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啟躍
印染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水排放占紡織廢水排放量的七成以上,在如今社會提倡“綠色環保”的大背景下,國家也在進一步縮進污水排放相關標準。如何為紡織“去污”,成了很多紡織企業關心的課題。
,原液著色纖維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方向。
相對于傳統紡織技術,原液著色技術具有減少排污、降低能耗的特點,同時在色牢度及面料回彈性方面較傳統工藝有明顯優勢。
一紙罰單帶來的改變
數據顯示:全球生產的化學品約有25%用于紡織業,而中國紡織行業消耗了全球42%的紡織化學品。此外,作為水污染的重要來源,中國的紡織工業還消耗了巨大的水資源。
浙江新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液著色纖維的生產企業。從2年前開始,浙江新達開始接觸原液著色纖維,并引進生產設備,自行生產。
“傳統紡織生產不僅給環境帶來污染,更是產生各種有害化學物質,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對紡織企業本身來說,如果不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也將會越來越難生存。”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說。
在一年前,國家新《環保法》實施,而浙江作為紡織大省,也是新環保法執行比較嚴厲的省份之一。
“當時就在我們附近的一家紡織企業,因為非法排污被群眾舉報,被環保部門依法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違法排廢水行為,并處以2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說。
但是面對這一紙罰單,涉事企業卻沒有當做一回事,沒有按照《責令改正環境違法行為決定書》進行整改。在環保部門上門復核發現再次超標,接連幾次整改書發來,等到排污數據達標時,企業已經被罰了50幾萬。
“不整改就一直罰。這讓很多企業明白國家是動真格的了,排污問題不能像以前一樣蒙混過關,在現在紡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們當地的紡織企業都很有壓力,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走綠色紡織的信心。”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說。
但是紡織需要印染加工,而印染又離不開化工。怎么能做到逐漸減少排污呢?新達的企業決策層將目光瞄準了原液著色技術。
“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一些紡織企業在做原液著色纖維的研發和生產,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后,認定這種技術未來紡織行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于是就成立了自己的技術團隊,開始生產原液著色纖維。”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說。
染色環節在織布之前
在傳統紡織環節中,紡紗、織布、染色是一個從先而后的順序,而原液著色纖維的生產過程卻是將這些環節調了過來。
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液著色纖維是先將纖維染色,在聚酯還是熔體狀態時直接著色,然后進行紡紗。“原液著色技術”熔體在進入紡絲箱體前,已經和著色物質充分混合均勻,然后經過各道工序直接生產為有色纖維。”
從原料到產品投向市場,整個環節的“染”控制在原料纖維階段,省去了后道坯布或紗的染色,整個環節不存在“染”的環節,做到了真正的無染紡織。”
“而且原液著色技術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色差”新達的工作人員介紹,原液著色技術所紡紗線質量相比傳統紗線更佳。
“原液著色技術所紡紗線有傳統白坯布染色所不能達到的立體效果和質感。另外原液著色纖維的出現也算是打破了染色行業的邊界,更方便地實現了棉、麻、毛、絲、化纖等多種原料的自由混紡。”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說。
目前,在原液著色纖維產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品種單一,聚酯滌綸的產量占到了約90%,產品色系不全,黑色纖維占比約達到2/3,市場形象被定位到了中低端的角色。
新達紡織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也在加大研發力度,主要方向就是開發更多品種的原液著色纖維產品,提升纖維的色彩鮮艷度,開發一些具有抗菌、抗靜電、阻燃等功能性原液著色纖維,改變消費者對于原液著色纖維品質不高的印象。
據了解,當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在生產高端原液著色纖維方面做出了嘗試。江蘇某新材料研發企業研發的酰亞胺原液著色纖維已通過國家認證為最高級兒童安全產品,在高端民用市場受到歡迎,成為了原液著色纖維提高附加值的典范。
“從整個國家經濟政治角度來說,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大力提倡并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原液著色纖維會成為紡織業的一片藍海,未來一定有很大發展。”新達的工作人員說。
未來需在兩個層面有突破
據統計,2014年,我國原液著色纖維產量約450萬噸,約占我國化纖總產量的10%。實現了我國制定的十二五期間原液著色纖維占化纖總量5%~10%的目標。
目前,原液著色纖維生產相關配套產業如顏料、色母粒、加工裝備等已實現國產化,具備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如何讓我國原液著色纖維產業更上一層樓呢?中國紡織科學院副院長李鑫認為,還應該從技術以及市場兩個方面進行突破:
在技術上,目前在產業鏈中,突破應集中在高比例顏料,顏料與功能粉體的分散與穩定技術,色母粒流變性質調控與專用樹脂制備技術,紡絲熔體/原液中的高比例在線添加與動態分散技術,多功能原液著色聚酯連續聚合上面。
而市場層面,纖維制造企業目前基本處于按照客戶指定顏色生產的狀態,單次訂單量少,配色過程和生產過渡料比重過高,這些特定顏色的產品一旦形成庫存很難再次銷售。因此,產品的標準化、數字化與計算機仿真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