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色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醫院藥劑科 佛山 528200)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小兒感染性發熱的效果及安全性
張色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醫院藥劑科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對比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小兒感染性發熱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134例患兒的病歷資料,根據退熱藥物的不同,分為試驗組67例和對照組67例,對照組給予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試驗組采用布洛芬治療。觀察兩組退熱效果,退熱時間參數及藥物應用期間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試驗組退熱總有效率97.0%,對照組為88.1%,兩組退熱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8903,P=0.0486),試驗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為(0.72±0.18)℃,對照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為(0.55±0.15)℃,兩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388,P=0.0000),兩組患兒均未出現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藥物性血細胞計數異常等嚴重不良反應。其中試驗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布洛芬與對乙酰氨基酚在小兒感染性發熱治療中的效果對比,布洛芬更好,起效較快,安全性較高,適合臨床推廣。
關鍵詞:布洛芬 乙酰氨基酚 小兒 感染性發熱
小兒感染性發熱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主要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為主[1]。小兒由于特殊的生理階段,神經免疫系統等發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現高熱等臨床癥狀。但另一方面高熱又會加重患兒的病情,高熱常會引起小兒驚厥,高熱持續也可能造成神經系統的不可逆損傷,產生后遺癥狀[2]。針對小兒感染性發熱疾病,快速的退熱是重要的對癥治療方法[3]。對乙酰氨基酚是以往兒科臨床上非常常用的藥物,近些年來部分研究發現布洛芬在小兒退熱中應用效果更好,用藥安全,為臨床新的診療思維提供了路徑,但國內臨床研究報道較少[4]。故此我院結合病例分析了這兩種藥物在小兒感染性發熱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病例來源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134例感染性發熱患兒,患兒平均體溫均超過37℃,同時排除合并重要臟器嚴重衰竭的患兒。該研究獲得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并積極向家長交代,患兒家長表示知情同意。入院患兒中男性78例,女性56例,年齡8個月~15歲,平均年齡(7.8± 1.2)歲;病程3~5d,平均病程(3.3±1.7)d;病因分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發熱106例,扁桃體發炎12例,支氣管炎5例,肺炎11例。根據服藥種類,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對照組入院后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國藥準字H19990006,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1.0mL/kg,口服以退熱,試驗組采用布洛芬混懸液(國藥準字H10980250,天大藥業(珠海)有限公司)0.5mL/kg以退熱。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退熱效果、退熱時間參數及藥物應用期間不良反應情況。退熱療效評價方法:①顯效:患兒服藥4h內體溫下降1℃及以上;②有效:患兒用藥4h內體溫下降0.5℃~1℃;③無效:4h內體溫下降不足0.5℃,包括下降后回升或未下降者。總有效=顯效+有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a=0.05為標準,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退熱效果的比較:試驗組退熱總有效率為97.0%,對照組為88.1%,兩組退熱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3.8903,P=0.0486),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兩組退熱效果[n(%)]
2.2兩組退熱時間參數的比較:試驗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為(0.72±0.18)℃,對照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為(0.55±0.15)℃,兩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388,P=0.0000),各時間段體溫變化情況具體數據見表2。
2.3兩組服藥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兩組均未出現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藥物性血細胞計數異常等嚴重不良反應。其中試驗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3。

表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發熱是小兒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機體抗感染的一種保護機制。但是當高熱持續時間較長,病情較重時,對患兒的身體各系統均有不利。因此,患兒出現高熱后,盡可能快速退熱,減少危險因素[5]。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主推兒科的解熱藥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6]。目前在兒科臨床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應用較少,因此對于布洛芬的使用價值有待研究。就在林楓等醫師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布洛芬在降低小兒感染性疾病中的發熱時起效更快,在持續退熱中的效果也好,值得臨床關注[7]。
我院在最近一次研究中也發現采用布洛芬退熱總有效率為97.0%,顯著高于對乙酰氨基酚組的88.1%,其中布洛芬組1h內的體溫下降度數達(0.72±0.18)℃,退熱速度比較快,在表2的數據中分析也可發現布洛芬持續退熱效果極佳,在穩定4h內的體溫降低均有效果。另外兩組患兒也均未出現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藥物性血細胞計數異常等嚴重不良反應。布洛芬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藥物安全性較高。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是一類非甾體類抗炎藥,兩種藥物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下丘腦的環氧化酶減少致熱源的合成,降低體溫調定點,但是研究發現布洛芬在抑制下丘腦的環氧化酶的同時,還可以刺激產生下丘腦抑制細胞因子的作用[8],這有利于減輕炎癥,這可能與布洛芬發揮較快的退熱和穩定的退熱作用的機制有關,期待微分子的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布洛芬與對乙酰氨基酚在小兒感染性發熱的治療中對比,布洛芬的退熱效果更好,起效較快,安全性也較高,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秦勇,劉超,解萍,等.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在兒科解熱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7):3751-3752.
[2]陳進華.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在小兒呼吸系統感染性發熱中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3(26):82-83.
[3]周艷平.對比分析布洛芬混懸液和對乙酰氨基酚栓在治療小兒發熱時的療效[J].北方藥學,2015(9):66.
[4]楊紅仙.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小兒感染性發熱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118-119.
[5]張柏枝.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在小兒感染性發熱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3):151-152.
[6]趙紹成.對乙酰氨基酚片聯合布洛芬在52例小兒感染性發熱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7):156.
[7]林楓,曾海德,姚大洲,等.患兒呼吸系統感染性發熱治療中布洛芬與對乙酰氨基酚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 (4):937-938,941.
[8]葉小英,王安寧,張凱,等.布洛芬對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退熱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157-158.
中圖分類號:R7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