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鶯
絲瓜情濃
宋 鶯

那年我在市場上買了兩株絲瓜苗,從此以后每個夏天都有絲瓜相伴,我的夏日也因此而變得更加五彩繽紛。
每年夏秋之際,我都會留下一條老絲瓜做種子,待曬干后,摘出里面飽滿的種子貯藏起來。在來年四月的谷雨季節里播下種子,絲瓜落地生根,幾天就會抽芽吐葉,然后揮舞著嫩綠的小手,擠擠挨挨地使勁向上攀爬。絲瓜爬滿整個庭園,開出很多的花,花朵都向著陽光的方向,一陣風吹過,掀起層層疊疊的綠浪,翻滾著向我涌來,我的心也禁不住隨著這生命之綠靈動鮮活起來。
梅雨的催生滋養,使絲瓜的綠葉間開始冒出星星點點如火箭頭一般的花苞,風鼓起腮幫子一吹,就吹出了一朵朵金色的小喇叭,點綴在綠得發亮的綢緞之間。花朵搖曳生姿,淡香彌漫,引來蜂蝶圍繞,一派盎然生機,正如宋代詩人張镃描繪的那樣:“茆舍絲瓜弱蔓堆,漫陂鵯鴨去仍回。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絲瓜花漸漸地開始收攏它那散開的裙擺,間或垂下碧綠修長的果實,有詩贊曰:“黃花褪束綠身長,百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那是一種何等的成熟之美啊。
絲瓜就像調皮的小孩,它總是和我玩捉迷藏,不知哪一天就會從藤蔓間突然冒出來,給我一個意外的驚喜。自己付出勞動種下的果實,親手摘下時自然也就充滿了收獲的喜悅,吃起來感覺也就比菜市場買來的更加鮮嫩可口。
絲瓜的藥用價值不可小看,它可以生津止渴,解暑除煩,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血、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絲瓜老后,去皮剔籽留下絲絡,可代替海綿用來洗澡、刷鍋、洗碗,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可愛的綠色伙伴。南宋詩人陸游曾經贊美說:“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
愛上絲瓜,不僅是因為我喜歡植物,喜歡種植給我帶來的饋贈和驚喜,更有一種思鄉情結纏繞其間。在我的老家江南,城里人和鄉下人都愛種絲瓜。記得小時候我去鄉下親戚家玩,餐桌上每頓都有一大碗清炒絲瓜,那種清香至今難忘。更有趣的是,我們小伙伴常常在絲瓜藤上捕蝶捉蟬,在絲瓜藤下玩捉迷藏、過家家的游戲。稍大一點后,我記得媽媽每年都會在陽臺上種上幾株絲瓜,絲瓜的美味陪伴和滋養了我幸福的童年。如今,每當我看到自己在異鄉種植的絲瓜,就倍感親切,仿佛又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牽動了我那些美好的回憶。
責任編輯:黃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