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田雙振

有著哲學家搖籃之稱的德國同時也是博物館之國。雖然不像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有那么多珍奇的藏品,但德國博物館數(shù)量之眾,建筑之雄偉,展品之豐富、管理之完善令人驚嘆。來到德國柏林博物館“島”,德國民眾踴躍參觀博物館的情景,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5座世遺博物館匯聚小島
柏林博物館島位于市中心兩條施普雷河分叉形成的一座小島上。從宮殿橋開始依次排開有老歷史博物館、新歷史博物館、老國家畫廊、佩加蒙博物館和博得博物館。這5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博物館,都集中到這個島上,所以該島也被稱為博物館島。據(jù)說普通游客想仔細參觀每個博物館需要3—4個小時,參觀完5座博物館至少需要兩天。
老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物。這里有數(shù)量眾多、形態(tài)各異的石雕、古陶、青銅、金銀等展品,件件文物像穿越幾千年的時代老人,向我們訴說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新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古埃及文物。這里古埃及文物眾多,據(jù)說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特別是在這里展出的鎮(zhèn)館之寶——彩塑石雕埃及皇后奈弗爾提蒂半身像,這件文物雕塑之精美,人物之美貌,顏色之鮮艷,經(jīng)過3400年歲月洗禮,看起來仍比許多現(xiàn)代工藝制作的蠟像還要鮮活。這一件展品單設一廳,進入古埃及皇后雕像展廳參觀,人們屏息瞻仰雕像,仿佛進到古埃及皇宮聆聽古埃及皇后演說。
佩加蒙博物館是博物館島上最熱門的博物館,平時要排兩個小時的隊才能入館。《環(huán)球時報》記者來到這個館時,盡管天空中飄著雨,但還是排了半個小時的長隊才入館。入館后首先被一座用藍色瓷磚裝飾的高大宏偉城門震撼。這座城門是古巴比倫時期伊修塔爾門,古巴比倫王在位時(公元前605—562)游行大道的終點。大門主體色調深藍,黃色線條和花朵作點綴,最有藝術價值的是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獅子是國王的象征。走過這座藍色城門,迎面看到宏偉的佩加蒙神廟祭壇,佩加蒙原是小亞細亞(現(xiàn)土耳其地區(qū))的一座古城,登上祭壇轉身向后看,高大的米列都城門又映入眼簾。低頭向下看,又看到一幅大型精美的馬賽克地面圖案。在祭壇的右側還制作一座佩加蒙城沙盤模型。把一座座古代宏大建筑或建筑構件放在博物館室內展出,記者還是頭一次看到,在這里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又回到久遠的巴比倫文明時期。這個博物館另一鎮(zhèn)館之寶就是古約旦沙漠城堡墻壁(距約旦首都安曼南30公里),一色鏤空花紋,手法細膩,極富有藝術內涵,是建筑與藝術完美結合。古約旦城堡存在于公元8世紀,距今已有1200多年。在柏林博物館島令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在這里看到了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和古巴比倫時期大量的文物(有些文物是復制品),這里簡直是世界古代史教育基地。
小孩邊參觀邊做筆記
德國的博物館文化,不光體現(xiàn)在德國博物館數(shù)量眾多和展品精致,還體現(xiàn)在德國民眾對參觀博物館的熱情以及善于從參觀中獲得精神養(yǎng)料。記者有一次參觀格拉蘇蒂鐘表博物館,恰逢德國圣靈降臨節(jié)假日,許多德國家長帶著孩子驅車從百里之外的城市趕來,與孩子一起欣賞學習鐘表的制作過程和蘊涵的人生哲理。孩子們在為精巧炫目的鐘表展品感慨的同時,也在家長的指導下,在筆記本上記下參觀心得。這個實例折射了德國民眾參觀博物館的熱情之高,也反映了德國人對青少年從小養(yǎng)成參觀博物館習慣的重視。望著德國小孩手持筆記本,充滿喜悅地與家長爭論哪件鐘表更加精妙的背影,記者似乎悟出了德意志工匠精神跨越百年長河、世代延續(xù)的原因。
德國有6500座博物館
德國的博物館文化還體現(xiàn)在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設計上。參觀博物館島的有情侶、學生、學者,父母與孩子。記者還看到坐著輪椅的老者到這里參觀。
博物館配套設施非常人性化,都配有座椅和小型咖啡廳,參觀者累了渴了可以隨時落座。每個博物館都配備多種語言電子解說器,可以邊走邊聽介紹。在新歷史博物館的古埃及皇后雕像廳,特意在真的雕像旁邊放置了一個仿真雕像,供盲人觸摸。每個博物館入口都設有文物資料架,供參觀者免費拿取。這些人性化的設計,體現(xiàn)出德國博物館設計者的用心。
在科隆參觀路德維希藝術博物館時,記者還看到一位女性志愿者,給十幾位拿著馬扎的老者義務講解,志愿者講得頭頭是道,老者聽得津津有味,此情此景同樣給記者留下深刻記憶。正因為德國人喜愛參觀博物館,所以德國政府也十分重視博物館建設,據(jù)說目前德國已有6500座博物館,其中僅柏林就有2000多座。從眾多的博物館可以看出德國承繼歷史面向未來的姿態(tài),可以看出德國尊重不同文化,包容不同文明的胸懷。博物館文化潤物細無聲地為德國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博物館成為積淀文明的重要載體。▲
環(huán)球時報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