰術場練戰術。8月南京,怎一個“熱”字了得?不過,看著能有學員如此較真,我們也不得不認真起來。累的時候,我們回到寢室倒頭就能睡著,疲憊自不待言,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就這樣,不到兩個星期,王紫簫的戰術就搞得有板有眼,臥倒、出槍、瞄準,一氣呵成,收槍、收腿、收身體,干凈利索。課終班級比武,王紫簫的動作受到教員高度表揚,匍匐速度名列全隊前茅。
除了戰術之外,王紫簫的體能經歷也頗有意思。參加“鐵人三項”,首先要解決的就是3000米長跑,但部隊能跑的多半都是精瘦型的,王紫簫顯然不能歸于這一行列。怎么辦?練唄!如果說每天下午的體能訓練是“規定動作”的話,那么她的“加分項目”就是堅持給自己“開小灶”,平均每天晚上一個5公里的習慣雷打不動。這對于男生來講或許并沒什么大不了,實則不然,要知道一般女生根本不會涉足5公里,更遑論讓這種習慣一以貫之。
空穴來風,并非無因,王紫簫如此拼命還是因為一句話。2013年,學校召開展運動會暨軍事體能技能大比武期間,保持了十幾年的女子3公里紀錄被二炮的一位戰士學員以12分40秒的成績破掉,整整超過紀錄20秒。捷報傳來,戰友們認定,今后若再有新紀錄必定是10年以后。要強的王紫簫卻不以為然,她找到連長胡家濤,準備請教提升方法。“你現在只能跑15分,不僅腿短,而且還胖,想破記錄,算了吧!”“哦……”胡連長一盆冷水潑得王紫簫目瞪口呆,狼狽不堪。不過,這個內心強大的家伙偏不信邪,當晚就跑去操場。由于擔心一個人跑步沒動力,她就干脆跟著男生跑,并且每天加一圈,一直加到5000米,后來就形成了每天一個5000米的習慣。
光跑不一定管用,技巧也是關鍵,王紫簫深諳此理。因此,她常常喜歡做一些配合性的運動,比方說跨步、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側蹬跑、加速跑等等,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成績的基礎性訓練,她幾乎從未落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紫簫晚上還在寢室練俯臥撐,據舍友反映,體能考核要求做8個對她來講標準太低,王紫簫的標準是30個,而且還連續做3-4組。俯臥撐完了以后,便是平板支撐45秒,又是3-4組,仰臥起坐更是不在話下。女生引體向上只要求達到懸垂時間便能合格,不愿將就的王紫簫偏偏能向上拉起五六個,這哪是一般“女漢子”所能比擬的?!
別以為王紫簫只在體能技能方面在行,在專業學習上她也有“兩把刷子”。作為新聞系的學員,大一學的基本上都是“馬原”、高數、英語等公共課程,也就是說幾乎不涉及專業課。整整一年不學新聞,王紫簫哪能耐得住這種寂寞,因而早先“塵封”的電腦、相機很快就得以“激活”。她主動報名參與學員隊里評報、編報、攝影等“六大平臺”,晚上體能加練一結束,她就打開電腦,對著photoshop、premier、方正飛騰等軟件書籍慢慢摸索,坐累了就站起來走走,看累了就閉上眼睛瞇一會兒。待至周末,王紫簫常常又會拿著相機圍著學校轉,把鏡頭對準各個角落的一花一草。一遇外出,她便會和幾個小伙伴一同前往周邊景點,采風回來后,立馬把照片拷進電腦,打開軟件便開始檢驗學習成果。
王紫簫還特別喜歡剪報,這似乎也并不起眼。不過應當承認,在當前的大部分學員中間,這個“老傳統”基本上已經流失殆盡。“我沒有特別出人的創造力,只能從模仿開始!”王紫簫的剪貼簿厚得不成樣子,黑色筆記本的磁鐵扣上不到3秒鐘便自動脫落。不少學員喜歡讀書做摘抄,王紫簫也不例外。無論是報紙、小說、傳記、散文,她基本上均有涉獵,讀完一本書,也差不多能做十來頁摘錄。與許多學員摘抄后便做“甩手掌柜”不同,王紫簫每天都會抽時間來翻閱這些東西,特別是上課前、聽講座前和上自習的時候,她說這是高中老師教的“滾動式復習法”,很多人看了很多東西到頭來還是啥都不知道,多半與沒有復習有關。
王紫簫的考試成績雖不算頂尖,保持中上游卻毫不費力。當然,這與她扎實的復習密不可分。王紫簫功夫用在平時,她每門課都有筆記,和復習摘抄一樣,時不時都會掏出筆記本瞟上幾眼。王紫簫每天早上堅持提前一小時起床看書,戰友們很納悶:黑燈瞎火,怎么看得見?為了不打擾同學睡覺,她盡可能減輕起床和翻書的聲音,手電筒也不肯開,只和著窗外黎明前的微弱光源復習知識。每天晚上學完軟件后她又堅持加班一小時,基本上都是11:30以后才肯上床就寢,這對于一個大一學員而言有點像“自虐”。很多戰友勸她,“不要這么拼命,沒必要盲目透支身體,大學才剛開始呢!”“萬事開頭難,但沒有開始就沒有發展。”面對同學們的疑問,王紫簫付之莞爾。
王紫簫在師姐們那里有個別致的外號——“扎實的副導”。扎實到什么程度?以前新訓的時候,隊領導和值班員幾乎每天都要檢查內務,班長們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內務最好。王紫簫也是班長,但她通常會先檢查一遍,若遇到自己看不順眼的她絕不會嘮嘮叨叨,而是直接動手“破壞”,比方說被子、衣服疊得不行就干脆拆掉,東西擺放不行就干脆打亂,反正先要在班里搞個“大清掃”。盡管大家頗有微詞,但兩個月檢查內務她們班從沒有受過批評,所以戰友們也都開始慢慢理解了。
回到本院進入正式學習階段以后,王紫簫成了模擬連的“直接領導”,主抓連里的各項內務,她把這一扎實的作風發揮到了極致。有一次,王紫簫的一位師姐午飯后回隊怒不可遏,原來她發現自己許久未動的被子竟散亂地“躺”在地上。誰干的?得知此人是王紫簫后,這位師姐雖然生氣,但也沒好意思去找她理論。要知道,在明知自己理虧的情況下和鐵面“包青天”對壘意味著什么。就這樣,王紫簫又創下了在學院首拆師姐被子的先例。
隊列場上,王紫簫也是如此。誰和她關系好都不頂用,只要沒做好,痛挨一頓批評基本少不了。王紫簫說,批評人要有“敢拍桌板”的硬氣,靠商量是沒有效果的。有一回,教導員到隊列訓練場觀看各班組訓情況,轉到王紫簫所在班級時,眉頭緊縮越來越甚。原來,王紫簫批評人很少柔聲細語,而是有點像男生,時不時還蹦出個臟字。這還了得?教導員當即叫停她的做法,“批評從嚴自是當然,但不能矯枉過正,對象不一樣,講話也要注意分寸!”王紫簫聽后頻頻點頭答是。打那以后,訓練場上的王紫簫不再“爆粗”,不過有錯她還會及時指出,“錯就是錯,這沒商量”。
總而言之,王紫簫干什么都很賣力。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皮膚基本上都比其他女生要黑,甚至要勝過某些男生。由此,有人給他取了“小黑”的綽號,出人意料的是,她對此并不反感,反倒欣然接受并把微信昵稱也改成了“小黑”。我曾問過王紫簫這樣的話,“你好歹也是個女孩兒,不希望自己皮膚白一點兒嗎?”“習慣了,我怕變白了我自己都不認識!軍人為了榮譽,曬成‘煤球’也值得。”★
責任編輯: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