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勒
好萊塢不少個人英雄,都是在規定時間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并且動因都是一個從“小我情感”出發的契約——我要救你。但,英雄可以很自我,卻一定不能自私和愚蠢。
做了十二年的一條“魚”,終于端出來了。
當年學生氣十足,理工男梁旋(導演)告訴世界:“我有一個宏大的夢想,有的魚是連大海都關不住的,只能飛到天空上去。”十二年,魚苗被情懷喂養,從7分鐘到105分鐘,從flash到二維手繪到轉制3D。期間,國漫的變化大到嚇人,《喜羊羊》過億,《大圣歸來》票房拿下9億多。
等到《大魚海棠》上映時,它已被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一要破《大圣》的記錄;二要成為國漫電影的新標桿。
而至于美學風格,雖然一度被指模仿宮崎駿,特別是大眾最熟悉的《千與千尋》。但隨著預告片、物料逐漸曝光,更多聲音認為——它很中國。特別是引入了神人神獸,如后土,祝融、嫘祖、句芒、貔貅等,都散見于《山海經》《詩經》等古代典籍。
名字都起得這么古雅,一開始我也以為要去翻翻書,百度一下,才能了解這些人物到底什么說頭。結果發現,根本不用!這些很中國的名字,僅僅是簡單的符號,而且是你所能想到最弱的符號。大多數存在的意義僅僅為了提升逼格,告訴觀眾:我是中國人。
而當我看完全片卻發現,骨子里,《大魚海棠》就是一部套路滿滿的好萊塢類型片。
套路一:讓一切背景都為愛情來背書
《大魚海棠》并沒什么深刻主題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這個故事——小女孩愛上小男孩,為救小男孩不聽爸爸媽媽的話,還拖累了暗戀她的鄰家哥哥。但最終,小女孩和小男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主題不深刻就算了,情感的發展線也經不起推敲,影片也沒有閑心去諷喻成人世界。電影開始,椿的媽媽含淚叮囑化身紅海豚去人間歷練七天的椿,一定要警惕人類。我真的以為會借海豚的視角去審視人間。
然而并沒有。這個所謂七天的“成年禮”,就是椿游覽了壯麗人間。在最后一天,突然陷入漁民安置的漁網,引發鯤的英雄救美——愛情在此處強行設置了驗證。而椿成人禮的前六天,人間就是流光溢彩的天堂。
這么說來,《大魚海棠》的前輩《千與千尋》一開始就立意高出一大截。首先它明確地諷刺了成人社會的懈怠、愚蠢,無意識,就像豬一樣。故事的開始,也是千尋要救變豬的父母,進入光怪陸離的小鎮。中產味道十足,看起來智商穩定的成年父母,需要小孩子來拯救,這也算一個不錯的小諷刺。
所以,搞清楚《大魚海棠》就是一部講青春期初戀的電影后,我就不提,椿有讓海棠花開的魔力,可能象征著少女生理心理的成熟。我也不提,為什么鯤作為一條魚跟其他魚不同——就它頭頂上有角,以及這是不是象征著少男生理心理的成熟。
此外,故事開頭就是老婦人在回憶往事。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泰坦尼克號》——讓災難為愛情背書,這不也是好萊塢愛情片最經典的大套路?
套路二:帶有魔力的成長模式
當椿與靈婆達成交易,愿意用一半的生命來換取鯤的復活時,故事其實就進入了魔幻青春題材的套路——我和我的小伙伴,如何共同、秘密地成長。
而這一種成長是充滿童話色彩、魔幻色彩的,是超脫現實的。
椿與鯤這一條萌寵之魚的關系,像不像小女孩與小王子(2015年法國電影版)、小宏與大白(《超能陸戰隊》)、千尋與小白龍(《千與千尋》),甚至少年派與孟加拉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述這些模式的共同點是,小男孩或小女孩要解決內部矛盾,還要面對外部挑戰,時不時出現的欺騙、小別離,到了結局多半會來一個生離死別,感情的積累達到峰值。
在這一點上,《大魚海棠》僅僅在椿這個角色上做了具體細節鋪陳,能夠看出一個妙齡少女在青春期的種種表現,活潑、憂傷、任性、決絕,還有面對愛情兩難時的曖昧。但一大遺憾又在于,電影沒有做到棋逢對手。鯤在一大半的時間里,是以魚的身份進入故事,但它沒有像小白龍、孟加拉虎一樣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
套路三:從紅白皇后開始的反派設置
其實,《大魚海棠》可以走另一條套路。我以為會是這樣——
通過鯤與椿帶著各自的源生地烙印共同成長,使兩個世界發生對抗,他們被命運推到了各自陣營的前列。
電影里,卻只是走馬燈似地將椿世界里幾個人物都瀏覽一遍。比如嫘祖,后土、赤松子、鹿神等。椿好像是生活在X戰警的學校里,身邊都是有特異功能的小伙伴們。在電影結尾,赤松子、鹿神、祝融等就可以像復仇者聯盟一樣,去對抗洪水的到來。靈婆和鼠婆又穿插在最后的ending里起著關鍵作用。但《大魚海棠》這些角色,大多僅僅是文化墻。好萊塢電影為愛麗絲這樣的傻白甜小女孩進入仙境,都設置了白皇后和紅皇后雙反派模式。《千與千尋》里也有湯婆婆和錢婆婆這樣的姐妹花人設,都是一個暴劣,一個善良。
在《大魚海棠》里也有兩個婆婆:靈婆和鼠婆。我覺得這對設置倒優于《千與千尋》,因為她們都有一個反轉。靈婆看起來貪得無厭,只認買賣不講人情,但她最后沒有真正地按照交易要了湫的命。復活了舍命幫助椿、鯤回到人間的湫,做了自己的接班人。
而鼠婆,剛開始提示椿如何避開族人,藏好鯤,好像還不錯。但實際上,她的目的是借鯤的人間信物,打開封印變回妙齡女子,去人間享樂。就像哈利波特身邊圍繞著鄧布利多、斯內普、小天狼星這樣的人,椿的身邊也充滿著各種異人。唯一的區別在于,《大魚海棠》只有個別人設的想象力和鮮明程度算過關,其他大多數都很單薄。
套路四:英雄可以自我,但不能自私與愚蠢
毫無疑問,椿是《大魚海棠》的核心人物,當然也是英雄(最強瑪麗蘇)。她一直都被安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七天內愛上鯤,順便拖累鯤掛掉;在凌晨時刻登上三手的擺渡船,跟靈婆用命換鯤;在鯤作為一條魚完全發育成熟時,送他回人間。
好萊塢不少個人英雄,都是在規定時間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并且動因都是一個從“小我情感”出發的契約——我要救你。但,英雄可以很自我,卻一定不能自私和愚蠢。
而在《大魚海棠》里,椿在大多數時間都沒有為族人命運所糾結,表現出的,都是愚蠢的固執。好故事,都有兩難的糾結——只有契約與集體的沖突越激烈,愛情才更堅韌,人物更有可信度和感染力。否則也難怪有朋友吐槽:“椿像足綠茶飲料,唉。”
其實,無論是已經樹了旗幟的《大圣歸來》,還是被寄希望要樹旗幟的《大魚海棠》,已經不可避免地打上好萊塢類型片的套路烙印。而這些套路也確實幫助了熟悉好萊塢模式的觀眾,更好入戲。
從類型片角度來說,《大魚海棠》較《大圣歸來》是更進了一步,它的元素更豐富。但正因為把它骨子里是類型片,有些缺點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