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侖特
創業者都期待這樣一件事:這個風口只有一只豬在飛,那就是自己,這樣就可以輕松達到自己的人生巔峰夢。當然,投資家也這么想:如果市場上只有我投資的這一家初創該多好,那樣ipo(首席公開募股)之后可以輕松拿到超千倍的回報……
然而現實非常骨感:就拿2016年的直播風口來說,短短一到兩年這個行業涌現出超過兩百多家平臺,其中獲得融資的一百多家,也就是說,真實的風口是許多豬在飛,而且大多數豬不是風停了摔死的,而是被其他豬擠下去摔死的。
這是多數資本方害怕的一件事:自己投的項目毀在團隊上。
直播是風口已經無可厚非了,因為2016被稱作直播元年。究竟是不是泡沫,時間還沒給出答案,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現在至少有許多人蜂擁而至,否則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這么多直播平臺,但大多數人對同一件事看好,并非就是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相似,就以O2O來講,至少絕大多數初創已經關門大吉了。
現在我們能看見的也就是外賣行業,類似于上門美甲、理發、按摩、加油、洗車、洗衣……幾乎沒有生存跡象,而外賣行業也是巨資孕育的畸形產品,說白了就是靠補貼賺流量。
與外賣雷同的是,直播平臺也淪為了資本運作的行當:獵云網創始人靳磊日前曾揭露了直播平臺刷單的內幕:網紅經紀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臺充值,獲得5折優惠,比如花2000萬值4000萬,然后把4000萬虛擬貨幣都花在旗下網紅賬號。4000萬的收入同直播平臺五五分成,自己又獲利2000萬。這樣,經紀公司捧紅了網紅,網紅賬號收獲了大量流水,直播平臺也獲得了大量流水可以給VC一個體面數據。過程中誰也沒有付出成本。
這種投機運作說明了什么?其一說明了直播平臺并沒有健康的盈利模式,如果單純依靠真實的盈利模式,譬如粉絲道具,打賞,廣告,游戲分發……根本無法養活平臺,其次無法打造一個漂亮的數據。
資本家要看數據,平臺的數據要夠漂亮才行,所以創業者靠投機運作繪制一副虛假的數據晴雨表。
這點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平臺如果無法實現盈利,你依靠虛假數據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又能如何?用戶依舊不買賬,唯一能解釋的就是他們要做到一定規模,然后把這個爛攤子賣掉,變現脫坑。
我想這是大多數做直播平臺打的算盤,直播是個坑,只有做直播的才明白,這是其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其為二。
如果單純依靠創業者的想象:全民直播,全民打賞……這是多么完美的商業模式,可是泡沫就偏偏存在這種看似美好的幻象式體驗當中……
現實是:直播平臺用戶量沒有那么多,有公開數據表示:某大型直播平臺每一百個人就有九十九個機器人,這是個什么概念?這意味著直播平臺的真實觀眾并沒有那么多,說白了就是小眾。
創業者用機器人來掩蓋直播平臺的小眾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自我拯救,不用機器人,首頁的主播觀眾可能還不到一千人,這數據會讓平臺垮得更快。
從當年PC端的六間房,YY秀場,一直到現在的移動直播,場景直播,各種直播平臺,直播方式與革命層出不窮,唯一不變的是:內容依舊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現在直播內容的主流是什么?我們大可去任意一家直播平臺體驗一番:直播平臺依舊在賣顏值,包括如今的直播巨頭都在以“高顏值直播平臺”自居。而且主播除了顏值與打色情擦邊球之外幾乎黔驢技窮。
這是當前直播平臺最大的瓶頸:內容低俗,內容同質化,這種同質化不僅存在同一個平臺之中,而且存在平臺與平臺之中。
有人提出用內容去拯救一家直播平臺,如果內容做好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流,可問題是你只是一家平臺,怎么能控制主播的質量呢?就像一家電商平臺,他們無法控制是不是假貨一樣,這是平臺的局限性。
除非你做自營,培養一批有內容的高顏值模特……這成本又有多么高?移動直播的帶寬成本已經足夠高了,因為同時在線超過百萬人,直播平臺月帶寬費用就要三千萬,如果再培養一大批自己的網紅,這不是屌絲團隊玩得起的。
土豪團隊同樣玩不起,因為培養主播做網紅,然后生產內容根本不是一家平臺做的事情,這就好像天貓自己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生產,然后自己賣……注定走不通的路。另外,真正的內容是培訓不出來的,就好像papi醬,平臺要花多少功夫和財力才能培養出一個papi醬,這點不用多說,同樣無可厚非。
十年外賣,補貼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十年直播,內容成了平臺最大的瓶頸。
從O2O到全民直播,所謂風口成就的草莽英雄并沒有幾個,絕大多數創業者如同雨中浮萍嘗盡辛酸淚,然后淡出公眾視線。
一個沒有內涵,長相平庸,甚至丑陋的女孩開始追求你,你會和她在一起嗎?你或許會考慮跟她在一起,但絕不會長久,因為人性至此,一個女孩可以沒有顏值,但絕對不能平庸。
那些高顏值主播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女孩,是的,她在追求每一個用戶,她只想把你變成給她打賞的粉絲,并不是真正愛你,所以她比較平庸。而你對一張臉長期觀看同樣會出現審美疲勞,再看幾次就會無感。沒有內涵的顏值在時間的推擠下就會變得平淡。所以大多數人,大多情況下嘗夠高顏直播的新鮮感就會離開。
這是直播平臺的特性,而其泡沫的成分也是與生俱來的,創業者并沒有辦法造就優質新鮮的內容,因為直播平臺的最大瓶頸是內容,內容最大的瓶頸是人。
只有有才華的人才能生產大眾心理所期待的內容,而這內容因為符合知識剛需而不被時間遺忘,而今天的內容生產與之相反,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快”。
內容生產得快,群眾遺忘的快!
在平庸無奇的無聊世界,喜新厭舊或許是所有人的本能,而對于主播平臺,根本無新奇可獵,因為放眼望去,千篇一律,再無令人持續驚艷的東西存在。
主播平臺會像O2O那樣從繁華走向不溫不火,其代價是二百多家最后只剩下幾家,這幾百家平臺在競爭什么?并不是產品!因為直播平臺主要是看內容,但是所有直播平臺內容都是同質化。
說得直白一些,這些平臺在競爭資本,沒錯,誰懂資本,誰有人脈,誰會運作,最后活下來的就是誰!
所以可以斷言:全民直播,大風不停地吹,泡沫不停地碎。
摘編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