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嗎?童年的快樂,就像肥皂水吹出的一個個泡泡,充滿了童真和歡樂。下面一起來欣賞我們的“誦讀小明星”肖雨的朗誦作品——《吹泡泡》。
小時候,我玩兒過很多游戲,其中最愛玩兒的是吹肥皂泡。
陰雨時節,不能到山上海邊去玩兒,母親就教我們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說陰雨時節,天氣潮濕,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們把用剩的肥皂頭兒,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點兒水,和(huò)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細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來,吹成一個又輕又圓的泡兒。再輕輕地一提,那輕圓的球兒,便從竹管上落了下來,慢悠悠地在空中飄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輕輕地扇,它們有時能飛得很高很高。
這肥皂泡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亂轉。若是扇得好,一個大球,還會裂成兩三個玲瓏的小球,四散紛飛。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弱的球兒,會扯得又長又圓,顫巍巍的,光影零亂。
這時,大家都懸著心,仰著頭,屏住呼吸——不久,這五彩的薄球,就無聲地散(sǎn)裂了,又變成肥皂水落了下來,水珠灑到我們眼睛里。大家都趕忙低下頭揉眼睛,揉出了眼淚。
那一個個球兒,是我們自己小心地輕輕地吹出來的。它們輕輕地飛起,是那么圓潤,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借著扇子的輕風,它們一個個飛到天上,輕輕地挨著明月,渡過天河,跟著夕陽西去。或者輕悠悠地飄過大海,飛越山巔……目送著它們,我們心里充滿了快樂、驕傲與希望。
我叫肖雨,酷愛誦讀,拿到一篇文章我首先會大聲地去讀一讀,然后再細細地品一品。品讀文本,其實就是走進文本,身臨其境地體驗文章中的喜怒哀樂。
《吹泡泡》這篇文章,我讀著讀著,仿佛自己和冰心奶奶一同玩起吹泡泡的游戲,我的心隨著泡泡的生成幻滅一起經歷緊張、期盼、擔憂與歡樂。品讀完文章后,再次放聲朗誦起來,我便會讀得繪聲繪色,將自己的聲音與文章的內容融為一體,真正地享受讀美文的樂趣!
(指導老師 張燕芳)
誦讀點評
真美呀!聲音清晰甜美,娓娓道來。聽完肖雨同學的朗誦,我不由得贊嘆。
肖雨同學的朗讀比較有層次:隨著作者筆下肥皂泡的變化,她朗讀的聲音從平緩到輕重緩急有變化,再到最后的高亢明亮,似乎在告訴你一件她曾經真實經歷過的事情。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肖雨注意到細節處理,如“再輕輕一提”讀得小心緊張,“慢悠悠”又讀得舒緩輕柔。特別讀到最后一段時,三次適當的停頓,聲斷氣連,既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又讓我們被朗誦者的情緒感染,體會到那份“快樂、驕傲與希望”。
此外,音樂配得特別貼切,輕柔的旋律把我們帶進故事中去。讀到第三自然段,音樂停止,讓人專注于聽肖雨準確而清晰地講述吹泡泡的步驟。隨著“又輕又圓的泡兒”形成,慢悠悠地在空中飄游,樂聲又悄然跟進,從輕柔到漸漸悠揚,再到明亮地回旋翻轉,仿佛讓我們看到古老的灰色院廊里,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在輕盈地舞蹈。音樂和朗讀相得益彰!
肖雨同學的作品中也存在著一些遺憾。如,“扇”是多音字,在“扇子”一詞中讀第四聲,而做動詞時應讀第一聲。朗讀時,字音拿不準可一定要查字典喲!再有,如果肖雨在朗讀每一個句子時,詞語與詞語之間再圓潤流暢些,就像講話,那就更自然完美啦!
點評人:芮瓊(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員、教師朗誦培訓指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