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波
(吉林建筑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8)
供熱管網系統可靠性模型敏感度分析
宋顯波
(吉林建筑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8)
敏感度分析是對可靠性數據的進一步分析,主要用來分析可靠性數據的變化對最終計算結果的影響。由于本次分析采用的數據在今后仍有變化和進一步確認的可能,敏感度分析結果可以給出各個數據變化對最終結果影響的大小程度,為今后修正數據提供參考。
供熱管網;可靠性;敏感度
根據系統工作流程,將供熱管網系統分為兩個部分進行分析:管道及其附屬設備部分和熱力站部分。
1.1 管道及附屬設備簡化流程圖
這部分由一條供水管、一條回水管、彎頭、大小頭、三通、法蘭及其組件(螺栓、螺母、墊片)、堵板(法蘭蓋和堵頭)、閥門、補償器等組成。
水在熱源部分被加熱到需要的溫度,然后它以循環水泵作動力沿著供水管流入各熱用戶,在各熱用戶的熱點又沿著回水管返回熱源。管網平面布置圖見圖1。

圖1 一級管網管道平面布置圖
1.2 熱力站部分組成及簡化流程圖
熱力站是集中供熱系統中熱網與用戶的連接場所,它的主要任務是調整和保持熱媒參數(壓力、溫度、流量)滿足用戶的設計要求,保證供熱系統用熱裝置的安全和經濟運行,提高供熱質量,發揮集中供熱系統的社會效益。
本文研究對象為小區熱力站,熱網通過小區熱力站向小區內各建筑物分配熱能。熱媒為高溫水,在其內安裝與用戶連接的有關管道,熱力站內的主要設備還有循環水泵、補水泵、板式換熱器、貯水箱、過濾器、調節和檢測儀表以及水處理設備和自動調節裝置。
由一次網來的高溫水,經過除污器、調節閥組、流量計進入板式換熱器,換熱后高溫水回水回至主干管。在中心控制室可根據一次網回水溫度調節一次網供水流量,從而調節控制各熱力站水力失調。低溫水由各用戶回熱力站集中,經除污器至循環水泵打入板式換熱器,與高溫水換熱后經流量計送至各用戶,周而復始連續供熱。為保證二級管網循環水量不變,采用定壓補水。熱力站工藝流程圖見圖2。

圖2 熱力站工藝流程圖
文獻[1]介紹了計算數據敏感度的方法
(1)將該數據乘以敏感因子,其中敏感因子可以自行設定,本次分析取敏感因子為10。計算此時的頂事件發生概率:QTOP.U。
(2)將該數據除以敏感因子,計算此時頂事件發生概率:QTOP.L。
(3)敏感度S的計算結果為: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將每個數據都計算完成之后,按照敏感度的大小給出排列順序。計算結果中,敏感度大則說明該數據的浮動對最終計算結果的影響大。表1列出了敏感因子比較明顯的可靠性數據。

表1 參數的敏感度分析結果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水泵失效率的波動對系統穩態不可用度的影響較大。水泵失效率增大一個量級后,系統穩態不可用度增至2.303E-01,而水泵出、入口蝶閥失效率增大一個量級后,系統穩態不可用度增至2.924E-02。
供熱管網元部件的失效率是比較不容易獲得的,而且不確定度較大。本次分析采用的數據,雖然來自于三個城市熱力公司的運行記錄,但是可靠性數據仍需要不斷的積累和修正,特別是水泵等大型設備的失效率更要精確化,以得出更真實的結果。
[1]魏鵬飛.結構系統可靠性及靈敏度分析研究.西北工業大學,2014.
[2]苗莎莎.供熱系統可靠性相關問題的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V221
A
1004-7344(2016)32-0236-01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