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紅
?
幼兒閱讀,兩個關鍵定律
?金環紅

如今,家長們都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少人將幼兒送入“繪本館”“識字訓練班”“閱讀潛能營”等機構接受閱讀培訓。然而,最近的一項權威調查發現:100%的幼兒園孩子對閱讀很感興趣;到小學四年級,這一數據降低為45.7%;到了高中,只有24.4%的孩子繼續保持對閱讀的熱情。很多閱讀訓練教孩子“會”閱讀,卻沒教孩子“想”閱讀。所以,孩子上小學之后,就漸漸不喜歡讀書了。
為此,很多教育專家們呼吁:家長不能將陪孩子閱讀的責任交給幼兒園和教育機構,因為閱讀是飽蘸情感、直抵靈魂的一件事,也是需要朝夕相處、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所以,父母才是幼兒最佳的閱讀老師。
父母對孩子的閱讀訓練,開始得越早越有效,還要了解兩個關鍵的閱讀定律:第一,閱讀必須和快樂聯系起來;第二,閱讀必須循序漸進。
這兩個定律,我們在陪伴女兒金鑫成長的路上很注意遵循,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半歲時,金鑫抓書和咬書,家人給她準備能發出聲音的布書,讓她盡情玩和讀。八個月時,爸爸朗讀時,她會搶爸爸手中的書。從一歲半開始,金鑫能模仿爸爸的一些發音。爸爸問她:“那只狗在做什么?”她做出一個生氣的表情,爸爸就重復書頁上的話——“小狗生氣了”;幾個禮拜后,當爸爸再讀這本書時,金鑫自然而然地說“小狗生氣了”,爸爸就再教她一個詞——“小狗非常生氣”……循序漸進中,金鑫的詞匯量不斷增加。
很多家長厭煩反復朗讀一本書,但是金鑫爸爸卻重復講《白雪公主》,并盡量從不同角度教給金鑫新的東西。比如,爸爸和她討論白雪公主的衣服面料——爸爸教她認識了棉布、滌綸、羊毛、帆布和毛氈。這些內容寫在“認知叢書”的一個讀本當中,金鑫對這套書原本不感興趣,但是,當爸爸把這本書與《白雪公主》聯系起來之后,她就愿意閱讀這套叢書了。以此類推,爸爸引導金鑫將閱讀的“觸角”伸向不同領域,很多小女孩不感興趣的童書,金鑫都愿意去閱讀,比如《神奇校車系列》、《穿越時空系列》、《兒童地理百科系列》等。
從三歲開始,金鑫展現出編故事的天賦。為了鼓勵她,爸爸找了一個本子,將家人的照片剪下來做“人物”,畫上相應的插圖,并在每頁下方寫上文字內容。最后,將有黏性的透明塑料膜貼在紙頁上做保護。這本又堅固又獨特的自制書,一直是金鑫最喜歡的書。
五歲后,金鑫更喜歡長一些的故事了。爸爸每天用半個小時給她朗讀《哈利·波特》和《納尼亞傳奇》等小說。每次一起看兒童電影之后,爸爸就找到相應的童話書,像《精靈鼠小弟》《仙桃歷險記》《魔戒》這類故事,金鑫滔滔不絕地描述看書時腦海勾勒出的畫面和電影畫面的不同,仿佛她比導演更懂得拍戲一樣。爸爸常鼓勵她長大做“大導演”,將更多經典的兒童文學搬上屏幕。
金鑫體會到了聽、讀故事的快樂,閱讀胃口也越來越大,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情節,于是她嘗試閱讀帶拼音的文字,詞匯量越來越大。
我們真切地覺得,識字是親子閱讀的附加品,而不是目標。家長們的目標應是收獲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和寓教于樂的溝通方式。
孩子的天性都是追求快樂、躲避枯燥,選擇合宜的閱讀物很重要:一歲半以下孩子的書應該簡單,一頁只有單一的圖像,朗讀時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比故事情節更重要;兩歲半到三歲半之間的孩子,更喜歡色彩鮮艷、朗朗上口、活潑有趣的繪本;四歲以后,孩子對故事情節產生很大的好奇心,那些促使孩子迫不及待地問“接下來呢?”“然后呢?”的讀本,都是最佳選擇。
很多家長會疑惑,幼兒撕書是否要糾正?我認為不要強行予以糾正,而要為他們準備更多“交互式”的童書。比如《輕拍兔寶寶》和《摸摸看》這類附帶了大量不同材質(比如皮毛、羽毛、塑料等),并且有“小天窗”和“小洞洞”的童書,會讓孩子與其充分互動。
也有家長會問:幼兒在聽故事時提問,家長要不要停下來回答?家長要判斷提問是出于孩子對故事的好奇心,還是與故事毫不相關。如果是前者,家長可以解答;如果是后者,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等讀完故事再討論。”我建議家長在朗讀之后,不要就此結束,而是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討論一下故事內容——事實上,孩子從討論中會學到更多的東西。
最后,請家長們牢記一句教育箴言:“教孩子去熱愛和渴望,遠比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無論您的文化程度如何,您與孩子之間溫馨愉悅的閱讀時光,將是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編輯 劉建淑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