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書籍出版裝幀中,線性視覺流程具有多層次的價值,比如,情感性、功能性和審美性等。在線性視覺流程的前提下,對整個出版物版面、插畫及文字進行合理的安排設計,既能夠讓裝幀書籍傳達信息內容,又可以體現很好的視覺美感。這也讓書籍的閱讀合理有效、趣味十足,更加彰顯出版物的內在價值。
【關鍵詞】線性視覺流程;出版;裝幀
【作者單位】馮麗慧,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0229。
時下,書籍出版裝幀的表現形式日益多樣化,所帶來的閱讀方式也隨之改變。人們日益關注視覺流程 (Visual Flow)這一概念。線性視覺流程重點把裝幀書籍時的線條當作重要元素,借此影響讀者視覺動向。學者呂敬人曾經將裝幀書籍比作“構造學”。他指出,裝幀書籍這一“構筑物”與書籍的思想含義、內容和設計格局等進行結合,科學有效地體現書籍的印刷質量、整體格局、布置色調、文字排版和紙質選材等。
一、線性視覺流程的基本內涵
1.視覺流程與出版藝術
視覺流程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教授琪·克賓斯在其1944 年出版的 《視覺語言》一書提出的,而后被廣泛應用,視覺要素也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書籍裝幀設計師們也認識到,讀者在閱讀和品味書籍時,其視覺流程是遵照一定順序的,人眼在瀏覽作品的時候,眼部觀察到的信息與大腦獲取的信息相互作用,而眼部捕捉的信息伴隨著視線的運動而獲取[1]。聽起來很簡單的視覺流程概念卻蘊含著豐富的視覺信息內容與以及信息的排列次序問題,所以,抓住信息內容及排序是設計師將信息順利傳遞給受眾的關鍵因素。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構造形式才能優化自然順暢的視覺流程是出版藝術設計師們需要思考的重點。優秀的設計作品不僅需要出色的創意和表現形式,還應該讓受眾體驗到最佳視覺效果。
2.線性視覺流程基本概念
線性視覺流程重點把線條當作內、外在的線索,影響視覺的延伸性、流動性。大致來說, 這一流程是通過人的視覺感受外界環境要素的流動。在《中國線性藝術論》這本書里,學者陳龍海這樣說,“對于古代中國藝術形式而言,線性藝術形式屬于‘秘方,它比較出彩,將傳統藝術風格展現出來,顯現東方意識及情懷。”就實際而言,線性藝術的向度有兩個層面:第一,線性藝術展現于外在形態上,把線條當作創作藝術的外在展現方式,可以使視覺效果非常鮮明; 第二,線性藝術展現于藝術內涵里,線條元素可以把設計者的內心世界完美呈現出來,然而這一內涵是基于大家對設計有效的主觀考慮及切身體驗的前提而出現的。
在傳統藝術形態里面,“線條”及構成均有意向傳達的作用,也就是借助抽象、自由的途徑傳達相關的意義及感情,又借助漸趨推進的程序,達到自簡至繁,自粗至細,自古代的樸實至當代的理性、思辨的地步。在具體演變的時候,“線條”日益凸顯“線”的印痕,其符號性也日益顯現,最后即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方式[2]。
二、線性視覺流程在出版裝幀中的藝術呈現
1.立體出版裝幀藝術效果
在裝幀書籍的方式里,線性視覺流程可以體現立體構建的功效。日本的杉浦康平曾說,“書籍屬于立體建筑。”他認為,書并非靜止的,而屬于有活力、擴散的器皿。在《發展中的書籍藝術》里,德國維爾堡也曾闡述“書籍屬于建筑藝術”的觀點。書籍能夠被當作多層次、立體式的工程。在這一工程體系里,人的視線絕非處于靜止狀態,而始終是變化流動的。人進行翻閱屬于動態舉動,而進行翻閱可被看作立體物的構建過程。在日本,有本書十分走俏,即《RAINBOW IN YOUR HAND》(圖1)。初看起來,它僅僅為黑色的一般樣本書,可是人們拿在手里迅速翻閱時,感覺手里仿佛會出現色彩紛呈的彩虹。這是因為書本內頁為大小一樣的七色四方形色塊,它們印于三十六張黑色紙上,故而說它屬于有效借助眼睛視覺器官的小人書。因為,視線在自上至下轉移的時候,視覺不一樣,刺激感受也緊跟著改變。人的眼球動作并非持續狀態,它借助于直線轉移的方式,即左至右,從上至下,此時左上視點沿弧線路徑向下方進行流動。
2.連貫體出版裝幀效果的建立
在書籍里面,封底、封面、內頁和扉頁等都可以形成空間的流動改變,內頁中線性視覺流程講求連貫,這顯得特別重要,設計人員要凸顯視覺運動印記的流暢性。《扣子》屬于兒童繪本(圖2),因為它重點面向兒童,故而在進行裝幀設計的時候,不管封底還是封面,內容均借助線性視覺流程呈現出來,讓兒童切身感受書籍內容并抓取其全部信息。繪本將扣子當作主線,封底、封面設計為具象的扣子模型。這一線性視覺流程讓兒童迅速融進書籍框架里,借助清晰、持續的思路獲得書籍內容。
三、線性視覺流程在書籍裝幀中的表現形式
1.線性視覺流程在書籍文字設計中的體現
分析顯示,人眼的視覺中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借助視網膜的中央凹來區分事物。視覺中心范圍不大,因此,大家在觀察事物時,視覺中心外的部分不清晰[3]。這是由于在觀察時,人們僅僅有一個視覺焦點,觀看舉動不可以讓視線在兩個焦點上一塊聚焦,總有一定順序。在此閱讀流程前提下,設計者要設計更符合大家閱讀習慣的書籍版式,在視覺流程主線上指引大家有效閱讀。例如,王志弘的裝幀書籍設計作品《長島有里枝》(圖3),這本書的封面借助長短不一的線條勾勒書名主體文字,在主體文字的線條構成里,點綴著粉色色塊,讀者會按視覺流程順序,先是關注到題目的五個字,之后會發現其下字號稍小的“背影中的記憶”這幾個疊壓字,最后觀察到藍色英文字母。這本書的封面借助文字的線性視覺流程,輕而易舉地區分書籍封面信息的重點及次重點,讓書籍封面更富有層次感。
2.線性視覺流程在書籍插畫設計中的體現
當下,裝幀書籍里的圖形內容,既有攝影內容,也有抽象繪制的圖片。此類圖形在特殊的組合方式里是借助線性方式體現的。在對圖形進行圖片排列及結構布置時,設計者要重視線性藝術的視覺呈現,應根據裝幀特點及書籍內容,進行相關的布局設計。插圖的設計,不管是樸實的或者是纖細的繪畫格局,都展現了線條造型的藝術風格[4]。東晉顧愷之提倡“以形寫神,遷思妙得”,也就是借助線條的疏密、粗細等改變來展示客觀對象,從而使人從視覺上感受物體的美。
裝幀書籍插畫的設計亦可借助線條方式來補充畫面、傳達感情。在插畫里面,線條要素的視覺感受跟抽象畫面的空間線條保持一致,會具有一定視覺沖擊性及引導性,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渴望閱讀,像插畫師 Ann Khokhlova 設計的書籍插畫(圖4)就做到了這一點。在靠左的書籍通版頁里,大家能夠發現,一幅由剪影色塊構成的街景插畫,占到了頁面的一半多,文字只是點綴在頁面的上方。左邊的插畫,把電線這一元素當作分割線,左下角跟最左面上下垂直排列的線性元素交叉,在傾斜電線及垂直線的空白交接處設置了文字。這樣的線性視覺流程,既能夠使通版插畫中左右畫面的整體性得以保持,也能夠把插畫跟文字欄狀分布有效結合起來。這樣不會讓插畫顯得過于突兀,又可以通過比較插畫及文字版面,使畫面主題感得以保留。而右面的插畫,則置于上下密集的文字之間,因為右邊頁面文字的欄狀分布屬于上下垂直的視覺流程,故而插畫的視覺流程也呈現左右走向,文字跟插畫屬于垂直交叉的線性視覺流程。這樣既可以在同一頁面里讓文字與插畫并行不悖,又彰顯自身特點,插畫疏松跟文字密集產生強烈對比,搭配的插畫色調顯得協調而躍動。
3.線性視覺流程在書籍版式設計中的體現
在設計書籍版式的時候,最明顯的裝飾材料為線,版式的設計特點及效果取決于線的組合方式。線條構圖有疊壓、垂直、三角和交叉等方式。比方說,曲線造型要展現歐洲古典時代的設計風韻,而直線造型則傳達傳統簡牘書籍的設計風韻。版式設計的線性藝術體現在兩點:一是文圖的搭配,二是文字版式的組合排列。這兩點展現了排版時形式及內容的統一協調,這一線性視覺流程可以讓大家具有清晰的閱讀思維。
視點在限制范圍里,人的關注度是搭配不均勻的。一般而言,畫面左上、上部、中上和左部往往首先被關注,所以,它被叫作“最佳視域”。為提高閱讀的效率,設計者理應把核心的信息置于最佳視域里,這屬于視域優選。在設計書籍版式的時候,設計者要按照線性視覺流程的方式,把關鍵的信息置于最佳視覺范圍,讓大家領會書籍版式的感知力,抓住核心的閱讀內容。對于書籍中次要的信息點,設計者理應搞清布局,在排版時根據視覺流動軌跡逐次排列,讓大家既把握核心內容,又注意次要點,從而使閱讀效率得到提高。
四、線性視覺流程下的出版裝幀設計方法
1.想象
想象作為心理活動,是人類進行思考的特有方法,能讓人從感性形象中剝離出新形象。因此,裝幀構思要以想象為前提。同時,想象也是裝幀設計的重要環節。在裝幀設計中,要想獲取想象,實現思維“張力”,設計者必須要做好觀察工作,了解不同物體間存在的關聯。我國古代作畫要求“留三分空”,這就是對此做出的最佳解釋。一般而言,設計者將想象應用到裝幀設計中,能夠增加讀者的想象空間,使書籍產生神秘感,增強讀者的印象[5]。
2.舍棄
構思最忌諱復雜與堆砌。設計者只有敢于割舍繁復細節,才能得出精致設計。如張光宇先生所說,設計要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縱觀傳統書籍的裝幀設計,往往幾個點、幾條線就已完成整個設計,但這種設計絲毫不失和諧感,這也是簡約美理念的體現。因此,在書籍裝幀設計中,設計者要更注重回歸舍棄,明確主體,凸顯書稿內涵,彰顯書稿風格。
3.象征
象征是展現藝術美感的最佳語言。象征的存在將想象直接轉化成了啟發形象。即運用象征,可使想象表現出視覺化特點,進而得出具象形象,提高讀者對書稿抽象概念的理解。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可有力地傳達創意,使書籍與讀者產生心靈溝通。具備象征作用的“符號”或喻義,都能超越語言與文字障礙,讓讀者直接憑借圖像、圖形等理解書籍內容,甚至與書稿進行直接互動,使讀者對書籍產生深刻印象[6]。
4.探索創新
隨著書籍裝幀設計的不斷發展,如何創新裝幀設計也成為出版業亟須解決的新課題。設計師必須要廣泛拓展裝幀設計的內容,例如,結合音樂旋律、音樂節奏塑造全新的裝幀風格,以全面表達書籍內容,進而展示裝幀書籍的藝術美與文化內涵。從本質上看,完美的裝幀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相互融合而得的“藝術品”,它集中展現了形狀、色彩和質感等多種元素。當前,隨著裝幀設計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裝幀設計創新領域必須打破僅僅對美追求的局限,盡可能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設計的個性化特色;(2)規避單一特性,實現形態多樣化;(3)恰如其分地運用新材料,提升視覺效果,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4)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充分滿足現代讀者對視覺、聽覺的整體需求。
5.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主要是指將內容、形式、意象、形象、印刷裝訂和市場銷售等集合為一體的設計。其中,內容不僅包含了書本的樣式、封面的設計、護封與環襯的建設、插圖與版式的打造和紙張材料的運用等,還包含了印刷裝訂的方法及書籍的銷售策劃。對于裝幀而言,封面、書脊、版式、插圖和封底是不可或缺的五個部分。此外,裝幀設計包含眾多的內容,所以,設計師必須要結合整體性原則思考整個裝幀設計過程。
總之,裝幀設計既要保障書稿的風格得以完整體現,又要保證書稿及裝幀設計的文化內涵得以彰顯,使讀者在接觸書籍時便能了解書籍傳遞的內涵,同時,使讀者在最短時間內能與書籍進行溝通。從裝幀涉及的元素來看,設計師必須要時時堅守合理布局原則,用最佳的色彩設計彰顯書籍的文化品位,使讀者感受到獨具特色的版面設計風格。換言之,書籍的裝幀設計,不僅要展現創造性的思維,還要體現書稿作者與裝幀設計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使書稿展現出多種藝術風格,豐富裝幀設計的文化內涵。
[1]張忠平. 出版裝幀設計文化與設計元素研究[J]. 中國出版,2012(2):27-29.
[2]陸弦. 數字出版背景下裝幀設計的發展[J]. 編輯學刊,2012(5):75-78.
[3]朱莉莉. 基于材質和信息的書籍裝幀藝術發展途徑分析[J]. 出版廣角,2012(10):66-67.
[4]敬威. 書籍裝幀的設計元素與文化氛圍營造[J]. 出版廣角,2015(9):86-87.
[5]王伊陸. 淺談書籍裝幀設計對讀者視覺經驗的影響[J]. 編輯之友,2010(4):100-101.
[6]張明. 論書籍形態與現代裝幀藝術的關系[J]. 美術學報,2007(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