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
一、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在對管理學進行研究時科學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科學方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事實為研究依據的客觀性,這使得我們的研究可信度較高。其次,科學方法具有實證性,所謂實證性具體地講就是先提出關于某一事物的假設或假說,然后用事實或數據對提出的創新性理論觀點進行確證。從實證研究的方法可以看出,實證研究不涉及價值判斷問題,得出的結論使人更加信服。再其次,科學方法具有規范性,具有有序、清晰和結構化的研究程序和步驟。最后,科學方法還具有概括性,因為科學方法研究的結果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還應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使我們的研究更加系統、嚴謹更具有說服力。
二、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回顧
管理科學的發展可以按不同的維度劃分為相應階段,一般的分法是按時間順序將管理科學發展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首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泰勒、法約爾、韋伯為代表的古典管理階段,核心內容就是科學管理思想,以及管理過程和職能分析、組織理論等;第二階段就是20世紀的30到50年代以梅奧為代表的行為關系學說,后來的行為科學理論從此發展而來;隨后,20世紀60年代管理科學進入現代管理科學階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論叢林”階段,這其中包括了決策理論、系統理論、管理科學及權變理論等。管理科學發展的過程反映了管理科學研究重心的轉移,古典管理側重于對物、財及管理組織過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業工程研究方法及經濟學方法為研究基礎的;人際關系學說行為科學則是建立在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的;而現代管理階段則移植了數學、計算機技術學、統計學等諸多科學的方法論,形成了“管理叢林理論”,而在叢林理論中的各個學派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科學的方法。
綜上所述,管理科學研究發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緊密相聯。可以說是這些因素決定著管理理論的發展和變化。現代的管理科學是在實踐中進步,在實踐中發展,并闡釋實踐,引導實踐的。
三、管理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管理科學和其他許多社會科學一樣,其基本研究方法有三種:歸納法、實驗法和演繹法。歸納法又叫歸納推理,所謂歸納推理就是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的推理。歸納推理又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僅僅考察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而完全歸納推理則考察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可以看出歸納研究方法是一種從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由于管理過程非常復雜,影響管理活動的因素非常之多,而且相互影響,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往往是綜合性的結果,所以大量的管理問題我們都是采用歸納法進行研究的。但是,歸納法也具有局限性,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改變使得從過去歸納出的結論難以適應現在經濟的發展。實驗法可以得到更具客觀的結論,但是由于管理活動的復雜性,在實踐中很難用實驗法來研究。演繹法是一種從簡化了的事實出發,通過建立起能反映某種邏輯關系的模型,來尋找一般性規律方法。以上三種方法相互補充,對管理科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幾十年以來,隨著哲學、經濟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管理科學還吸收了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大大豐富了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內容。這些方法主要包括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在內的老三論和包括結構理論、協同理論、突變理論在內的新三論以及經濟學、數學、心理學、統計學、法學等研究方法。
四、現代管理科學的主要特征
從對管理科學的描述不難看出,管理科學的研究方法除了歸納法、實驗法和演繹法這三種傳統的方法,還不斷的吸收和移植當代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前沿理論作為自己的研究方法,因此管理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移植性的特點。隨著歷史的推進、人類的進步和新理論的不斷出現,管理科學研究的方法還會不斷更新和豐富。它隨時在接受新分子的加入,同時也可能在其內部形成新的獨立單元。如休哈特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創立了統計質量管理方法,而原本統計學中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用來推斷事實和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數學中有大量的模型,這些模型可以用來求解最優或者最滿意解,能夠為管理決策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理論依據,并且促使丹茲格提出了線性規劃方法;泰勒在管理中引入了工業工程方法中的計量、分析物質、動作、時間等因素發明了高速切割刀具和工作研究方法;麥克金塞記錄、分析企業行為的財務會計方法發展了預算理論;心理學方法用來對人的需求、知覺和情緒因素進行研究,以確定科學有效的管理行為和模式,如梅奧的霍桑試驗;韋伯用社會學中對社會人群及人群之間關系的方法解決管理組織問題并創立組織理論。前面所說的管理理論叢林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多學科移植性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自然科學和網絡技術尤其是數學和計算機的發展,人們開始習慣性將數學中定量分析引入管理科學,將建模思想引入管理科學研究方法,促使對管理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管理科學理論的精確化和科學化。《理解現代經濟學》是錢穎一教授的一部重要文章,它力圖解釋現代經濟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對理論框架的解構分析,突出了數學思想在現代經濟學當中的工具性作用。每一個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曲折,管理科學的研究方法也不例外,在將數學方法應用到管理學研究方法的過程中,一些管理學家過于迷信數學推理方法,嚴重與實際脫離,一度出現了為研究而研究的現象。他們在對管理過程進行定量化、形式化的研究時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模擬方法等這些合乎邏輯的過程,并試圖說明只要人們利用這些符合邏輯的數學方程式就可以保證決策合理、行動正確、效益提高。事實上,作為多種學科組合的管理科學,人們對其規律的探索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許多管理問題還很難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也難以用精確的數學模型加以描述,因為這些問題的內在規律是相當復雜的,其中存在著大量屬于長變化周期和多重結構的大系統。因此如果僅僅使用不精確的定性分析方法,并憑借管理者的經驗了處理和決策,即使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如何解決數學方法在管理學研究方法中的正確應用已成為管理科學研究和創新中的重大問題。
五、現代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1.繼續吸收現代科技的新進展。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不斷推動著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現代化。尤其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發展,使得管理中的各種模型即使有幾百個變量也能應用計算機迅速得到運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大大促進管理科學研究方法向更加科學和精確化的方向發展。
2.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不斷融合。管理偏向于物,側重于對事物外在的現象進行客觀的描述與分析,而人文管理以人文主義為特征偏向于人,側重于對人的主觀感受和體驗進行研究,而兩者的任何單極發揮都可能導致人類智力上的內耗。因此,在21世紀將是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相互融合發展的時代,21世紀無疑是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紀,東西方文化在不斷融合,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必將不斷融合。
3.與哲學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哲學是一種高層次、深遠的理論思維,它以最高層次、最一般的范疇體系揭示事物的本質、事物之間的聯系和事物的發展過程及規律,以最高的理性境界審視現象,展現人類的未來。因此,哲學是對管理活動作更深層次理性分析的重要基礎。
4.注重跨文化分析。21世紀經濟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而文化的全球化也必將進一步發展,因此對管理科學理論的跨文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研究方向。根據對管理科學理論所作的跨文化分析,我們可以肯定不存在一個超越任何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學理論。因此,我們不可能構建一種超出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學理論,也正因此,未來的管理科學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管理科學要想具有更強的適應性也離不開對文化背景的融合分析。
5.與經濟學方法進一步融合。盡管從總體上說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的問題并不一致,因為經濟學研究為什么的問題,管理學研究怎么做的問題,但是眾所周知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聯系還是非常廣泛的。經濟學只有通過管理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而管理學只有在經濟學的幫助下才能得到迅速的發展和不斷的完善。由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經濟管理科學和管理經濟科學等邊緣學科相繼出現,因此在經濟研究中的文獻中大多有關管理的研究及論述,幾乎難以分清哪些是純粹的經濟學,哪些是純粹的管理學。眾多的社會經濟學問題本身就需要經濟學和管理科學共同來研究,只要能解決問題,也沒有必要學科之間的界限。因此,今后的管理科學研究應該進一步吸收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