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微 趙維彪(遼寧省金秋醫院骨科 沈陽 110016)
唑來膦酸與鹿瓜多肽注射液聯合應用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的療效觀察
何子微趙維彪*(遼寧省金秋醫院骨科沈陽110016)
摘要:目的:評價聯合應用唑來膦酸和鹿瓜多肽對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影響。方法:78例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一次性靜脈滴注唑來膦酸5mg+每日口服鈣劑折合鈣元素量1000~1200mg,骨化三醇0.25μg;實驗組:一次性滴注唑來膦酸5mg+每日靜脈滴注鹿瓜多肽注射液24mg,共15d+每日口服鈣劑折合鈣元素量1000~1200mg,骨化三醇0.25μg。隨訪12個月。結果:治療后聯合用藥對于2周、1個月、3個月的骨痛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6個月,12個月的骨痛VAS評分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12個月后的骨密度值均較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但兩組間骨密度值無明顯差異。結論:聯合應用唑來膦酸和鹿瓜多肽注射液能迅速緩解骨質疏松的骨痛癥狀。
關鍵詞:唑來膦酸 鹿瓜多肽 骨質疏松 聯合用藥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遼寧省金秋醫院就診的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7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5例,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2歲,所有患者為首次確診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癥狀和體征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癥狀,且無其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排除長期服用激素史、肝腎功能檢查嚴重異常及惡性腫瘤患者。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和實驗組39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全部病例采用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定儀進行骨密度(BMD)測定,其BMD值均符合低于2.5 SD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
1.2方法:兩組均一次性靜脈滴注唑來膦酸注射液(諾華公司)5mg:100mL,滴注時間不少于15min。實驗組于唑來膦酸用藥后3d給予鹿瓜多肽注射液(譽衡藥業公司)每日靜脈滴注24mg,共15d。兩組均每日口服鈣劑折合鈣元素量1000~1200mg、骨化三醇(羅蓋全)0.25μg。
1.3觀察項目及評價標準
1.3.1骨痛癥狀評價:骨痛癥狀采取VAS評分,根據視覺模擬評分直觀模擬量表評分。0分:無疼痛;3分以下:有輕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疼痛并部分影響睡眠,尚可忍受;7~10分:疼痛劇烈,影響睡眠,無法工作,不能忍受。隨訪調查治療后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骨痛VAS評分狀況。
1.3.2骨密度值檢查:采用法國dms,lexxos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2個月的腰椎及股骨頸的骨密度值。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骨痛癥狀VAS評分及效果:兩組在治療前均有嚴重的骨痛,主要集中在腰腿部。組內比較,對照組在治療后2周和1個月的時間點上,骨痛癥狀VA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時間點上,與治療前比較,骨痛癥狀VA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痛明顯緩解;聯合治療組在治療后各個時間點上的骨痛癥狀VA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痛癥狀明顯緩解。組間比較,在治療前,對照組與實驗組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的時間點上,對照組與聯合治療組相比骨痛癥狀VA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對于骨痛癥狀的緩解療效優于對照組;在治療后12個月的時間點上,對照組與聯合治療組相比骨痛癥狀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骨痛評分比較
2.2骨密度值變化:兩組在治療前,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頸骨密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在一年后復檢骨密度,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提高,與本組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對照組與實驗組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不良反應:唑來膦酸用藥后主要副作用包括一些類似流感樣癥狀:發熱、頭痛、骨痛、肌痛、關節痛。對照組有29例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實驗組有26例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另外實驗組中,有2例在觀察期間出現以皮疹和皮膚瘙癢為主要癥狀的鹿瓜多肽注射液不良反應。實驗組未見因聯合用藥出現的特殊不良反應。兩組在實驗觀察期間,均無新發骨折。
密固達(唑來膦酸)是一種經靜脈注射的第三代雙膦酸鹽,可用于治療惡性高鈣血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控制惡性腫瘤骨轉移等,其抗骨質疏松的主要藥理機制是通過抑制甲羥戊酸通路,抑制破骨細胞形成及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誘導破骨細胞凋亡,具有高度骨親和力,能優先被運到骨質破壞部位,藥物緩慢釋放入血,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以原型從腎臟排泄,不被降解,是目前藥理活性最強的雙膦酸鹽。
鹿瓜多肽注射液為鹿科動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蘆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種子經分別提取后制成的滅菌水溶液,具有多種生物活性、促進細胞有絲分裂與分化,并具有溶骨活性。其中BMPs是一種高效誘導物質,是間充質細胞向骨系細胞分化的最初信號分子,能誘導血管周圍游動的間充質細胞轉化為不可逆性的骨系細胞,即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從而促進骨痂形成,誘導新骨形成,促進骨折修復。對于成骨細胞可促進其合成I型膠原、骨粘連素和骨橋蛋白;FGF是一組肝素粘合多肽,可刺激細胞的趨向移動、增殖和分化,增加合成膠原細胞的數量,促進骨膠原蛋白及非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加骨鈣素的合成。鹿瓜多肽富含的多種游離氨基酸為骨細胞合成BNPs、TGF β和FGF等骨源性生長因子提供原料,從而促進骨源性生長因子的合成。其中的有機鈣、磷離子可參與鈣磷代謝,維持骨容量。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患者在確診骨質疏松時,伴有明顯的骨痛癥狀,可在給予唑來膦酸的同時,給予至少一個療程的鹿瓜多肽治療,可以達到減輕疼痛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楊壘.鹿瓜多肽注射液的臨床應用綜述[J].當代醫學,2009,15 (10):12-13.
[2]彭六保,崔巍.唑來膦酸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3):237-240.
中圖分類號:R58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060-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