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4月的古城西安花團錦簇,春意盎然。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迎來了建校120周年暨遷校60周年盛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攜17種校史與大學文化紀念出版物為雙甲子校慶獻禮。
早在校慶之前,我們已制定了數十種校慶圖書的出版計劃。在組織圖書編寫的過程中,領導班子親自部署,各個部門緊密配合,召開多次專門會議,力圖將交大百年辦學優良傳統與厚重文化底蘊完滿地呈現于公眾面前。經過一年多的編纂,《興國強學120年》《從黃浦江邊到興慶湖畔》等校慶圖書終于面世。這些圖書回顧了交大建校遷校的難忘歲月,客觀完整地記錄了60年前交大內遷西安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胸懷大局,無私奉獻”的西遷精神尤其令人動容。
作為向校慶獻禮的圖書,我們不單追求經濟效益,更期望通過文字的力量將交大肩負國家使命的家國情懷和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西遷精神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交大、讀懂交大。更重要的是,通過校慶圖書推進文化傳承,這也是大學出版社職責之所在。
目前,大學出版社所服務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學術專著和教材出版領域,對文化的傳承、積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新常態下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創新,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大學出版社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學出版社社會價值的集中體現。
誠然,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以及出版業轉型期的沖擊,出版社面臨諸多挑戰,但其對于出版好書的堅守應該是永恒不變的。好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在于它能夠長久地流傳下去。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為時代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好書,是每個出版人應承擔的崇高的職業和道德責任。
如今,出版業業態的變化只是媒介形式的改變,內容依然為王。作為大學出版社,加強內容建設,加強大學精神塑造,突出思想內涵和價值導向,為推進文化傳承肩負起應有的責任,是出版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