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版畫藝術創作中綜合運用各種材料以及新媒體技術,成為當代版畫媒介更新的標志。本文以版畫媒介為研究對象,對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字】新媒體;版畫媒介;新特征
【作者單位】張琪,內蒙古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在新媒體環境下,版畫藝術創作者不再將自己局限于對某項版畫技巧的專攻之中,而是更多地利用科學技術,緊密聯系主題素材來進行版畫藝術創作,其創作出來的版畫作品與電腦媒體、網絡虛擬技術等新媒體手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以版畫媒介為研究對象,著重探究其在新媒體環境下所表現的新特征。
一、新媒體和版畫媒介的內涵
1.新媒體的內涵
人們對新媒體這一概念的界定是隨著科學技術以及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改變的。就目前來看,新媒體指的是基于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具有傳播特性和創新形態的媒體。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藝術得以出現和發展。新媒體藝術指的是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的藝術創作,其表現形式趨向于虛擬化和數字化。作為新媒體藝術中的一種,現代版畫藝術是以計算機數字技術等科技成果為媒介進行的版畫藝術作品創作。
2.版畫媒介的內涵
在版畫這一藝術形式中,版畫媒介指的是版畫創作者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將自己的創作思想傳達給觀者。一般而言,木版、石版、銅版、網屏、印刷機或者滾筒是制作傳統版畫的必需材料,而新媒體時代,電腦、數碼相機、掃描儀、打印機等與數碼相關的儀器,都可以稱之為數碼媒介,它們取代了傳統版畫制作所需材料。由此可見,版畫媒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到了新媒體時代,版畫媒介也具備了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二、基于社會語境角度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
所謂社會語境,是指在社會環境中的輿論氛圍、態度和判斷傾向。對于某些特定人群,社會語境影響著他們判斷的方向。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版畫媒介呈現一種社會關懷性,即逐漸開始關注并思考社會、歷史以及人性等問題。而從社會語境角度來看,版畫媒介的受眾趨向為更廣泛的人群,而不再局限于藝術欣賞人群。在新媒體時代的社會語境下,人們對版畫媒介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版畫媒介也已經開始通過藝術行為來參與和表現社會文化的思考,從而使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媒介的社會參與更加深入和具體。
新媒體環境下,版畫藝術家不再僅僅作為藝術品的創作者而存在,他們同時也是社會思考的參與者,他們更像是社會活動家。例如,有人曾經用數碼照片將北京胡同和上海弄堂記錄下來,用上海拆遷后留下的舊磚,結合現代化設備和技術來進行版畫作品的創作,從而表達對時代變遷的感受。其中,“南京長江大橋—自殺干預”(見圖1)這一跨界藝術作品,是藝術家邱志杰用來表達對社會現實的關注。這一藝術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收集到的相關文獻和資料,傳達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的思想過程。這一作品,使藝術以更豐富的形式與社會大眾進行交流,使版畫媒介呈現多元化的形態。
新媒體時代,社會語境下的版畫媒介滲透社會形態的各個方面,與其說版畫藝術是一件東西,還不如說它是一種活動。因為它使每個人都能夠通過現代化技術參與到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人人都是藝術家。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版畫藝術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的影響,版畫媒介在社會語境下也越來越呈現社會性和生活性,而版畫創作者也通過對社會和人的觀察,借助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看法。
三、基于技術手段角度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們也開始關注并應用新的科學技術。尤其是版畫媒介的藝術創作,使數碼藝術得以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數碼藝術雖然沒有公認的定義,但其一般指的是一門新生的藝術門類,是以計算機數字技術為輔助工具,將藝術領域與新媒體的強大功能聯系到一起后所進行的藝術創作,它的出現促進了版畫媒介的創新發展。與傳統版畫所運用的技術手段不同,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媒介呈現現代化、技術化和網絡化的特點。首先,針對傳統版畫媒介而言,當代版畫媒介節省了較為煩瑣的操作工序,使具體操作更加簡單方便;其次,利用新媒體的強大功能,如計算機中的無限重復、矢量繪圖、快速修改等功能進行版畫藝術創作,相比傳統的版畫媒介,其色彩摒除了物理染色顏料的缺陷;再次,在版畫藝術中運用數字音樂技術,拓展了傳統版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創作出前所未有的視覺、聽覺相結合藝術。另外,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媒介利用數碼3D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對現實的模擬,從而能為觀者帶來強烈的真實體驗。因此,與傳統的版畫媒介相比,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媒介,運用數碼技術手段,使其表現手法和創作題材都具有了創新性。
現代版畫也被稱為數碼版畫或者電腦版畫,因為很多版畫都是通過數碼圖像技術制作出來的,如雷金成版畫作品(如圖2)。
在對傳統版畫藝術語言進行繼承的基礎上,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藝術家也與時俱進地接受數碼技術的介入,從而為版畫藝術迎來新的契機。這一改變不僅能凸顯極富現代感的版畫藝術效果,還使版畫媒介表現形式得以拓展。另外,在利用計算機數字化圖像技術進行版畫藝術創作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利用其他技術手段進行版畫創作的形式,如實驗性木刻動畫技術手段(見圖3),以及裝置版畫藝術手段(見圖4)等。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媒介所運用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且呈現現代化和網絡化的特點。而正是因為通過這種新的技術手段,才使版畫藝術出現了新的創作方式。從技術手段上來看,對計算機數字化圖像技術以及其他一些先進技術的應用,為當代版畫藝術創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而推動了版畫媒介的創新。
四、基于材料來源角度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版畫具有了更多的自由創意特征。而為了體現這種特征,創作者在版畫制作過程中要賦予材料以新的活力和生機。在新媒體環境下,創作者通過對現代科技的利用轉變了版畫的表現形式,打破了版種界限,挖掘出很多新型的制版材料,并促使承印的載體也得以更新。到目前為止,除了主流的幾大版種,如木刻版畫、銅版畫、石版畫、紙版畫、石膏板畫以及麻膠版畫等,還出現了獨幅版畫、拼貼版畫以及PS版畫。通過運用新材料,版畫展現了更豐富多彩的景象和內涵。與傳統版畫相比,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制作材料,增強了版畫藝術的前衛性、藝術性和實驗性。如很多版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絲網、腐蝕、手繪色彩以及拼貼等材料和手法,層層疊加和印刷,使版畫媒介的表現形式不斷豐富,同時也更新了版畫的制作觀念和形式。現代綜合材料版畫是新媒體環境下版畫的一種新種類。藝術家根據畫面需要,在對不同材質媒介物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處理,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制版,從而呈現具有一定意義的畫面。對材料進行充分了解是藝術家進行版畫制作的基礎,如對材料自然肌理的了解,能夠幫助藝術家想象出材料在畫面中所產生的印痕,進而可以根據材料肌理,通過粘貼、刮刻以及打磨等方法,使制版中的偶然肌理和材料的自然肌理形成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達到理想的版畫效果。一方面,認真觀察和研究版畫制作材料以及印刷媒體的特性,是現代綜合材料版畫制作的基礎。另一方面,綜合材料版畫的語言表現力也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根據畫面的需要,藝術家能夠通過分析和研究不同的材料特性以及印刷媒體的性能,發揮并綜合利用這些肌理和印痕來充分展示材料的特色。如圖5、圖6兩幅綜合材料版畫作品。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版畫的媒介材料來源越來越多元化和現代化,且強調傳統材料、現代材料和技術的有效結合。以現代綜合材料版畫為例,其實質就是現代制版材料、印刷技法和傳統材料的綜合利用,這同時也是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制作材料的一種表現方式。
首先,當代版畫制作是在對傳統制版材料和印刷技術了解的基礎上,對它們表現力的進一步豐富。
其次,現代版畫媒介直接使用現成品材料進行制版和印刷,不僅使版畫語言表現得更為直接,而且將現成品材料的屬性和特點充分展現出來,使得版畫作品更具深意。
再次,綜合使用砂、粉、膠、布等非傳統材料進行版畫制作,進一步拓展了版畫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五、基于圖像意義角度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
視覺傳達是每個藝術作品所具備的功能。在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制作的材料和方法都得到了更新,富有現代化和創新性。正是這些綜合材料的運用和現代化技術手段的輔助,極大地刺激了創作者的靈感,給創作者帶來了無盡想象力,從而賦予了版畫媒介嶄新的藝術生命力。而創作者的內心感受以及其對自然、社會的感悟也就能夠從作品中反映出來,并傳達給觀者,這就是所謂的作品的意義,圖像的意義。
例如日本現代版畫藝術家高山登先生綜合利用多種現代媒介材料進行制版,通過不同材質不同特性產生的印痕,來充分表達他的內心感受,從而使版畫圖像的意義更加突出。以高山登先生的代表作品“游殺”系列為例(圖7),由于他對“游殺”一詞具有特殊的理解,因此將這一組作品命名為“游殺”。他曾經表示,這一作品的靈感最初來源于制陶過程。制陶就是先將陶土風化,然后再將其捏制成各種器物。這一過程就像是先奪取了泥土的生命,然后再玩耍,因此高山登先生稱之為“游殺”。利用質感較強的現代媒介材料以及技術手段,高山登先生通過“游殺”系列作品,想向人們傳達一種關于人類與自然以及人類與物質關系的信息。從這一方面來看,這一作品的含義就是啟示人們不能一味地消費自然,而是要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同時也是圖像的意義。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媒介是通過現代化制版技術,綜合利用各種材料進行版畫創作,從而將創作者的內心感受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使得版畫作品充滿了哲學力度和深厚意義,具有較強的視覺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的版畫媒介出現了新的特征。從社會語境的角度來看,版畫媒介逐漸凸顯了社會關懷性;從技術手段上來看,版畫媒介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且呈現現代化和網絡化的特點;從材料來源來看,版畫媒介材料來源越來越多元化,且強調傳統材料、現代材料和技術的有效結合;從圖像意義的角度來看,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版畫媒介能夠通過圖像更加直觀地將創作者的內心感受表現出來,從而引起觀者共鳴,達到啟示人生的意義。通過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版畫媒介的新特征,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了解版畫這一藝術形式,從而促進版畫藝術的創新發展。
[1]谷淵. 對中國當代版畫藝術語言的思考[D]. 中央美術學院,2015.
[2]李曉夏. 數碼版畫的創新與探索[D]. 海南大學,2015.
[3]李辰婧. 數字時代版畫“藝術”發展研究[J].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8).
[4]王曉瑋. 版畫表現技法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蘇州大學學報,2014(10).
[5]朱冠初. 數碼版畫藝術創作的實驗性應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14.
[6]劉長剛,喬永娥,李曉弟. 數字化藝術在阿峨新寨壯族版畫宣傳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 前沿,2014(5).
[7]劉禮賓. 作為傳播媒介的版畫與作為藝術作品的版畫[J]. 美苑,2015(8).
[8]楊佩. 版畫媒材的當代性研究——畢業作品系列微型版畫的創作感悟[D]. 蘇州大學,2015(3).
[9]付業君. 當代版畫在當代藝術中所凸顯的價值——關于版畫藝術的外延性[D]. 四川大學,2006(3).
[10]史知元. 新藝術觀念下的媒介技術變革——版畫元素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D]. 中央美術學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