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興 余綺釧(中山市沙溪隆都醫院 中山 528471)
門診477例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分析
陳炳興余綺釧(中山市沙溪隆都醫院中山528471)
摘要:目的:對門診不合理處方實施事前干預,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7~12月門診藥房事前干預的不合理處方。結果:2015年7~12月門診藥房共干預不合理處方477例,涉及15類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用藥情況以用法用量不適宜、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較常見。結論:通過處方審核對不合理處方進行事前干預能有效提高處方質量,有效保障用藥安全。
關鍵詞:不合理處方 事前干預 處方審核
《處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藥師經處方審核后,認為存在用藥不適宜時,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1]。為提高處方質量,本院門診藥房在調劑流程中高度重視處方審核環節,由調劑及發藥核對的藥師對門診處方進行調劑前和發藥前審核,必要時臨床藥師介入,對不合理處方進行事前干預并與處方醫師進行實時高效溝通,有效保障了患者用藥安全。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5年7~12月的門診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干預登記表和本院醫院信息系統(HIS)。
1.2方法:本院門診藥房藥品調配與核發流程為:繳費后的電子處方信息自動發送到調配藥師處,調配藥師進行第一次處方審核后進行打印并調配,調配好的藥品傳送至發藥窗口,由核發藥師進行第二次處方審核并核對發藥;兩次處方審核發現的不合理處方進入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流程,由專職藥師即時與處方醫師進行多方面的溝通與交涉并記錄處方干預的信息文檔,必要時由臨床藥師介入協調。
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2],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01版)[3]和藥品說明書等,針對處方規范性和用藥合理性對不合理處方涉及不合理用藥類型等用藥情況對2015年7~12月門診事前干預的不合理處方進行匯總分析并討論。
2015年7~12月,本院門診發出藥品處方165410張,事前干預的不合理處方477例,不合理處方占全部藥品處方的0.29%。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并結合本院臨床實際用藥情況,將不合理處方涉及的不合理用藥分為15類,不合理用藥情況以用法用量不適宜(占50.73%)、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占11.11%)、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占9.63%)較為常見。見表1。

表1不合理處方涉及的不合理用藥類型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involved in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3.1用法用量不適宜:1例6歲患者,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炎,處方用藥為:注射用頭孢硫脒1.0g+0.9%氯化鈉注射液2mL肌注、qd。頭孢硫脒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殺菌活性與血藥濃度超過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時間(T)的長短有關,肌內注射頭孢硫脒的消除半衰期較短,約為1.38h,抗菌治療原則是應多次給藥以延長維持T>MIC的時間,為達到最佳療效,應縮短用藥時間間隔,增加給藥次數,而不應一次性給予一日總劑量。
3.2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1例4歲患者,診斷為過敏性皮炎,處方用藥為: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5mg肌內注射qd。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含苯甲醇為輔料,苯甲醇具有抑菌和局部麻醉作用,可減輕肌內注射時的疼痛感。苯甲醇反復注射可引起臀肌攣縮癥。《關于加強苯甲醇注射液管理的通知》(國食藥監注[2005]263號),明確含苯甲醇的注射液禁止用于兒童肌肉注射。
3.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1例22歲患者,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處方用藥為: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炎琥寧0.4g+地寒米松磷酸鈉注射液10mg靜脈滴注qd。參考說明書,注射用炎琥寧是植物穿心蓮提取物(穿心蓮內酯)經酯化、脫水、成鹽精制而成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鉀鈉鹽,忌與酸、堿性藥物或含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為抗氧劑的藥物配伍,本院使用的寒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以亞硫酸氫鈉為抗氧化劑,兩者應避免同時使用,如病情需要,可采用分組液體輸入并在兩組間充分沖管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3.4重復給藥:1例42歲患者,診斷為咽炎,處方用藥為:疏風解毒膠囊、復方魚腥草軟膠囊、抗病毒口服液同用。所用藥均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風熱證,且均含有連翹、板藍根等成分,已屬于重復用藥。重復用藥是指同時使用2種以上組方基本相同的藥物治療一種疾病。重復用藥改變某些成分在處方中的比例,增加患者過量服藥而發生藥害事件的風險。
3.5無適應癥用藥:1例29歲患者,診斷為中孕,處方用藥為碳酸鈣甘氨酸膠囊,用法:每次口服2粒,qd。經咨詢患者與當事醫師,得知該處方開具的碳酸鈣甘氨酸膠囊被用作妊娠期婦女的鈣補充劑。而碳酸鈣甘氨酸膠囊的藥品說明書顯示,該藥的適應癥為用于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燒心)、反酸。該適應癥與處方診斷不符。無適應癥用藥的主要原因為醫師對藥品說明書不熟悉、相似藥品名稱及適應癥混淆,如碳酸鈣甘氨酸膠囊、碳酸鈣片、碳酸鈣D3片等。
4.1為臨床提供精準的藥學信息服務:由表1可見,門診不合理用藥的類型多樣,以用法用量不適宜、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較為常見。發生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原因是臨床醫師未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藥品信息,對藥品說明書中的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相互作用等相關信息不熟悉。因此,為臨床醫師提供用藥信息應成為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參照現有藥品說明書制作、更新電子版藥品處方集,不定期地制作、發放包含藥物不良反應信息、合理用藥信息及一些不合理用藥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的電子藥訊,利用院內網絡的優勢,把處方集和藥訊整合于醫院信息系統(HIS)中,使臨床醫師在各工作站電腦就能方便快捷查閱藥品信息,為醫師提供用藥參考。也可利用新媒體開設藥物咨詢熱線電話或網上咨詢,由臨床藥師為醫護人員提供藥物信息及合理用藥咨詢,加強藥學信息的交流與互動[5]。
4.2有效的醫、藥、患之間的溝通:門診藥房是為臨床和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窗口,保持優質的服務質量與熱情的服務態度是醫、藥、患之間有效溝通的關鍵。當藥師發現需干預的不合理處方,可把不合理用藥信息填寫在處方干預信息卡上,找處方醫師修改并簽字確認[4]。由于通過患者對醫師進行處方干預,存在產生醫患糾紛的風險,建議藥師根據實際情況,直接電話聯系處方醫師,或與處方醫師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涉。亦可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網絡技術優勢,實現處方醫師、藥師工作站互聯,藥師向處方醫師發出不合理處方干預信息后,醫師可直接在工作站電腦修改問題處方,簡化了程序并提高了效率。
4.3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與事后處方點評相結合:門診藥品處方在調配前和核發前進行仔細審核,對不合理處方進行事前干預,及時糾正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消除用藥安全隱患,能提高門診藥品處方質量和合理用藥水平,為患者用藥的合理、安全提供了保障。醫院處方點評小組通過事后抽查處方點評,對未能發現的不合理處方或部分事前干預失敗的處方進行點評,點評結果可用醫院陽光用藥公示等行政手段干預外,還可反饋給臨床處方醫師及藥房藥師,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藥師事前干預能力。因此,把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與事后處方點評相結合,相互促進,能從用藥全過程防止不合理用藥[6]。
本院一直重視門診藥房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工作,通過調配藥師及核發藥師對門診處方進行雙重審核,必要時臨床藥師介入的模式,對不合理處方及時與處方醫師進行高效溝通,糾正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在處方干預的實踐過程中逐步改進措施及工作模式,并與處方點評及醫院陽光用藥公示等行政手段干預相結合,從用藥全過程防止不合理用藥,使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成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可靠手段。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53號. 2007.
[2]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S].衛醫管發[2010]28號,2010.
[3]國家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4]劉飛,黃益民,單春燕,等.應用藥學服務友情提示卡對門診不合理處方實施干預[J].中國藥房,2012,21(33):3164-3166.
[5]郝立志.門診564例不合理處方干預分析與改進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6):566-569.
[6]林萬龍,陳瑤.門診不合理處方事前干預匯總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5):382-384,395.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171-03
Intervention Analysis on Irration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477 Cases
Chen Bingxing Yu Qichuan(Zhongshan Shaxi-Longdu Hospital,Guangdong Zhongshan 528471)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use level by pre-intervention on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from outpatient service.Methods: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pre-intervened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from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during July-December in 2015.Results:There was 477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from the outpatient service during July to December in 2015,involving 15 irrational drug use types.The types were commonly presented as inappropriate use method and dosage,improper dosage form or administration route,and being incompatible or having adverse interactions.Conclusion:The prescription audit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prior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effectivel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Key words: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Intervention in advance Prescription che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