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
到了敘述和介紹中國十二生肖動物的成語文化與對應的阿拉伯文化中的動物成語文化的最后一組了,即猴、雞、狗以及豬。這篇文章將探究這四種動物在中阿文化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時還闡述這四種動物的本性。
一 猴子
“猴”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在十二支配屬“申”,猴子并不是家畜,與人類的關系就比不上“六畜”那樣密切。但是猴子屬于靈長類動物,所以在人的感覺上,猴子比其他動物就多了幾分親近感。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孫悟空這個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輝的文學形象,使猴子在中國語言文化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漢語的語言文化中喜歡猴,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猴”與“侯”同音。在以前的封建社會,可以拜相封侯是當時人生最高的榮耀,這也使猴成為一種吉祥的符號。
“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于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并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雖然“猴”聰明伶俐、靈巧好動、活潑淘氣,但“猴”字成語以貶義內容為多。它有相貌丑陋、貪于玩耍、形同傀儡、狡猾、性急、浮躁等象征符號意象。這些象征符號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尖嘴猴腮、殺雞儆猴、猴子撈月、沐猴而冠、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等等。
猴子在阿拉伯人心目中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動物,象征聰明、活潑和淘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和長輩在孩子小時候就叫孩子“小猴子”,表示孩子淘氣、很活潑、聰明、可愛。在阿拉伯語里“猴子”這個詞也可以用來諷刺某個人相貌丑陋。“猴子”在伊斯蘭教文化《古蘭經》含有負面內容,這個負面內涵的背景是原始時期某些人因為沒有服從安拉的命令,安拉把他們變成猴子和豬,所以“猴子”在伊斯蘭教里以象征相貌丑陋、膽子小為多。“猴子”的上述象征符號可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
《古蘭經》“高處”章節里,“猴子”象征卑賤、相貌丑陋,《古蘭經》說到猴子的依據如下:當他們妄自尊大,不肯遵守戒律的時候,我對他們說:“你們變成卑賤的猴吧!”
誰愿意嫁給有錢的猴子,明天錢會用光,剩下只有猴子的丑樣。“猴”象征男人,有錢的猴子就是相貌丑陋、卑賤、不出色但有錢的男人。這個成語的意義是不要因為對方的錢而愿意嫁給他,女人還必須考慮男人的行為和教養,錢是次要的條件。
他們對猴子說要把它變成另一種東西,猴子回答說難道會把我變羚羊么?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猴子相貌丑陋,不能變更丑了。這個成語還形容人的生活情況不好,他對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沒有希望,他無所謂了,覺得他的情況不會改。
跟猴子一樣被自己的影子嚇到。“猴子”象征膽子小,漢譯:“膽小如鼠”。
丑陋臉的猴子哪怕給甜點也不要了。“猴子”象征丑陋。這個成語的意思因為是猴子給的東西哪怕是好東西也不要了。
猴子在它的本子里找東西,最后只找到了其唇和指甲。“猴子”象征相貌丑陋、沒有本質。
猴子在它媽媽的眼里是羚羊。“猴子”象征丑陋,“羚羊”是美的象征。漢語譯:“情人眼里出西施”。
跟猴子一樣不停地跳動。“猴子”象征活潑調皮、淘氣。
“猴子”在中國和阿拉伯文化帶有相貌丑陋、不出色的人才、二流人物、次等等含義,猴子在阿拉伯文化的負面和貶義象征內涵來自于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除此之外,在阿拉伯文化中“猴子”還象征可愛、聰明、淘氣、活潑以及討人喜歡。
二 雞
“雞”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與十二支配屬“酉”。是中國最古老的六畜之一,也是人們的肉食來源。十二生肖中的雞也有其獨特深刻的象征意義。
雞的最顯著的象征意義就是守信、準時。公雞報曉,意味著天將明,再引申一下,象征著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說“雞叫了,天亮了,解放了”就是這樣一種遞進的象征意義。雞還象征平凡和柔弱,也象征辟邪、去災、神明。
公“雞”外形勇猛,個性勇敢善斗,能夠司晨報曉。所以“雞”象征勤奮、勇猛、平靜安定和安居樂業的生活。這類象征意義是正面、褒義的,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聞雞起舞、雄雞一唱天下白、雞鳴而起、雞犬相聞、雞犬新豐、雞犬桑麻、雞鳴狗吠、范張雞黍、炙雞絮酒、殺雞為黍等。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古人的婚姻只能聽憑父母安排,兩人甚至在結婚前都不知道對方是老是少,是美是丑。對對方的印象僅能從父母與媒人的話中想象,等看到對方的時候, 無論是好是壞都已成定局,只能認命。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
基于“雞”的特性,“雞”還象征被飼養、遇偷盜、遭打殺、被罵、受殘害、被牽制、驚擾等意義,丑陋、弱小、小人、氣量小的人、沒有志氣的人、卑下平庸的人等意象。這些負面、貶義內容可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偷雞不著蝕把米、偷雞摸狗、指雞罵狗、雞犬不寧、手無縛雞之力、小肚雞腸、雞鳴狗盜、雞犬不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飛蛋打、雞鶩爭食等。
與“雞”相關的事物和成語也可用來表示負面、貶義。例如:味如雞肋、殺雞焉用牛刀、雞肋功名、雞蟲得失、雞毛蒜皮、雞零狗碎、雞骨支床、雞蛋碰石頭、雞蛋里挑骨頭。
“雞”在阿拉伯文化象征活潑、勤奮、能夠司晨報曉。在阿拉伯文化中,公雞比母雞勇敢、活潑。公雞還象征驕傲、目中無人。帶有“雞”詞的阿拉伯語成語如下:
他在某個人眼里是酸奶面餅的雞“KISHK”。“酸奶面餅的雞”是一種土耳其菜,是好吃的菜。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他在某個人眼里是最好的人或比別人更好。成語跟雞的特性沒有直接的關系,跟這個菜更有聯系,漢譯是“人中龍鳳”。
他像切爾克斯公雞一樣。“切爾克公雞”象征驕傲自滿。漢譯是“驕傲自大”“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雞”在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義有所不同,基于“雞”的共性,其能夠司晨報曉,所以無論在中國文化還是阿拉伯文化中都有勤奮和活潑的象征意義。但在中國文化“雞”還象征膽小、丑陋、弱小、小人、氣量小的人、沒有志氣的人、卑下平庸的人等,“雞”在阿拉伯文化反而象征驕傲自滿。
三 狗
狗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列第十一,與十二支配屬“戌”,“狗”也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六畜之一。狗精靈,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隨主人前后,極盡討好之能事。中國人把狗視為吉利的動物,如果誰的家里突然來了一只狗,主人就會很高興地收養它,因它預示財富來臨,所謂“貓來窮,狗來富”。狗和主人同甘共苦,如果有什么災禍來臨,它也會預示前兆,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盜賊將至。狗喜歡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以狗吠的時辰來預測吉兇。如正時狗吠,主婦必吵;丑時狗吠,心煩不眠;寅時狗吠,財神臨門;卯時狗吠,前程似錦;巳時狗吠,親人要來;午時狗吠,有人請客;未時狗吠,妻有外心,必遇小人;申時狗吠,小孩有禍;酉時狗吠,加官晉祿;戌時狗吠,提防生是非;亥時狗吠,當心吃官司。
“狗”通常幫人們看家守院、狩獵交通。它對人忠誠,為人們所喜愛。所以,“狗”也具有正面、褒義的意義。這些象征意義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狗不嫌家窮,人不嫌地薄、狗吠非主等。
“狗”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六畜之一,它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但是,“狗”在中國文化的象征意義卻多為負面、貶義內容。它象征低賤、不值得重視的小人、不識羞恥、心腸狠毒、勢利眼、不識好歹、偷偷摸摸。例如:阿狗阿貓、豬朋狗友、豬狗不如、狐群狗黨、狐朋狗友、打落水狗、狗頭軍師、狗彘不食、蠅營狗茍、人模狗樣、狗行狼心、狗肺狼心、人面狗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指雞罵狗、喪家之犬、雞飛狗跳、畫虎不成反類犬、掛羊頭賣狗肉、狗皮膏藥、偷雞摸狗、狗盜雞鳴、賊頭狗腦、鼠竊狗偷、豬竊狗偷、死狗扶不上墻、狗拿耗子等等。
與“狗”相關的事物和成語也具有相應的負面、貶義意義。例如:狗屁不通、狗尾續貂、狗血噴頭、兔死狗烹、狗急跳墻、犬馬聲色、雞犬不寧等等。
“狗”雖然是動物界中最誠懇、忠誠的動物,狗和主人同甘共苦,不過它在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義也以負面和貶義為主。很多罵人的話都是帶有“狗”詞。“狗”在阿拉伯文化象征卑賤、小人、被看不起的、沒有本質、小東西。“狗”詞成語是阿拉伯語動物成語中數量最多的成語,阿拉伯“狗”詞成語的負面語氣很嚴重,可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
生女孩兒讓父母求狗結婚。“狗”象征卑賤、沒有本質的女婿。在阿拉伯傳統文化,女孩兒沒有地位(很早以前),父親不喜歡生女孩兒,喜歡生男孩兒,生男孩兒覺得驕傲自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生女孩兒,女孩兒長大了還要找合適的男人嫁給他,但是有時候這個男人不好,一如狗壞。
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愿叫狗。“狗”象征被看不起、卑賤的人。漢譯:“親力親為”。
若狗能幫你什么忙,叫它一聲“我的先生”吧!“狗”象征被看不起、卑賤的人。
狗尾巴永遠不會變直。“狗”象征壞人、壞習慣。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壞人、壞習慣永遠不會改變,比狗的尾巴更臟。
喪葬哀聲震天,死者則是狗。“狗”不值得讓人傷心。比喻沒事兒找事兒。
你不喂飽你的狗,它會跟著你走。這個成語正好跟漢語里的“狗不嫌家窮,人不嫌地薄”是相反的。
狗不吃飽的話,恐怕吃其主人。阿拉伯帝國曾出現過一位非常殘暴的國王,他對老百姓不好,一直剝奪他們的金錢。祭司們勸告他要實施仁政,不要欺負老百姓,不然他們會憤怒,會起義。但是他漠不關心。這個國王的夫人又賢惠又聰明,她求他不要那樣欺負老百姓,但是他對她說了:“不喂飽你的狗,它會跟著你走”。這位國王變本加厲地欺負老百姓,不聽任何人的建議。最后老百姓憤怒了,把他殺了,尸體扔在路邊,有人看了尸體譏笑說:“狗不吃飽的話,恐怕吃其主人”。其實是國王把人民和老百姓當狗對待,以為不喂飽狗,狗會跟著他走!漢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狗在其家是獅子。“狗”比喻在外面很弱、膽小,在家則假裝很強的男人。
無論狗怎么吠叫都不會影響到天云的美麗。“狗”象征小人、敵人,“天云”象征偉大、成功的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小人、嫉妒的人無論企圖什么,還是不會影響成功的人。漢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狗吠叫,車隊走。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不會被小人影響到。漢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狗在其家吠叫。“狗”在家和家附近吠叫,但是一到不認識的地方他不會吠叫,甚至不會發任何聲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每個人在他熟悉的地方、行業成功,一旦做別的行業不會那么熟悉。漢譯:“隔行如隔山”。
狗的忠誠特性改變不了其卑賤的地位。狗雖然忠誠,但是它卑賤,沒有自尊心。這個成語的意義是要求人要有自尊心。
把狗養肥,它會吃你。“狗”象征卑賤之人。意思是把狗養肥,給它好吃的、很貴的東西,它以后不會接受比這些更低的東西,也不會知足,最后會吃你。這個成語比喻不知足。漢譯:“貪得無厭”“得寸進尺”。
他跟狗一樣一開口就不停地吠叫。象征有些人一開口就會說一大堆廢話。漢語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懶獅子不如活潑的狗。“狗”雖然帶有貶義,但是一旦這條狗努力了,會比獅子更好。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努力比聰明更重要。漢譯:“笨鳥先飛”。
“狗”在中阿文化中多貶義、負面意義,但“狗”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比在阿拉伯文化中的地位更好一些。狗是人類患難與共的朋友,被認為是通人性的動物,可是在阿拉伯文化里恐怕不那么強調狗的忠誠,在阿拉伯文化里,狗幾乎只是負面象征。
四 豬
“豬”在中國十二生肖中排名十二,與十二支配屬“亥”,是中國最古老的六畜之一,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在中國人們的心目中,豬恐怕是最老實的家畜。“豬”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財源、福氣的象征。除了這些之外,豬還象征實在、隨和。不過在漢語成語里面“豬”以貶義居多,象征愚蠢、相貌丑陋、被打罵。這些象征意義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豬突豨勇、豬狗不如、豬狗不食其余、豬朋狗友、一龍一豬、泥豬瓦狗等等。
“豬”在成語里也有少數褒義內容。豬是最古老的六畜之一,是中國古老農業文明的傳承,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豬”有隨和、實在、老實、財富等符號意象。肥豬拱門、豬頭三牲、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豬因為長胖肉多,是宰殺的對象。所以有些與它的這些特征相關的道理和哲理:死豬不怕開水燙、人怕出名豬怕壯、冷水燙豬。
“豬”是阿拉伯人最鄙棄的動物。阿拉伯人對豬的恨和鄙視來自于宗教原因。伊斯蘭教《古蘭經》說豬是骯臟的動物、禁吃豬肉。所以在阿拉伯文化中,“豬”象征丑陋、骯臟。在阿拉伯人心目中“豬”是禁用詞,是不值得說的一個詞,連開玩笑或罵人的話也不能說“豬”。所以無論在阿拉伯標準語或者埃及方言里,沒有任何與豬有關的成語(在研究過程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在阿拉伯文化里,用來侮辱或罵人是笨蛋和白癡的動物是驢,但如果阿拉伯人對于某個人的行為非常不滿意,覺得這個人很骯臟,唯一能說出口的一句話是“他像豬似的”。
阿拉伯半島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本來不存在“豬”這種動物。伊斯蘭教興起之后禁止吃豬肉,阿拉伯人對豬就更加鄙視和憎惡。既然阿拉伯半島的環境不適合豬生長,那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里為什么反復三次提出禁止吃豬肉呢?答案很簡單,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而且有一大部分的教義是批評阿拉伯民族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的惡劣習慣和傳統,但這樣不說明這個宗教只針對阿拉伯民族,而是針對全世界的人。在阿拉伯人心目中,豬是最骯臟和丑陋的動物,有一些阿拉伯國家像沙特阿拉伯王國這個國家的穆斯林比例是百分之百,禁止飼養和生產豬,甚至禁止進口豬類食物。另外有一些其他的阿拉伯國家除了伊斯蘭教之外,還有基督教,像埃及基督徒占15%,為了尊重其他宗教的自由,權允許豬的存在,但是這種情況不普遍。
《古蘭經》反復三次提出禁止吃豬肉,在第六章一四五節:“血、豬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你們可以吃真主所賜給你們的佳美的食品,當感謝真主,如果你們只敬拜真主,那么他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流血、豬肉,以及誦真主以外的名義宰的……你們不要信口胡謅說∶這是合法的,那是非法的,以假借真主之名而造謊,造謊者決不能成功。”
豬一副圓乎乎胖墩墩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餓了就吃。豬的懶惰是出了名的,除進食的活動外,難得有什么大運動量,更不會勞累了。豬的臟也是盡人皆知的,它一輩子幾乎都在一間欄里吃、住、拉、撒,滿身黏著屎,讓人惡心。緣于豬的上述特點,它往往成為蠢笨、懶惰、貪婪、丑陋的代名詞,在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時,多帶有深厚的貶義色彩。
在中國文化中,“豬”也有福氣、隨和、實在等褒義,但在阿拉伯文化中,豬是不值得一提的骯臟動物。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對豬有不同的見解。這也不見怪,中國地理環境和宗教跟阿拉伯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宗教有很大的差異,這幾個因素直接影響了兩個文化并造成今天的文化差異。
首先,環境因素。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自然環境非常豐富,動物種類也很多,這樣的農業生活讓中國人更接近大自然、更了解自然和不同動物的本性。但阿拉伯文化是游牧文化,自然環境和中國農業環境完全不相同,阿拉伯人白天要躲開非常干燥的沙漠,很少與大自然的動物接觸,晚上熬夜多看美麗的月亮和星星。其二,在中國文化中,我們會發現每一種動物都有貶義和褒義,邏輯上每個事情都有兩面,但是在阿拉伯文化中一個事物只有一面,要么是褒義要么是貶義,要么是非常好,要么是非常不好,很少有中性評價。其三,語言因素。漢語是很古老的一種語言,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不少的動物詞像“羊”和“猴”帶有吉祥內涵是因為其和吉祥詞是相音,但阿拉伯文字是一種音位文字,其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其四,宗教因素。中國文化沒有受宗教的影響,大部分的中國文化是與中國的農業大國身份密不可分。阿拉伯文化不一樣。阿拉伯文化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大多受了偶像教的影響,在伊斯蘭教興起后完全被伊斯蘭教影響到,包括飲食習慣、禮儀、生活習慣、傳統習俗和節日,形成叫作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文化。
研究漢阿成語文化首先讓我更好掌握自己民族的動物成語文化,還讓我的漢語水平又上一層樓。學習和研究成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門課,成語是人生哲理一種高度精煉的語言表現形式,從歷史視角看,它在表達人類思想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必須深入了解具體人群和人類的思想發展過程才會充分意識到。
本次研究的動物其中有“猴子”,今年也是猴年,所以要趁著這個機會向老師們、同學們、在國內外的中國朋友們送祝福,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健康快樂、天天向上。
最后我真心希望我們人類能學猴子的活潑、雞的勤奮、狗的忠誠以及豬的隨和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