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兒童是民族未來發展的新生力量,兒童文學作為特定受眾的讀物,在少兒出版市場中的定位十分細化。崔昕平在對兒童文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從出版的角度出發,體現出較強的突破性。本文對其著作《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的研究視角及價值進行分析,進而對兒童文學及少兒出版研究領域的新收獲進行評析。
【關鍵詞】兒童文學;少兒出版研究;崔昕平
【作者單位】王曉娣,春風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兒童文學作品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呈現不斷變化的階段性特征,崔昕平《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首次以出版為著眼點,以大量的調研數據及可靠的文獻資料為基礎,對我國1978—2010年間兒童文學出版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使得該書研究成果的信度與效度大大提高。崔昕平的博導王泉根教授對她是這么評價的:“知難而進啃硬骨頭,比之選擇四平八穩不痛不癢的話題,自然更能激發與顯示學者的智慧、創造力和潛質。”由此可以看出,崔昕平的研究精神令人敬佩,其著作也為兒童文學與少兒出版研究提供了可貴的學術依據。
《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是崔昕平在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完成的。這本著作研究了我國現當代兒童文學出版發展的階段歷史(1978— 2010)。兒童文學作為圖書出版的構成板塊之一,雖然所占比重有限,但其背后代表的是廣大家庭、學校對少兒教育與培養的高度重視,也是全社會關注的大事件。少兒教育問題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與傳承,兒童文學對塑造少年兒童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崔昕平以跨學科的形式對兒童文學進行研究,對我國兒童文學和出版的關系進行劃分。兩者邊界的研究對我國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極具挑戰性和開拓性。《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從實際出發,結合史論,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兒童文學史的專業理論,以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說服力對兒童文學和少兒出版等進行規范。
《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情況進行了詳細深入的研究,利用編輯學、社會學、文學、出版傳播學等多種方法對少兒文學作品在近30年的變革、發展情況進行探討,圍繞少兒文學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外部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文化、受眾、定位等進行分析,進而從出版傳播視角對少兒文學進行多維度研究,概括為兩條研究主線。
一、內部研究主線
內部研究主線主要是針對改革開放以來,以兒童文學為中心讀者需求以及閱讀欲望進行研究,對兒童文學價值觀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內部研究主線圍繞少兒文學作品的文學屬性及其受眾群體的閱讀需求開展,并深入地從少兒身心發展、兒童觀以及少兒文學觀的角度進行剖析,并對兒童文學自成體系的審美藝術追求、藝術表現手法、創造思想,及少兒文學作家在行業內的立場、文化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研究。對少兒文學作品如何在唯利是圖的出版傳播市場中突圍,以及如何在艱難的生態環境中堅守文學底線進行探索。例如,在五四之后,我國兒童文學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自身的價值體系,確定了明確的民族創作立場,兒童文學和少兒出版承擔起了相應的社會責任,樹立了產業的擔當。《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充分表達了兒童文學的正確價值觀:少兒出版并不是唯利是圖的一個生態包圍圈,而應始終堅持文學情懷,不但要強調兒童文學的立場,還要與資本市場中的兒童圖書和出版進行區分。
崔昕平不僅從兒童文學整體市場發展變化的角度,對兒童文學所受到的壓力、影響、制約進行研究,還從兒童文學作品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視角出發,對各階段的典型作家、經典作品進行概述。崔昕平構建出當代兒童文學作品及其出版情況的史實框架,并從宏觀、微觀維度進行分析,利用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歷史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勾畫出我國兒童文學作品出版的全景圖。
二、外部研究主線
外部研究主線從我國社會發展的宏觀角度對兒童文學的發展進行研究,從社會轉型發展、出版政策變化、經濟模式創新以及傳媒變革等多層面展開。在詳實調查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大量參考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對兒童文學出版在經濟、政治、文化、媒介及受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的發展與博弈進行闡釋,在錯綜復雜的網絡平臺中對兒童文學出版的業態進行勾勒,主要包括政令主導、文化主導、市場主導三個階段[1]。
兒童文學的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等各方面發展都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我國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時期,兒童文學作品主要承擔著為下一代傳遞社會意識和精神文明的作用,社會效益是其主要目標。1978年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兒童文學出版逐漸從商品的形式轉變為不同企業間資本博弈的產物。今天,兒童文學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從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角度出發,不僅要考慮到作品對社會發展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要關注其帶來的經濟利益。在當前復雜的大環境下,無疑對兒童文學及少兒出版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2]。
《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具有顯著的跨學科、綜合性特征,將理論思維與科學思維相結合,從宏觀角度對兒童文學進行全面研究,這不僅體現出作者知識儲備的堅實、全面,而且也是對其專業能力的一種考驗。崔昕平在博士畢業論文答辯中,得到了北大教授曹文軒的肯定,認為其論文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以事實數據和文獻資料為依據,對兒童文學及少兒出版進行了良好的結合,研究視角具有開拓性,同時在這一新領域中展示出較強的挑戰性。
《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是崔昕平在其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答辯委員會給出的建議、意見,并結合新的資料進行補充和修改,從而使得這部論著更加完善。《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是目前我國學術界唯一一部對1978—2010年這一時期兒童文學及少兒出版進行詳盡研究的專著,對當代少兒文學出版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價值。該專著從學術理論上對兒童文學及其出版進行了深度研究,彌補了兒童文學發展史中的空白,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專著;并且在實踐探索中,也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和創新表現:該專著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狀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闡釋,關注點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對兒童文學出版進行了全面而又富有冒險性的研究。兒童文學與少兒出版在此研究背景下顯示出鮮明的時代特色,使得該專著具有一定的開拓性。
《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全面展示了兒童文學和少兒出版的學術研究價值和魅力:“知難而進地啃硬骨頭,比之選擇四平八穩不癢不痛的話題,自然更加能引起廣大學者的共鳴和興趣,進而集結了廣大學者的智慧、創作力和潛能”。
崔昕平《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對我國兒童文學及少兒出版的研究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不僅在學術方面從現實角度對當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補白”,同時,還將兒童文學研究與少兒出版結合起來,從動態發展的視角對兒童文學當前發展情況進行剖析,具有一定的冒險性。《出版傳播視域中的兒童文學》的出版不僅體現出崔昕平對兒童文學出版的研究熱情與重視,而且從側面反映出其對于兒童發展問題的深刻思考。
[1]孫建江. 兒童文學之于中國少兒出版的意義——十余年來少兒書業數據分析[J] .中國出版,2010(11).
[2]朱璐. 中國兒童文學圖書“走出去”的現狀、障礙和解決之道[J] .編輯之友,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