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英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610218)
項目管理在智慧教室創建中的應用分析
傅正英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610218)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管理信息系統逐漸產生并發展,并在組織機構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項目管理理論及相關實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項目管理相關理論已實現了從傳統的單項目管理向多項目管理飛躍,逐漸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管理學科。隨著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兩者逐漸交互并最終實現了融合,產生了項目管理系統。目前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項目管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側重單項目管理,本文對智慧教室創建過程中項目管理理論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項目管理;智慧教室;網絡技術
智慧教室的設計與應用已成為教育技術學領域的熱點研究主題之一,也是目前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以及教育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在智慧教室的設計中,如何將技術有效地整合于教學環境和活動中,促進和支持學習者的學習和發展,一直是研究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運用文獻分析方法,結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和中國知網數據庫,對國內外與智慧教室有關的文章發文時間、載文量、研究主題及其下位變量等進行分析,得出國內外智慧教室在理論、設計、應用和評價四個方面存在的異同。筆者從利用腦科學和學習科學研究結果、學習分析、與學科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智慧教室研究的建議,為我國智慧教室研究和發展提供參考。
智能手機、PAD的普及,有線網絡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雖然3G/4G/無線網絡能滿足師生的需求,但是這些網絡都是各大運營商獨自運行,學校無法做到網絡的統一管理、統一認證和行為管理,用戶的信息安全無法保障。本文圍繞高職院校的實際需求,提出高職院校的智慧教室建設方案,包括基礎網絡融合、軟件基礎平臺建設、智慧教學改革。基礎網絡融合將有線、WLAN網絡融合在一起,統一認證,統一管理:軟件平臺建設包括制定統一的信息標準、建設統一的門戶網站、統一數據分析平臺、統一標準認證平臺,杜絕溝通不暢問題:智慧教學改革本著高職院校“職場化育人”的辦學特色,提出“線上、線下、職場化教學”的教學改革方案。
在學校,課堂教學環節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做好教學互動環節,是掌握好教學環節的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現行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簽到環節、疑問確認環節、提問互動環節、課堂小測試環節存在諸多問題。簽到過程中,使用紙張簽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簽現象,結果不便于教師統計;提問互動環節和課堂小測試的環節中,教師給出簡單選擇后,學生舉手或者口頭回答,不能獲得準確的統計數據,教師只能根據大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進行教學,沒有準確的數據,更不能考慮后期的數據挖掘和數據統計工作。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基于物聯網技術集智慧教學、人員考勤、資產管理、環境智慧調節、視頻監控及遠程控制于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系統在逐步的推廣運用。智慧教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智慧教室設備能夠體現物聯網的三個層次(應用層、網絡層、感知層),運用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使信息傳感設備實時感知任何需要的信息,按照約定的協議,通過可能的網絡(如基于WiFi的無線局域網、移動通信、電信網等)接入方式,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實現對物品的智慧化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同時,智慧教室還能滿足學校物聯網技術專業開設的物聯網導論、傳感器原理及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及應用、RFID技術及應用、物聯網工程及應用、物聯網標準與中間件技術、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等課程的實踐實訓教學需要,并為學生或教師的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開發提供平臺。
使學生通過智慧教室實驗平臺,能掌握物聯網技術基礎理論、物理信息系統標識與感知、計算機網絡理論與技術和數據分析與信息處理技術等知識,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工程應用系統的開發、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智慧教室建設可以用光載無線交換機構建WiFi無線局域網,覆蓋智慧教室,加上教室的有線網絡交換機、網絡路由器,從而建立融合有線網絡、無線局域網的物聯網關鍵部分——網絡層,各種傳感器件通過標準模塊WiFi設備服務器(串口通信RS232轉WiFi無線網絡)無線接入物聯網工程信息平臺,構成全面涵蓋物聯網三個層次的一個統一的物聯網工程實驗平臺。同時,其它內置WiFi模塊的各種手持設備(筆記本電腦、手機等)也能無線接入該實驗平臺,成為物聯網實驗設備的一部分;師生教學、科研實踐開發的其它感知模塊,通過與標準的WiFi設備服務器連接,也能輕易接入該實驗平臺,完成測試、驗證。
在統一數據標準、統一開發平臺、統一資源管理的基礎上,利用智慧教室平臺將教學、科研、數據分析、管理、生活等活動,統一到一個基于數字網絡的環境下,實現了四個智能化,即教學過程智能化、學習過程智能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領導決策智能化:不僅大幅提高了教職工的工作效率,更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科學研究實力。通過智慧教室數據的采集以及對大數據的分析,獲得全體教職工以及在校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喜好等信息,對學校進行下一步的規劃與決策起到關鍵的作用,并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
智慧教室的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教室架構
智慧教室的建設需要實現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統一標準:建設完備的學校信息標準。
(2)高效管理:根據職能部門實際工作流程,建設業務系統,實行“無紙化”辦公,簡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資源共享:建設統一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和共享數據中心三大支撐平臺,集成業務系統,實現信息的共享、資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從而將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4)智慧環境:構建物聯感知系統,校園手機一卡通、智慧圖書館、智能植被灌溉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智能安防系統等。
智慧教育體系架構需要通過標準的接口規范與智慧城市中的其他智慧系統(醫療、交通、城管、物流、能源等)進行連通,共享基礎數據。智慧教育將改變教育產業的結構,促進傳統教育產業的升級,形成規模化的智慧教育產業,從而為智慧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保障。智慧教育產業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標準,因此智慧教育系列標準也是智慧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為了保障智慧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配套相應的建設保障機制和應用推進機制。

圖2 系統技術架構設計
技術架構設計中應用最前端采用Apache或Nginx作為WEB服務層,應用服務層采用Passenger。接下來分別是Rails Framework和Ruby語言解釋器。最底層則采用PostgreSQL數據庫以及非結構化文件存儲。
智慧教室項目立項時,需要在系統中新建立項申請、錄入項目基本信息、上傳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評審文檔,然后由項目經理發起立項評審。需要注意的是,系統各種的立項評審主要是評審流程的跟蹤,項目經理需要召開立項評審會,專家根據會議結論在系統中填寫意見。在項目執行管理中,任務分派機制是推動項目進行的關鍵。項目經理根據整體的任務分解、項目計劃,結合項目當前的進展情況,將量化的工作任務分派給具體的科研人員,在任務分派的過程中項目經理會給出要求的任務開始時間、任務完成時間,系統會對科研人員每一個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匯總,作為對其考核的基礎數據。項目開發任務完成后,需要在系統中發起項目結項流程,通過結項評審后完成開發成果固化、項目文檔歸檔。
智慧環境是智慧教育實施的基礎和保障,需要創新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語義網、移動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完善兩類智慧教育環境,分別是支持學校教育的智慧校園和支持終身教育的學習型智慧城區。智慧校園重點建設智慧教室、智慧備課室、智慧語音室、智慧圖書館(學校)、智慧探究實驗室等智慧型功能室;對現有網絡設備進行升級與改造,普及高速無線校園網;建設基于RFID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的智慧型教育裝備,使其能實現各類物體的互連、識別,以及智能化的數據傳遞服務。可將RFID應用于教育管理領域,如學生行蹤、門禁系統、圖書管理等;將傳感器應用于課程內外教學中,如實驗活動的開展、學生聽課狀況的記錄、學生健康安全的監測等方面。學習型城區建設要以區域教育寬帶網為主要平臺,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和現代網絡遠程教育手段,重點建設除了智慧校園以外的各種智慧化學習環境,包括智慧博物館、智慧美術館、智慧圖書館、智慧公園、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探究基地等,支持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
隨著物聯網、云服務逐漸融入高校數字化生活中,高校智慧教室必定會推動高校信息化從數字化校園階段向更智能更便捷的高級階段邁進,必然會促進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智慧教室的應用,也必定會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運用前景。
[1]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01).
[2]張永和,肖廣德,胡永斌,黃榮懷.智慧學習環境中的學習情景識別——讓學習環境有效服務學習者[J].開放教育研究,2012(01).
[3]陳桄,龔朝花,黃榮懷.電子教材:概念、功能與關鍵技術問題[J].開放教育研究,2012(02).
[4]張進寶,黃榮懷,張連剛.智慧教育云服務:教育信息化服務新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03).
TU17
A
1004-7344(2016)25-0002-02
201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