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娜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
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S-100B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和評估中的價值
費娜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S-100B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和評估中的價值。方法選擇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對象均于住院當日采肘正中靜脈血2 ml,離心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H-FABP、S-100B蛋白和NSE水平。根據梗死面積將觀察組劃分為3組,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分析不同大小病灶間上述指標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根據梗死面積區分的三組中,大病灶組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顯高于中病灶組,而中病灶組明顯高于小病灶組,三項指標與病情呈正相關(P<0.05)。結論H-FABP、S-100B蛋白和NSE是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的靈敏性與特異性指標,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S-100B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急性腦梗死
目前臨床對腦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但是急性發作者不宜搬動。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腦梗死血清標志物被不斷發掘和研究,但僅憑一種標志物水平診斷腦梗死、判斷其腦損傷程度具有局限性〔1〕。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S-100B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47~81歲,平均(63.58±10.49)歲,均在發病24 h內入院,經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診斷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2〕。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7~82歲,平均(62.97±10.46)歲,排除嚴重肝腎疾病、腫瘤、血液病、代謝系統及其他免疫性疾病者。兩組性別比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空腹≥8 h,兩組均清晨空腹采肘正中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7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H-FABP、S-100B蛋白和NSE。ELISA試劑由艾萊薩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梗死灶體積(V,cm3)=π/6×長(cm)×寬(cm)×高(cm)。觀察組小面積梗死(<5 cm3)27例,中面積梗死(5~10 cm3)38例,大面積梗死(>10 cm3)15例。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以及不同大小病灶間H-FABP、S-100B蛋白和NSE差異。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
2結果
2.1兩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對比觀察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不同病灶大小的腦梗死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對比根據梗死面積區分的3組中,大病灶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顯高于中病灶組,而中病灶組明顯高于小病灶組,3項指標與病情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1 兩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對比

表2 不同病灶大小的腦梗死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對比
與小病灶組比較:1)P<0.05;與中病灶組比較:2)P<0.05
3討論
腦梗死發生時腦組織損傷,大量可溶性物質釋放入腦脊液,血腦屏障被破壞而進入血液循環〔3〕。理想的缺血性腦卒中生物學指標應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可在發病后數小時通過血清標本檢測有明顯改變,其濃度能反映腦損傷程度,并預示功能轉歸,且能鑒別診斷相似疾病。
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是一組多源性小分子細胞內脂肪酸結合蛋白質超家族,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的心、腦、肝、骨骼肌、小腸、脂肪等多種細胞中;可分為H-FABP、小腸型(I-FABP)、腎臟型(K-FABP)、肝臟型(L-FABP)4個亞型〔4〕,主要參與細胞內脂肪酸的運輸,調節細胞內脂肪酸水平,加速脂肪酸的攝取,最終形成ATP而提供能量。H-FABP是一種檢測急性腦梗死比較理想的生物學指標,它是小分子蛋白,能夠從細胞內釋放入血。發生腦梗死時,腦組織受損、細胞死亡可引起滲漏,可致血清H-FABP水平升高,有研究顯示,其敏感性與特異性高于S-100B和NSE〔5〕。S-100B蛋白和NSE是急性腦梗死的靈敏性與特異性指標。
S-100蛋白是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由α鏈和β鏈組成的二聚體。S-100B蛋白由兩條β鏈構成,在Langerhans細胞、Schwann細胞與垂體前葉細胞內保持高濃度,能調節廣泛的細胞內過程,在基因表達、細胞增生、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6〕,能特異地反映腦損傷的進展過程,在促進軸索生長和神經元分化以及鈣自動調節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S-100B蛋白不能通過血腦屏障,顱腦損傷導致腦細胞和血腦屏障破壞,外周血S-100B濃度升高,導致細胞凋亡,并通過一氧化氮依賴途徑誘導神經元細胞死亡〔7〕。
NSE是一種存在于神經元細胞內的烯醇化酶二聚體同工酶,正常條件下,它特異性地存在于神經元細胞質內,占腦全部可溶性蛋白的1.5%,被認為是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標志物〔8〕。在腦梗死急性期,神經細胞受損,大量NSE由神經細胞內滲出,病灶周圍組織水腫和毛細血管周圍點狀滲血,外周血NSE濃度明顯升高〔9〕。
4參考文獻
1馮來會,張愛玲,臧文舉,等.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和S-100B 蛋白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和評估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047-9.
2唐劍,李崢.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變化評估腦損傷程度的意義〔J〕.蛇志,2015;27(2):123-5.
3吳愛明,趙明鏡,張冬梅,等.NSE對高血壓病患者并發腦梗死的診斷和中醫辨證的參考價值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4):437-40.
4蔡旭.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作為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指標的研究〔J〕.求醫問藥,2012;10(10):40.
5尚敏,王萍.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與急性腦梗死〔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8):934-6.
6劉偉,邵勝敏,李晟,等.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ET-1、PAO、H-FABP、VEGF、S100β、炎癥因子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4(3):134-7.
7Bhmer AE,Pses JP,Schmidt AP,etal.Neuron-specific enolase,S100B,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levels as outcome predi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surgery,2011;68(6):1624-30.
8高艷飛,周麗杰,王冬.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在急性腦梗死患者預測和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6):71-2.
9趙蕗.急性腦梗死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濃度與病情及預后的關系〔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14.
〔2015-05-27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
基金項目:吉林省職教學“十二五”規劃(No.SZJ11163)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2-291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2.043
第一作者:費娜(1982-),女,講師,主要從事診斷和內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