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富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為更好地將課堂知識全面傳輸給學生,師生互動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手段。講述了如何將師生互動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及如何消除師生間隙,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水準。
關鍵詞:師生互動;話語溝通;原因;途徑
一、戳破師生屏障,合理溝通教學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間隙,不能更好地進行互動。一方面是由于小學語文的授課主要是針對小學生,小學生年齡偏小,沒有成熟的思緒,上課不集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傳統授課是以傳教為主,限制了教學的開放性。教師教學方案不完善,以上幾方面嚴重制約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方案,結合孩子們的情況選擇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進行溝通,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質量和目標。
二、達到交流目的,實行多樣化教學
1.提升課堂活躍度
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除了提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課堂進行提問題,讓學生積極舉手回答。由于小學語文針對的是小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小學語文中有一篇課文是《司馬光砸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先閱讀一遍,然后進行提問:“小朋友是怎么掉進水缸的?司馬光砸水缸的動機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對課文先有初步了解。然后再進一步提問“司馬光是怎么把水缸砸破的?怎么救出小朋友的?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樣的精神?”等讓學生相互探討給出結論。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課文的寓意,讓學生能自主地思考,達到教學自主化。
2.多方面發展,把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將一些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元素加進來。比如,小孩子們都喜歡看動畫片、比較喜歡做游戲,還有喜歡聽故事等等,把這些都融入教學中可以增加學生上課興趣,將一些比較有樂趣的元素加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和別的小朋友進行交流,從而使常規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人性化。
在小學語文《剪紙》一課中,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剪紙是我們中國的藝術精髓,也是我們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醞釀。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反復播放剪紙的工序,讓學生自己有一定的見地。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紙和剪刀,在課堂上教學生怎么剪紙,剪個窗花、剪個花朵等增加孩子們上課的興致。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感受其中的奧妙,從而增加課堂的多樣化,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3.強化師生有效溝通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其中讓孩子相互進行討論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此法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編一些討論的話題,讓學生以自主、開放的討論方法進行探究。課堂上學生相互討論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情感的交流,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和學生的課堂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扁鵲與蔡桓公》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讓學生能夠對文中扁鵲還有蔡桓公的性格進行分析,理解文中想要描述的意思。讓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表述,再讓其他的同學進行評價和改正,使全體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討論中。接下來老師可以提問:“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大家通過他們二人的對話可以看出蔡桓公是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主動去舉手回答,促進課堂活躍化,達到課堂授課的目標。
4.課堂實行全方位,達到協和的教學
增加小學語文授課的多樣化,讓學生能更好地與教師形成互動,有效地沖破師生之間的隔膜。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師生聯誼會來通過活動構建學生與老師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一種協和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有的學困生,老師應該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和學校配合,給孩子多以關心和激勵,讓學生盡早擺脫學困的境況。老師要嚴格地規范自己,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給學生一個好的標榜,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在教學中也要摸索一套屬于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適應并且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這人性化的課堂設計中更好地去吸收精髓,完善課堂目標。
總之,增加師生互動交流可以有效改善常規的課程效果。為更好地達到新時代課堂的授課目標,一定要打破師生相互交流的屏障,給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質量奠定基礎。這就需要我們全方位地努力,更好地在課堂上開發師生互動相互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一個好的“主角”,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盧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 才智,2014(13).
[2]盧俊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 才智,2014(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