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林鵬飛 ●甄翔

一場曠日持久的燒錢大戰,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聯姻,當昔日的兩大對手走到一起,引發的不只是掌聲,還有非議。滴滴出行收購優步(Uber)中國一事不僅在國內引發轟動,在美國也受到廣泛關注。一些習慣了“唯我獨大”的美國媒體用“投降”形容優步中國被吞并。有的還翻起舊賬,羅列谷歌等科技巨頭“敗走中國”的例子,抱怨“美國的無敵艦隊橫掃全球,唯獨在中國頻繁擱淺”,暗示其中“必有隱情”,甚至簡單粗暴地歸咎于“中國監管不透明”“中國民族主義情緒泛濫”等。事實真是這樣嗎?顯然并非如此。這些年,在中國大把“撈錢”的美國科技巨頭并不少,從比爾·蓋茨、庫克等人頻繁來華就可以看出中國市場的巨大誘惑。“如果認為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必須成為NO.1才算勝利,這本身就是一種傲慢思維。”一名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分析人士表示,與許多小的市場不同,外國科技巨頭進入中國往往要面對中國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水土不服才是它們敗給中國企業的主要原因。
“揮舞白旗投降”?
對于滴滴出行8月1日宣布收購優步中國的消息,不少外媒表示“意外”。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稱,在這個巨額科技交易不斷的夏天里,優步出售在華業務是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優步把在華業務賣給了自己最大、最成功的對手滴滴出行。這筆交易解決了一場為爭奪用戶而燒錢的戰役,過去兩年優步已為此燒掉20億美元。美國“每日傳訊”網站稱,隨著中國公司收購優步在華業務,“一場史詩般的大戰結束了”。
今年初,優步公司創始人、全球CEO卡拉尼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雖然在中國遭遇強勁競爭者,但優步能夠依靠技術而不是補貼打敗對手。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優步如今在中國來了個U形大轉彎,與滴滴達成協議結束補貼大戰。該報稱,兩年前,卡拉尼克曾與滴滴創始人程維舉行會晤,據稱當時卡拉尼克發出“最后通牒”,要求滴滴出售四成股份給優步,否則就會在昂貴的價格戰中遭遇“尷尬失敗”。這次會晤給雙方的競爭定了調,兩家公司展開激烈纏斗。本周一,一切都結束了,優步剛好拿到原先設想的一半,也就是滴滴20%的經濟權益。而滴滴趕走了競爭者,將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主導力量。
“優步揮舞白旗投降”,《時代》周刊稱,優步不是一家習慣失敗的公司,但這筆交易明顯表明優步在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投降認輸。《華盛頓郵報》稱,優步征服全球的腳步似乎一直無法阻擋,但跟此前許多科技企業一樣,這艘巨無霸在中國還是碰壁了。報道說,中國擁有13億消費人口和上升的中產階層,一直是美國科技巨頭眼中的圣杯。但這些巨頭在中國很少取得成功,谷歌退出,臉譜難以進入,亞馬遜艱難前行。美國企業稱,進入中國的難度在加大,因為中國科技產業正變得更強大。
有的媒體則“另辟蹊徑”,試圖從政治角度解讀。《洛杉磯時報》稱,優步突然決定出售所有中國業務給主要競爭對手,這讓難以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取得成功的美國科技公司名單上又多了一個。該名單看上去像是一份全明星企業榜單,包括谷歌、EBay、亞馬遜和臉譜等。是什么讓中國市場對美國科技巨頭如此具有挑戰性?首先,中國有強大的本國對應企業,如百度之于谷歌,新浪微博之于推特,優酷土豆之于You?Tube。另外,由于中國政府禁止推特、臉譜等一些海外網絡平臺進入,許多中國公司不用擔心外國公司競爭,能安心地自行創新發展。文章稱,那些成功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則面臨本地公司競爭,在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外國公司的日子不好過。上月,有中國網民發布打碎蘋果手機的照片,抗議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做法。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于2011年高調進入中國,結果卻面臨200家類似團購網站的競爭,幾個月后Groupon就關閉了中國辦公室。
“過去20年來,美國科技巨頭都在書寫類似的征服世界的腳本。這些企業就像駛離北美西海岸的帝國艦隊,在其他大洲搶灘坐大。但當美國巨頭進入中國這個世界最大互聯網市場時,無敵艦隊卻擱淺了。”《紐約時報》2日將矛頭指向中國“多變而不透明的監管以及難以理解的生意方式”。文章稱,“這就出現了一大鴻溝:一個是中國互聯網,一個是世界其他地區的互聯網”,早期被視為推進世界實現金融和政治整合的互聯網現在卻無可避免地分裂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區域。優步把中國市場讓給本土企業進一步加劇了“中美互聯網冷戰格局中正在成形的局面”。
英國《每日電訊報》甚至把優步出售中國業務與英方日前暫停英中法三方簽署的欣克利角項目聯系起來,宣稱優步被吞并“反映出中國的雙重標準”,“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頻繁向西方企業關閉,使中方企業很難對欣克利角項目遭遇挫折感到太難過”。
“沒有辦法的最好辦法”
“美國媒體說這是優步的投降,有些偏頗。”針對美國媒體的非議,復旦大學美研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既然雙方愿意合并,就不是誰輸誰贏,而是雙方尋求合作共贏。它們互相交叉持股,是種共贏。中國蓬勃發展的市場給了優步很大機會,它通過持股未來還將獲益,并不是輸家。宋國友表示,在中國很多行業,外國公司都占有絕對優勢,比如飛機、汽車、高端奢侈品等等。但是互聯網經濟是個新生市場,中美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從消費者體驗度和感受度來說,中國企業更知道如何獲得消費者的芳心,特別是在那些不太多依賴技術的行業。而且,無論是滴滴還是阿里巴巴、京東等中國本土科技巨頭背后也有美國資本的影子。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于國家安全、國家經濟利益、國家文化形態不同等方面的考慮,中國對互聯網進行一定程度的安全防范是正常的。美國一些人不應覺得全世界的互聯網就應該由美國一國統領,這不現實。
拋開政治炒作,許多西方專業財經媒體也承認,在網約車這樣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被滴滴吞并對優步來說是“沒有辦法的最好辦法”。《華爾街日報》稱,優步3年前以慣有的激進模式進入中國市場,但燒掉20億美元后仍看不到實現盈利的前景。卡拉尼克今年早些時候稱優步中國已占到30%到35%的市場份額。但滴滴仍保持大幅領先,業務涵蓋全國約400個城市,優步僅覆蓋40個城市。《華盛頓郵報》稱,滴滴得到中國多家科技巨頭的支持,而且與優步在美國的對手Lyft有合作。2016年中國IT研究中心報告顯示,滴滴占整個網約車市場份額85%,優步不到8%。
“除了與滴滴合并,優步別無出路”,美國《財富》雜志以此為題稱,一年在華燒掉10億美元,優步卻無法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金融時報》稱,滴滴出行的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蘋果,去年融資85億美元,而優步中國去年僅融資12億美元。
《悉尼先驅晨報》2日稱,今天看好像是舉旗投降,明天看則猶如一場戰略撤退。現在優步有資金重點關注在印度、歐洲、美國和面臨監管難題及強勁對手的其他地區的競爭。通過將優步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這家舊金山公司將從中國前對手那里獲得10億美元投資,有助于推動其在全世界的進軍。也許更有價值的是優步將獲得滴滴20%的股份,滴滴估值約360億美元。同時,這也為優步IPO掃清道路。
鯊魚與揚子鱷的競爭
美國科技企業確實實力強大,德國《世界報》1日稱,谷歌、蘋果、臉譜和亞馬遜四大科技公司市值達1.7萬億美元,大致相當于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它們正成為統治世界的力量。
然而面對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美國巨頭經常水土不服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大多與政治并沒有關系。當年微軟的即時聊天工具MSN在中國白領中應用很普遍,但由于沒有QQ好用,慢慢被用戶拋棄,最后微軟徹底放棄MSN。谷歌沒有退出中國時,市場占有率也一直不及百度。蘋果手機在華盈利巨大,但市場占有率不及一些相對更經濟實惠的本土品牌。馬云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eBay是大海里的鯊魚,那我們就是長江里的揚子鱷。”
投中研究院分析師陳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些國際互聯網巨頭在中國水土不服,監管往往并非主因,更主要的是這些國外公司普遍沒有把中國當作一個單獨的市場去研究。“把既有的商業邏輯和商業計劃簡單套在中國市場上是行不通的,中國市場不同于世界任何一個市場。”陳偉認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發軔并不晚于歐美,而且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帶頭人先天具有全球最領先的發展理念,在產業發展中不斷探索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運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這種高起點加上對本土市場的深刻了解,讓許多“水土不服”又不愿意傾聽中國市場聲音的全球網絡巨頭最終敗在中國企業腳下。
宋國友表示,一些美國媒體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好像美國就應該在中國贏得商業勝利。“他們先是有些清高,失敗了又有點酸溜溜,說明還沒有調整好心態,以為中國還是落后的后發國家。”
外界議論紛紛之際,作為中國反壟斷監管方之一的商務部周二表示,尚未收到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業務合并的申請。路透社稱,這可能成為這起并購面臨的第一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