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日前印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級黨組織認真遵照執行。《條例》將黨內問責的實踐創新成果固化為制度,這是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之后,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重要制度創新,再次釋放出治黨“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強烈信號。
當前,有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問題仍然突出,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奉行好人主義,缺乏責任擔當,不敢較真碰硬。隨著治黨管黨力度的不斷加大,問責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要求也越發迫切,必須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將已經取得的經驗做法通過制度規矩固化下來。
在現有的黨內法規制度中,行政問責規定多,但相對缺少準確界定責任概念,體現權責對等的內容,因此迫切需要整合規范問責制度,形成一部基礎性黨內法規。新頒布的《條例》可謂應運而生,它的出臺是立足黨的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現實需要的又一次頂層設計,對促進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條例》盡管只有十三條,但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處處體現了“依規依紀、實事求是,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級負責、層層落實”的問責原則。
概括起來,《條例》突出強調了“四個明確”,以規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為抓手,為進一步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指明了方向。
明確問責工作的主體和對象。黨的問責工作主體是各級黨組織。問責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展開。問責對象除黨員領導干部個人,還包括失職失責的黨組織,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各級紀委(紀檢組),這些黨組織的領導成員也是問責的重點對象,各級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則是問責對象的重中之重。
明確問責工作的內容和情形。條例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等6個方面失職失責行為進行問責。不僅在問責中追究直接責任、主體責任,也嚴肅追究監督責任、領導責任等。
明確黨進行問責的主要方式方法。現有的各類問責規定中,共有14種問責方式。《條例》將這些問責方式規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和對黨的領導干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這些方式均在黨內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經常使用,從而實現了紀法分開、依規治黨,進一步強化了問責和治黨工作的法理化、規范化水平。
明確建立終身問責制和問責通報制。終身問責,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問責通報,還包括建立健全問責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問責處理一般向社會公開。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正處在從治標為主走向標本兼治的重要節點。《條例》的頒布實施,擦亮了“問責之劍”,把全面從嚴治黨管黨的制度藩籬扎得更緊。牢牢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一“牛鼻子”,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才能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切實走向“嚴、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