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水資源公報(摘錄)
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704.1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165.487億立方米,較2014年減少3.0%,較多年均值偏少8.7%,屬平水年份。全省汛期6—9月降水量377.1毫米,占全年的53.6%,較多年均值偏少22.5%。
2015年全省水資源總量為287.1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86.7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73.07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72.64億立方米。全省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均值偏少28.8%,比2014年增加1.3%。產水模數17.3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產水系數0.25。
2015年全省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47.93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0.52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年末蓄水量39.71億立方米,中型水庫8.22億立方米。
2015年末全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位與2014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0.44米,地下水儲存量與2014年同期相比減少13.78億立方米;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漏斗區總面積達8480平方千米。
2015年全省總供水量222.8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0.57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20.65億立方米,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1.61億立方米。
2015全省各行業總用水量222.83億立方米,其中農、林、漁業用水120.09億立方米(農田灌溉110.9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52.51億立方米;城鄉生活、環境用水50.23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環境用水32.41億立方米)。
2015年全省人均用水量為234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為47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16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用水量為29.9立方米(含火電);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城鎮人均187L/d(含城市環境),農村人均96L/d(含牲畜用水)。
全省對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登記表》中河南省監測的207個水功能區,對應水質監測斷面219個,涉及39條重要河流,監測評價河長4838.8千米。全年期評價結果:水質達到和優于Ⅲ類標準的河長2146.6千米,占總河長的44.4%;水質為Ⅳ類的河長609.2千米,占總河長的12.6%;水質為Ⅴ類的河長418.3千米,占總河長的8.6%;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為1597.2千米,占總河長的33.0%,斷流河長67.5千米,占總河長的1.4%。
全省涉及有164個水功能區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近期達標評價名錄》,按照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有關要求進行評價,其中98個功能區達標,水功能區達標率為63.6%,較2014年的61.2%有一定提高。
對全省10座大中型水庫水質進行監測評價,無水庫水質達到Ⅰ類標準;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的水庫3個,占評價總數的30.0%;達到Ⅲ類標準的水庫5個,占評價總數的40.0%;水質為Ⅳ類標準的水庫2個,占評價總數的20.0%;水質為劣Ⅴ類的水庫1個,占評價總數的10.0%。
對全省222眼地下水監測井進行水質監測評價,其中17眼井達到地下水質量Ⅲ類標準,占總監測井數的7.7%;106眼井達到地下水Ⅳ類標準,占47.7%;99眼井達到地下水Ⅴ類標準,占44.6%。
(一)降水量
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704.1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165.487億立方米,較2014年減少3.0%,較多年均值偏少8.7%,屬平水年份。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等值線見表1。
全省汛期6—9月降水量377.1毫米,占全年的53.6%,較多年均值偏少22.5%;非汛期降水量32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6.4%,比多年均值偏多近10%。
省轄海河流域年降水量528.3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3.4%;黃河流域642.6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1.5%;淮河流域767.7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8.8%;長江流域量683.0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6.9%。
18個省轄市年降水量較多年均值偏少的有14個市,其中鶴壁市、駐馬店市偏少幅度均超過了20%,分別為22.0%和21.5%;偏少幅度在10%—20%的有7市,其中南陽市偏少17.1%,平頂山市偏少16.7%,安陽市偏少14.1%,新鄉市偏少12.2%,商丘市偏少11.8%,開封市偏少10.8%,周口市偏少10.4%;其余5市偏少幅度均在10%以下,其中濮陽市偏少幅度最小僅有0.4%。較多年均值偏多的有洛陽、三門峽、周口和濟源4個市,偏多一般在10%以下,其中三門峽市偏多8.9%,偏多幅度最大。
2015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降水量與2014年、多年均值比較詳見表1。

表1 2015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年降水量

續表
(二)地表水資源量
2015年全省地表水資源量186.7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112.8毫米,比多年均值304.0億立方米偏少38.6%,比上年度偏多5.2%。
省轄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6.69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60.3%;黃河流域30.51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32.1%;淮河流域119.3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33.1%;長江流域30.23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53.0%。
豫南淮河上游區、史河區地表水資源量比多年均值偏少幅度小于30%;其它區域偏少幅度大于30%,其中,海河流域漳衛河山區、淮河流域洪汝河山丘和平原區、淮河流域沙潁河山丘區、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幅度均超過50%。
全省18個省轄市地表水資源量較多年均值均有不同程度減少。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漯河、駐馬店和南陽市減幅超過50%;僅有開封、三門峽市、信陽、濟源減幅在20%以內。
2015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地表水資源量詳見表2。
2015年全省入境水量219億立方米。其中,黃河流域入境196億立方米(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上入境181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入境13.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入境7.78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入境1.47億立方米。全省出境水量390億立方米,其中,黃河流域出境239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出境11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出境29.50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出境4.49億立方米。全省全年出入境水量差171億立方米。
(三)地下水資源量
全省地下水資源量173.0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模數平均10.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其中山丘區70.7億立方米,平原區116.37億立方米,平原區與山丘區重復計算量14.0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資源量比多年均值減少11.7%,比2014年增加3.7%;省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地下水資源量分別為18.31億立方米、32.12億立方米、100.03億立方米、22.61億立方米。2015年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地下水資源量詳見表2。
(四)水資源總量
全省水資源總量為287.1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86.7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73.07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72.6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均值偏少28.8%,比2014年增加1.3%。產水模數17.3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產水系數0.25。
省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0.79億立方米、46.51億立方米、180.37億立方米、39.50億立方米。與多年均值相比,海河流域減少24.7%,黃河流域減少20.6%,淮河流域減少26.7%,長江流域減少44.6%。
與多年均值比較,各省轄市水資源總量普遍減少,其中駐馬店市減幅最大達50.0%,平頂山、南陽、洛陽市減幅在40%以上,鶴壁、安陽、鄭州市減幅在30%以上,漯河、周口、濮陽、新鄉市減幅大多在20%以上,其他市減幅在18.7~0.5%之間。
2015年各省轄市、省轄流域水資源量詳見表2。

表2 2015年各省轄市、省轄流域水資源量與多年均值比較表

續表
(一)大中型水庫
全省22座大型水庫和104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47.93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0.52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9.71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09億立方米;中型水庫8.22億立方米,比2015年初減少0.566億立方米。
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26.27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0.435億立方米;黃河流域12.05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0.12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7.04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08億立方米;海河流域2.57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0.257億立方米。
全省大型水庫2015年年初、年末蓄水情況詳見表3。

表3 全省各大型水庫2015年年初、年末蓄水量表 水量單位:億立方米

續表
(二)淺層地下水動態
與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末全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44米,地下水儲存量減少13.78億立方米。其中,長江流域水位平均下降1.12米,儲存量減少2.52億立方米;黃河流域水位平均下降0.53米,儲存量減少2.75億立方米;海河流域水位平均下降0.49米,儲存量減少1.77億立方米;淮河流域水位平均下降0.32米,儲存量減少6.73億立方米。1980年以來淺層地下水儲存量累計減少109.9億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減少35.8億立方米,黃河流域減少26.0億立方米,淮河流域減少38.9億立方米,長江流域減少9.3億立方米。
全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漏斗區年末總面積達8480平方千米,占平原區總面積的10.1%,比上年同期增加580平方千米。其中,安陽~鶴壁~濮陽漏斗區面積為73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3.07米;武陟~溫縣~孟州漏斗面積108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7.30米;新鄉鳳泉~小冀漏斗區面積1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8.16米。
(一)供水量
2015年全省總供水量222.8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0.57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45.1%;地下水源供水量120.65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54.1%;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1.61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0.8%。在地表水開發利用中,引用入過境水量45.49億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量9.13億立方米(含引丹灌區4.26億立方米),引黃河干流水量28.62億立方米;四大流域間相互調水20.20億立方米(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入淮河、黃河、海河流域水量4.84億立方米)。在地下水源利用中,開采淺層地下水116.22億立方米,中深層地下水4.44億立方米。
省轄海河流域供水量37.78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17.0%;黃河流域50.75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22.8%;淮河流域111.51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50.0%;長江流域供水量22.79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10.2%。
鄭州、焦作、新鄉、安陽、鶴壁、許昌、漯河、商丘、周口、駐馬店、南陽等市以地下水源供水為主,地下水源占其總供水量的50%以上,周口市最高達86%,其他市則以地表水源供水為主,地表水源占其總供水量50%以上,信陽市最高達90.1%。河南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2015年供水量詳見表4。
(二)用水量
2015全省總用水量222.83億立方米,其中農、林、漁業用水120.09億立方米(農田灌溉110.90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3.9%;工業用水52.51億立方米,占23.6%;城鄉生活、環境用水50.23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環境用水32.41億立方米),占22.5%。2015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各行業用水量詳見表4。
省轄海河流域用水量37.78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7.0%;黃河流域50.75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22.8%;淮河流域111.51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50.0%;長江流域用水量22.79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0.2%。

表4 2015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供用耗水量表水量:億立方米

全市 4.126 10.161 0.174 14.460 9.049 2.137 3.274 14.460 9.762其中永城 0.458 2.010 0.030 2.498 1.175 0.815 0.508 2.498 1.491信陽 全市 14.363 1.570 15.933 10.055 2.594 3.283 15.933 6.849其中固始 3.306 0.245 3.551 2.638 0.293 0.620 3.551 1.572商丘全市 2.395 15.148 17.543 11.340 2.594 3.609 17.543 11.393其中鹿邑 0.211 1.198 1.409 0.697 0.327 0.385 1.409 0.850周口駐馬店全市 3.128 7.616 0.069 10.813 6.646 1.334 2.832 10.813 7.617其中新蔡 0.227 0.834 1.061 0.487 0.060 0.513 1.061 0.790濟源 1.380 0.970 0.086 2.436 1.272 0.610 0.555 2.436 1.646全省 100.570 120.654 1.610 222.835 120.087 52.515 50.233 222.835 123.161海 河 14.503 23.272 0.005 37.780 22.134 7.900 7.746 37.780 22.455黃 河 27.041 23.202 0.511 50.754 28.840 12.273 9.641 50.754 28.008淮 河 49.531 60.887 1.093 111.511 57.915 25.983 27.613 111.511 60.777長 江 9.495 13.293 0.001 22.789 11.197 6.358 5.234 22.789 11.922
由于水源條件、產業結構、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各省轄市用水量及其結構有所不同。鄭州、洛陽、平頂山、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等市工業用水相對較大,占其用水總量比例超過25%;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市農林漁業用水占比例相對較大,均在60%以上。
(三)用水消耗量
2015年全省用水消耗總量123.16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5.3%。其中農林漁業用水消耗量占全省用水消耗總量的67.0%;工業用水消耗占9.4%,城鄉生活、環境用水消耗占23.5%。
(四)廢污水排放量
根據用水量和耗水量估算,2015年全省廢污水排放量為53.29億立方米。其中,工業(含建筑業)廢水35.84億立方米,占67.3%,城市綜合生活污水17.45億立方米,占32.8%。按流域分區統計,省轄海河流域9.30億立方米,黃河流域12.52億立方米,淮河流域26.74億立方米,長江流域4.73億立方米。
(五)用水指標
2015年全省人均用水量為234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為47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16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用水量為29.9立方米(含火電);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城鎮人均187L/d(含城市環境),農村人均96L/d(含牲畜用水)。
人均用水量大于300立方米有開封、鶴壁、新鄉、焦作、濮陽、濟源等城市,其中濮陽市最大為410立方米,其次焦作市387立方米;鄭州、許昌、漯河、三門峽、周口等5市人均用水量小于200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最大的地市是濮陽市,為98立方米,鄭州、洛陽、許昌、三門峽、漯河、駐馬店、濟源等市均小于50立方米,其中鄭州市最小為16立方米。
(一)河流水質
全省河流水質監測評價
2015年河南省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中地表水功能區共有249個,其中流域監測30個省界緩沖區、8個黃河干流水功能區和2個保護區以及1個漁業用水區和1個保留區;河南省監測其他207個水功能區,對應水質監測斷面219個,涉及39條重要河流,監測河長4838.8千米。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分全年期、汛期、非汛期進行水質評價分析。
全年期評價結果:水質達到和優于Ⅲ類標準的河長2146.6千米,占總河長的44.4%;水質為Ⅳ類的河長609.2千米,占總河長的12.6%;水質為Ⅴ類的河長418.3千米,占總河長的8.6%;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為1597.2千米,占總河長的33.0%,斷流河長67.5千米,占總河長的1.4%。水質評價結果見表5。

表5 2015年河南省轄四流域河流水質評價成果表 河長:千米

續表
流域分區河流水質監測評價
海河流域:對其16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測,總河長371.2千米,參與評價河流3條,監測河段水體污染非常嚴重。按全年期評價,水質全部為劣Ⅴ類,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00.0%。主要污染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
黃河流域:對其49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測,總河長871.1千米,參與評價河流8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Ⅱ類至Ⅲ類的河長為620.1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71.2%;水質為Ⅳ類的河長29.0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3.3%;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222.0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5.5%。
淮河流域:對其121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測,總河長2968.9千米,其中4個水質站斷面全年斷流,參與評價河流20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Ⅱ類至Ⅲ類的河長為1062.2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35.8%;水質為Ⅳ類的河長505.6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7.0%;水質為Ⅴ類的河長418.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4.1%;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915.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30.8%;斷流河長67.5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3%。
長江流域:對其24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測,總評價河長627.6千米,參與評價河流4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Ⅰ類至Ⅲ類的河長為464.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74.0%;水質為Ⅳ類的河長74.6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1.9%;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為88.7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4.1%。
2015年全省和各省轄流域水質評價情況詳見表5。
(二)水功能區達標評價
2015年河南省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中地表水功能區249個,其中有164個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近期達標評價名錄》。按照水利部和省轄四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技術要求,其中流域監測評價23個省界緩沖區、6個黃河干流水功能區、1個調水水源地保護區和1個漁業用水區;省區監測評價其余133個水功能區。采用限制納污紅線主要控制項目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或COD)進行水質評價分析。
評價結果表明:在上述164個水功能區中,7個水功能區連續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計,3個排污控制區沒有水質目標,不參與達標評價統計,其余154個水功能區中,有98個功能區達標,2015年全省水功能區達標率為63.6%。具體水功能區達標情況如下:
評價保護區16個,達標率為93.8%;評價保留區8個,達標率為87.5%;23個省界緩沖區中,2個水功能區連續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計,評價水功能區21個,達標率為33.3%;評價飲用水源區23個,達標率為91.3%;評價工業用水區2個,達標率為50.0%;52個農業用水區中,4個水功能區連續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計,評價水功能區48個,達標率為45.8%;評價漁業用水區5個,達標率為100.0%;14個景觀娛樂用水區中,1個水功能區連續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計,評價13個水功能區,達標率為61.5%;評價過渡區18個,達標率為66.7%。2015年全省各類水功能區達標情況見圖13。
(三)水庫水質
2015年對全省10座大中型水庫水質進行監測,其中黃河流域1座,淮河流域8座,長江流域1座。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
無水庫水質達到Ⅰ類標準;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的水庫3個,占評價總數的30.0%;達到Ⅲ類標準的水庫4個,占評價總數的40.0%;水質為Ⅳ類的2個,占評價總數的20.0%;水質為劣Ⅴ類的1個,占評價總數的10.0%。
(四)地下水水質
2015年全省監測地下水井222眼。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進行評價,采用“地下水單組份評價”方法進行水質評價。評價結果顯示:17眼井水質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占總監測井數的7.7%;106眼井達到地下水Ⅳ類標準,占47.7%;99眼井達到地下水Ⅴ類標準,占44.6%。
(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20115年5月25—28日,國家第10考核組對河南省2014年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情況進行了考核。經過國家考核組資料復核和現場檢查,在全國30個省區考核中,河南省考核結果為良好等級,從2013年度全國的第29位提升到第11位。
根據省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部署要求,2015年7月13—28日,省水利廳會同省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農業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10個部門組成6個考核小組,具體組織實施了省政府對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2014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目標完成情況、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情況的現場檢查和年度考核。2015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2014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的通知》(豫政辦〔2015〕119號)公布了考核結果,18個省轄市和10個省直管縣(市)全部為合格等級以上。其中,許昌、安陽、鄭州、濟源、南陽、焦作6個省轄市和省直管縣長垣縣為優秀等級。各省轄市也對所轄縣(區)進行了考核。
2015年1月1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公布全省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范圍的通知》(豫政〔2015〕1號),首次發布了地下水限采區和禁采區范圍。
2015年12月11日,河南省水利廳制定印發了《河南省水功能區監測工作方案》,首次明確細化了各市縣區管理責任和考核目標,涉及全省249個重點地表水功能區、222個地下水質監測井,水功能區監測及其考核范圍覆蓋率達到100%。
(二)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
一批國家級、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了水利部、相關流域機構和省水利廳審查。2015年1月28日,南陽市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了水利部審查委員會審查。2月2日,蘭考縣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了省水利廳審查。2月28日,汝州市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了省水利廳審查。4月25日,焦作市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和河南省水利廳審查。
鄭州、洛陽、許昌、南陽、焦作市5個國家級試點已全部通過水利部審查并批復實施。安陽、鶴壁、新鄉、駐馬店市和固始、汝州、蘭考、禹州、鄢陵等縣市9個省級試點《實施方案》通過審查,并經地方政府批復實施。
2015年10月19日,按照《河南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全省“水美鄉村”創建工作的通知(豫水政資〔2014〕37號)》要求,省水利廳在鄭州召開全省“水美鄉村”創建活動工作總結表彰會。楊大勇副廳長主持會議,并向中牟縣雁鳴湖鎮等16個河南省“水美鄉村”頒發了榮譽牌和證書。
(三)水利法治建設
2015年11月11日,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水利廳聯合印發《關于調整我省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通知》(豫發改價管〔2015〕1347號)。
2015年12月11日,《河南省小型水庫管理辦法》經省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2015年12月22日省政府令171號予以公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2015年8月18日,河南省水利廳制定出臺了《河南省水利廳關于推進依法治水的實施意見》。8月20日,全國水政工作座談會在河南鄭州召開。水利部副部長蔡其華出席并講話,水利部政法司李鷹司長主持,河南省政府胡向陽副秘書長到會致辭。省水利廳李柳身廳長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四)水權試點
2015年10月22—23日,水利部在鄭州市組織召開全國水權試點工作座談會。水利部有關司局、流域機構以及7個全國水權試點省份、開展水權交易工作的12個省市水利部門領導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水資源部水資源司陳明忠司長出席會議并講話,石秋池副司長主持,河南省水利廳李柳身廳長等與部領導進行了會談,楊大勇副廳長在會上介紹了河南省水權試點工作進展情況。
2015年11月26日,平頂山市政府與新密市政府在省水利廳正式簽訂南水北調水量交易意向書,標志著河南省也是全國水利史上首宗跨區域水量交易由構思變為現實,從此河南省進入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新時期。省水利廳李柳身廳長、楊大勇副廳長,鄭州市楊富平副市長、平頂山市馮曉仙副市長,新密市委蒿鐵群書記、新密市政府張紅偉市長,省直有關單位和交易雙方水利部門負責人等20多人出席簽字儀式。楊大勇主持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