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
【概況】2015年,緊緊圍繞“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安全水利、和諧水利”建設目標,狠抓農村飲水安全、水生態環境、防汛抗旱、灌區配套改造、小型農田水利、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治理等為重點的水利建設,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市共下達水利建設資金10.35億元,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解決了64.13萬農村居民和9.26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鴨河口、宋崗灌區總投資達2億元,兩灌區累計投資分別達到7.7億元、1.14億元。完成“丹治”二期、南召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和桐柏縣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7平方千米,改造坡耕地233.33公頃。
【防汛】2015年,南陽市出現3次較大降雨過程,未造成洪澇災害。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南召縣、內鄉縣一帶和東南部唐河縣、桐柏縣一帶,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7毫米,最大點雨量為桐柏縣吳城鎮254毫米。汛前,各地普遍組織了水管單位徒步檢查和縣鄉防汛部門重點抽查。進入3月份后市防汛指揮部加大暗訪和抽查力度與頻次,先后5次派出32個防汛檢查組,對重點地區防汛準備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全市共清除河道內違章阻水林木8公頃,清除采運沙船237條,清理河道棄渣1.15萬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紅線外防汛,對排查出的74處影響左右岸排水不暢問題,市防汛指揮部以正式文件下發到各有關縣區,要求制定方案,加強安全監測和巡查,確保安全度汛。防汛初期,全市提前半個月進入防汛值班狀態。4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防汛工作會議,安排部署防汛工作,重新明確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與各縣市區簽訂防汛工作目標責任書,對防汛工作的責任制落實、物資儲備、工程建設、預案制訂等都作出明確規定。全市落實各類防汛搶險隊伍3904支14.8萬人,其中縣級232支、鄉級575支、村級3097支。完善南陽市防洪防旱應急預案、唐白河防洪應急預案、鴨河口水庫防洪應急預案,對其它24座大中型水庫也編制應急預案。主汛前,全市共培訓1.6萬人次、宣傳教育14.8萬人次。各地、各行業、武警部隊、軍分區系統組織各類防汛演練400多次。對主汛期不能完成主體工程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督促各建設管理單位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全部制訂度汛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安全監測和巡查,確保安全度汛。對于未實施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全部落實“三個一”(即每座水庫落實一個行政責任人、一個技術責任人、一個防汛應急預案),病庫降低水位運行,有險情的水庫做到放空迎汛。
2015年,河道整治與管理方面,督促相關縣區落實河道管護人員,加強河道巡查和堤防工程的日常巡查、隱患探測及維修養護。組織相關縣區編制應急度汛、水毀修復、年度歲修和維修養護等項目資金計劃,爭取各類項目14個,總投資590萬元。指導相關縣區編制度汛方案、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加強汛期值守,密切關注天氣、水文和險工地段的變化,在當地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安排下做好工程調度和防汛搶險工作。組織開展汛前檢查、河道執法檢查、涉河隱患排查及清河行動等專項檢查,排查治理各類隱患100多處,清理各類阻水障礙物1.2萬立方米,督促200只采沙船上岸。
【白河治理】在白河流域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制定保護“母親河”長效機制推進方案,明確屬地管理及地方政府責任,細化相關部門及鄉鎮的責任、工作任務及完成時限,完善巡查、復查、督查制度,編制宣傳手冊和倡議書等宣傳材料,充分利用報紙、電臺、網絡、電視、電子屏幕等多種載體,借助“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時機開展廣泛宣傳。針對部分縣區保護“母親河”責任落實不到位、巡查不到位、整改不力等問題,印發關于加強白河水生態環境保護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相關縣區進一步落實巡查責任,加大巡查頻次和問題整改力度,組織有關人員對保護“母親河”范圍進行了月巡查、月督查、月復查,并對月巡查、月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建立臺賬,編制月巡查報告,根據長效機制處理意見給市政府提出處理建議,同時提請市領導對責任落實不到位、整改不力的縣區主管領導進行行政約談。全年市級累計巡查32次、縣級自查245次,共發現各類問題84個,其中庫汊復建10處、河道違規采沙12處,餐飲點反彈營業6處,違規養殖3處,違規傾倒渣土16處,違規建房、拉圍墻、挖魚塘、修橋等違規建設18處、圍庫造地8處。
【水行政執法】2015年,完成水行政執法人員培訓、換證工作。根據市法制辦的相關要求,進行執法證換發人員的信息上報,照片采集,組織專業法律考試,完成行政執法證件管理系統錄入和申報,配合上級做好培訓和換證工作。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梳理工作,逐一清理與行政職權相對應的責任事項,梳理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以及行政職權權力運行流程圖。根據河南省水利廳《全省水利系統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工作方案》要求,開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以及行政指導、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備案審查制度的學習和貫徹落實。行政復議及訴訟的應訴,對進入復議和訴訟程序的案件準備相關法律文書及應訴證據材料和卷宗。開展河道清障工作,對排查出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和整改,對行政執法文書進行審查。開展中心城區地溫空調項目排查整改工作。
【水資源管理】2015年,迎接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考核組對全市2014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的考核,完成對各縣區政府2014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完成行政區域2015年度用水計劃指標的分配和下達工作。配合省水利廳完成地表水明渠在線監測點的勘查,積極配合推動國控、省控取用水在線監測點的建設工作,對有關縣下發了督查通知。強力推進取水許可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城區及市管區域的取水許可勘查工作,開始核查登記發證工作。對全市大中型灌區進行取水普查登記,為下步灌區發證工作打下基礎。強化地表水考核水功能區的監測及考核體系建設。委托監測省考核地表水功能區23個,按省考核辦要求每月上報監測數據。加強地下水管理,組織開展南水北調受水城市地下水壓采方案和年度計劃制訂工作,制訂上報中心城區自備井整頓工作方案。完成水資源管理年報和年度水資源公報工作。水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主要是在主城區加快實施內河水系綜合開發工程、白河國家濕地公園、水景觀工程建設等,強力推進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在順利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考核驗收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

南陽市白河中心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
【河道采砂管理】2015年,督促相關縣區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采砂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采砂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未經批復的縣區或河段,全面實行禁采,除淅川縣、鎮平縣正在編制采砂規劃以外,其他縣區的河道采砂規劃均已通過省市批復。督促各縣區嚴格按照批準的采砂規劃編制年度實施方案,對有兩個以上申請人對同一區域提出河道采砂申請的,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作出河道采砂許可決定,在公開拍賣時嚴格審查競拍人的資格,禁止不符合資格的競拍人參加競拍。全年共受理各類舉報案件61起,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相關縣區調查處理51起。
【水土保持】2015年,全面完成2014年丹江口水庫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二期項目、南召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6.46平方千米,開展坡改梯333公頃,總投資6477萬元。丹江口水庫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二期項目,涉及淅川縣、西峽縣和內鄉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6.46平方千米,投資5227萬元,中央投資4182元,市級配套314萬元,縣級配套731萬元。完成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坡改梯288.72公頃,水保林362.26公頃,經果林797.23公頃,封禁治理1.1196萬公頃,谷坊96座,攔沙壩24座,水窖129座,沉沙池173座,蓄水池68座,塘堰壩8座,排灌溝渠93.48千米,生產道路40.35千米,疏溪固體9.32千米,護地堤7.79千米。丹江口水庫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二期項目,涉及淅川縣、西峽縣和內鄉縣,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64平方千米,投資4937萬元,中央投資3950萬元,市級配套329萬元,縣及配套658萬元。9月底開工建設,到年底完成總投資90%。
【飲水安全】2015年度,全市爭取解決飲水安全總投資3.48億元,解決了64.13萬人農村居民和9.26萬學校師生飲水問題,無論是解決人數,還是涉及鄉鎮、村組數量以及資金投入等都創歷史之最。項目實施過程中,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提質增效活動實施方案,把涉及項目鄉鎮主要領導調整到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中,對負責飲水安全的各縣區主管領導、水利局局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市政府網站和市水利網站公示,對全市544處工程建立臺賬,通過多項措施,強力推進,加強督導,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實施。
【水庫工程管理】做好水庫除險加固前期工作。配合省水利廳完成11座新增小(2)型病險水庫的安全鑒定核查工作。完成維修養護、歲修、特大防汛經費項目設計批復35處,完成工程建設27處。安排下達應急度汛、省級重點歲修及河道堤防整治資金1314萬元。加強水庫管理考核和日常管理,出臺小型水庫工程管理考核辦法。加強水庫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手段。針對小型水庫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縣區深入調研,廣泛征求基層單位意見,從責任落實、安全管理、運行管理等方面督促整改,提升小型水庫管理水平。
【水產養殖】2015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20公斤,產值32億元,保證了全市水產品有效、安全供給,水產品增產,漁民增收。狠抓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持續開展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整治行動。加強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進質量安全責任承諾制,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對省市級重點水產苗種場開展專項檢查,組織申報3家企業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開展漁政執法,切實養護漁業資源,嚴格執行禁漁期制度,開展“電打魚”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依法行政,執法到位,確保禁漁期管理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和有序開展。同時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投入資金30萬元。
(楊文磊 宋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