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規模木乃伊展覽亮相美國寶爾博物館
3月17日,《世界木乃伊大薈萃——木乃伊的前世今生》特大型巡回展亮相南加州圣塔安娜市寶爾博物館。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木乃伊展。
該展匯集了來自12個國家的45具木乃伊和90多件相關文物,包括人為制造和自然形成的人類木乃伊和各類動物的木乃伊。時間跨越4500年。除了經典的埃及人類和動物木乃伊外,展覽中還有聞名全球的匈牙利奧羅·維特斯家庭木乃伊、穿著生前最好皮靴的德國14世紀馮·霍爾茲男爵木乃伊,以及現代人類首次復制成功的“今生”木乃伊MUMAB男士等等。
在展覽現場,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解剖系主任羅恩韋德向記者介紹了他親自用埃及古法于1994年制作的今生木乃伊MUMAB的情況。這具木乃伊的皮膚到現在還保持著彈性。人們還可以在展覽上看到通過CT掃描、3D多媒體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再現的木乃伊視頻。
據寶爾博物館董事長施劉秀枝女士介紹,人們之所以喜歡木乃伊,是因為每個木乃伊里都隱含著一個或神奇、或動人、或凄美的故事,人們還可以通過這些木乃伊了解世界各國和各個地區的文化。(來源:中國新聞網)
意大利博物館1500萬歐元名畫失竊系內鬼參與盜竊
2015年11月,意大利東北部城市維羅納一座博物館失竊,價值1500萬歐元的17幅名畫被盜,日前意大利警方稱此案中已有13人被捕,其中包括一名博物館保安。
案件發生在2015年11月19日夜間,竊賊在卡斯泰爾韋基奧博物館關門后、夜間警報系統開啟之前作案。
失竊藝術品包括16世紀意大利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廷托雷托、17世紀法蘭德斯巴洛克畫派早期代表人物彼得·保羅·魯本斯以及意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安德烈亞·曼泰尼亞等畫家的多幅作品。按照知名藝術評論家、藝術史學家維托里奧·斯加爾比的說法,這起失竊案是“意大利發生的最嚴重藝術品失竊案之一”。
意大利文化部和警方正在調查這起藝術品失竊案并追查竊賊。《每日郵報》說,這起案件突顯出意大利不少博物館安保等級不高的問題。這一問題在一些中等城市尤為突出,相較于羅馬或者米蘭等大城市,這些中等城市博物館的安保頗為松懈。(來源:99藝術網)
總價約2億元培根畫作失竊案情披露滯后存蹊蹺
日前據西班牙媒體披露,英國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的5幅畫作于馬德里失竊,總估價約合人民幣2.16億元。然案發時間實為去年6月,為何案情披露滯后暫時還不得而知。
據英國《衛報》消息,知情人士向西班牙《國家報》(E1 Pals)透露,竊賊的作案手段似乎非常高超,其趁著主人不在進行作案,并使警報系統失效。竊賊不僅對主人的活動情況了如指掌,確定其不會中途折返將他們人贓俱獲,而且沒有在現場留下作案痕跡。
另外,具體究竟是哪些畫失竊也尚不清楚。不過一位當代藝術專家稱,不管是什么作品都將極難出手。這位專家匿名表示:“如今想要偷偷賣出一幅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太難了,不管尺幅大小”。
西班牙《國家報》透露,藝術與古董部的專業警方已經介入案件調查。報紙還稱,這些被盜作品的擁有者是培根的密友。不過這一消息并沒有得到警方發言人的證實。
培根1992年在馬德里去世,享年82歲。而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備受追捧。培根的離世讓他的聲望更高。2013年,培根1969年的作品《盧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三聯畫以1.424億美元的價格拍賣成交,創下了當時世界拍賣的新紀錄。
而藝術市場信息權威平臺Artprice則將培根排入10位最重要的現代藝術家之列,與畢加索和安迪·沃霍爾齊名。(來源:藝術國際網)
舊金山唐人街遺址發現19世紀華工遺物縫紉機
根據美國《考古學》雜志2015年12月的報道,美國舊金山東部為了興建地鐵而進行開挖工程時,在地下8尺深的地方發現了一座19世紀工廠的遺址和部分遺物,其中最重要的物件是數臺19世紀70年代制造的縫紉機。
從19世紀70年代到1906年,華人縫紉工曾居住于此,因此學者認定縫紉機是當時華工用過的機器。發掘完成之后,加州索諾馬州立大學的研究者把縫紉機殘存下來的底座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希望從中可以獲得一些信息。同時,該校的歷史學者也將在舊金山的檔案館查找相關資料,包括當時有什么人曾在附近地址注冊過,據此明確工廠里華工的具體身份。
舊金山唐人街是北美最古老的唐人街。自1848年興起淘金熱以后,部分淘金的華人遷入舊金山,從事仆役等受薪勞動。到19世紀末,舊金山已有超過兩萬名華人居住。1906年4月18日,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大部分房屋被毀壞。大量華人暫時遷到奧克蘭,后來又在海邊的金門公園營地暫住。政府和開發商曾計劃把華人住戶永久遷出唐人街,重新開發該區土地,最終因華人團體的反對而未付諸實踐。
之后華人家庭陸續返回唐人街原址進行重建。值得注意的是,1906年大地震毀壞了市政廳里的許多人口檔案,不少因為排華法案無法得到公民權的華人反而得以入籍美國。地震的爆發使得1906年以前的唐人街房屋所剩無幾,所以此次挖出舊金山1870年到1906年之間的唐人街遺跡,彌足珍貴。(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有驚無險 拍賣史上最大藍鉆險遭盜竊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5日報道,一枚重達10.1克拉的橢圓形鮮彩藍鉆石在千禧巨蛋(位于倫敦的一座建筑)展覽中差點失竊。還好有驚無險,犯罪分子被警方當場抓獲,價值連城的鉆石被追了回來。
這枚藍鉆是拍賣會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橢圓形鮮彩鉆石,4月即將在倫敦進行拍賣,預計可拍得2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在千禧巨蛋的展覽中,這枚拍賣史上最大的藍鉆也吸引了盜竊團伙的眼球,他們原打算搶劫完后直接搭乘快艇離開,卻不想被警方抓了個正著。
湯姆是美國寶石研究會所的專家,他說:“藍鉆是所有寶石中最稀有的品種,而超過10克拉,內部純凈無瑕的高飽和藍鉆更是舉世罕見。”(來源:環球網)
源自法老的饋贈:丹麥古墓出土罕見藍珠
在一座3400年前的丹麥墳墓中發現的玻璃珠原來是埃及人在圖坦卡蒙法老的工場里制造的。
這些埋藏在北歐墓葬遺址中的珠子是由丹麥和法國考古學家發現的,其中有二十多個珠子都是藍色的,這在銅器時代是很罕見的顏色。它們的發現說明早在公元前13世紀,黎凡特地區和北歐之間就建立了貿易路線。
研究者們介紹,其中一個珠子是埋藏在丹麥Olby鎮的一個銅器時代女性的墳墓遺址中的,其他的珠子都是在另外一個女性的墳墓中發現的,跟四顆琥珀一起串成了一串項鏈。一共發現了24顆珠子,研究者們隨后使用了一種叫做等離子光譜測定的無損技術分析它們。
埃及人可能用珠子換取北歐的琥珀分析顯示這些珠子是在Amarna的工場里制造的,這座城市是18王朝晚期的法老Akhenaten建造并設為首都的,他死于公元前1332年,這座城市也就隨之廢棄。來自同一工場的玻璃珠也用在公元前1332年圖坦卡蒙的死亡面具上。
雖然玻璃珠被古代的埃及人主要視為奢侈品,但是他們卻很少在葬禮之外使用它們,Varberg和他的同事丹麥國家博物館館長Dr·Kaul Flemming相信埃及人是拿這些玻璃珠跟丹麥人交換琥珀,那時的丹麥盛產琥珀且經常用作交易。
之前,北歐琥珀就在希臘和敘利亞被發現,這些新發現的珠子證明了早在3000年前就存在了。這些珠子正是沿著琥珀交易的路線,一路從埃及經過地中海一直到北歐國家的。(來源:中國文物網)
2016亞洲藝術周在紐約拉開序幕
紐約時間2016年3月14日晚,來自世界各地喜愛亞洲文化藝術的人聚集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同拉開了2016紐約亞洲藝術周的序幕。
紐約亞洲藝術周現在已經走入第八個年頭,今年的紐約亞洲藝術周集結T44家畫廊,5家拍賣公司以及數量眾多的文化協會和博物館等非盈利機構參與其中,從3月10日至3月19日,曼哈頓各地將紛紛展出由國際亞洲藝術專家精心推出的來自亞洲大陸各地的藝術精品,40多家畫廊呈現的展覽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準。
據官方消息,2014年亞洲藝術周銷量為2億美元,而2015年亞洲藝術周銷量高達3.6億美元,不論是絕對數字還是發展態勢都十分驚人,更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逆勢上揚,這個態勢從市場層面反映了亞洲藝術品越來越被西方國家所認同,這也讓人有理由對今年亞洲藝術周的成交額抱以期待。而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樣的世界頂級文化機構領銜參與,可以看到紐約推出的這個亞洲藝術活動并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層面的例會,而代表了眾多西方機構對亞洲文化的重視,以及亞洲文化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今年的紐約亞洲藝術周正好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成立100周年,所以博物館為了這次藝術周特意整理展出了這100年來收藏的很多精品,比如中國古代書畫展出了從唐代到清代的50多件作品,代表中國藝術的傳統和發展歷史。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何慕文先生強調,這樣的展示對于大都會博物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博物館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藝術和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藝術一樣重要。(來源:深圳特區報)
遠足者在以色列撿到近2000年前金幣 全球僅有兩枚
以色列文物部門官員14日說,一名遠足者在以色列加利利地區發現一枚罕見金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據介紹,這枚金幣可追溯至公元107年。它為紀念古羅馬帝國統治者而鑄造。這枚錢幣應該是全球迄今發現的第二枚同一樣式的金幣,另一枚現收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來源:渤海早報)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亞洲藝術藏品被質疑
一項評估顯示,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館藏的亞洲藝術品中至少有22件的收藏歷史存疑,其中11件被認為有重大問題。接受評估的是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在1968年至2013年獲取的36件亞洲藝術品,其中僅12件擁有令人滿意的出處。另外2件的收藏史需要更多調查才能被確認。盡管所有藝術品都是真跡,但在審查員——前高等法院法官蘇珊·賽倫南(SusanCrennan)看來,這些藝術品沒有足夠的文件證明它們來源可靠。
在22件來源存疑的作品中,有14件來自口碑欠佳的紐約藝術經銷商組織“過去的藝術”。該機構前負責人卡普正在印度的大牢里等候受審,他涉嫌一樁數百萬美元的藝術品劫掠案件,贓物包括印度古董。2014年9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向印度歸還了一件11世紀的青銅雕塑《舞蹈的濕婆》。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曾在2008年從卡普手中以560萬美元購入這件小型雕塑。另兩件古董也于2014-2015年歸還印度,其中之一是二世紀貴霜帝國時期一尊佛像,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在2007年以贊助人羅斯林·帕克(Roslyn Packer)的基金購買了這件作品。審查員賽倫南所調查的亞洲藝術品包括了這些已歸還印度的文物。這項調查緣于2014年11月,有人發現青銅雕塑《舞蹈的濕婆》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一座廟里的失竊文物。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已將所有亞洲藝術藏品的收藏來源公布在官方網站,美術館的代表也已前往印度與考古專家會面,進一步調查有關文物的檔案資料。“為建立起一項旨在將失竊文物歸還原屬國的框架,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為他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做出了一個值得參考范例。”印度高級行政官員表示。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館長杰拉德·沃恩認為,對藝術品來源進行的評估使得美術館確保劫掠的文物不會被公開陳列。(來源:深圳特區報)
美洲發現甲骨文遺跡:美學者稱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
一名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化學家、業余的銘文研究者魯斯坎普,不久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加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馬州、猶他州和內華達州的巖壁上發現了84處殷商甲骨文或中國象形文字遺跡。在他的發現中,一段鐫刻在亞利桑那州巖壁的古銘文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我們離開已經十年了;前往太陽之屋的旅程已經完成,該宣布回歸了;我們一起完成了旅程。魯斯坎普認為,這些美洲印第安人遺留的甲骨文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了2800年。因此,他稱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國殷商后裔。雖然不少業界人士批駁稱,魯斯坎普的發現缺乏考古依據作為支撐,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這一有趣的發現或將改寫美洲印第安人的歷史。
另外,還有一些媒體報道稱,在印第安人的語言中,很多發音都和中國話類似,比如印第安人你、我、他的發音與中國古語“寧”“內”“伊”非常相近。還有一些當地印第安人自稱來自中國,而且是“殷人”。他們稱這是祖上口耳相傳下來的。同時,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證明了美洲大陸曾經有過中國物品,這些出土物品中發現了類似甲骨文、金文的字符。有媒體稱,195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我國歷史學家王大有認為是殷商文字,并破譯解讀出來,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等。(來源:中國文物網)
中國珍寶康熙寶璽將亮相香港蘇富比拍場
香港蘇富比即將于4月6日中國藝術品春拍期間隆重舉行“敬天勤民——康熙御制珍寶”專拍,呈獻拍賣史上最具歷史價值之中國珍寶——康熙帝御寶“敬天勤民”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估價待詢),乃中國歷來在位時間最長、最強大的君主——康熙皇帝的最大型、最重要的印璽。專拍尚包括一方壽山石雕制之康熙“淵鑒齋”印,以及僅兩部傳世的“康熙寶藪”印譜之一,其為乾隆皇帝將其祖父康熙之御璽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作后世流傳。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表示:“能夠為市場帶來如此重要的中國御制珍寶,是我們前所未有的無上光榮。”康熙為清王朝統一江山并開展一段長久的輝煌盛世,坐擁廣大的大清帝國和逾億子民,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亦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君主。康熙帝“敬天勤民”寶璽正代表了貫穿中國歷史的“君權天授”哲學思想,以及天子作為天命所歸的統治者之正統性,是康熙帝作為君主的座右銘。(來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