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雪鹍,李亞珍,傅應云,周高楓
[1.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深圳 518020;2.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院 感染科,廣東 深圳 518026]
縱隔膿腫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rave's病的臨床報道
穆雪鹍1,李亞珍1,傅應云1,周高楓2
[1.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深圳 518020;2.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院 感染科,廣東 深圳 518026]
目的分析1例縱隔膿腫合并多系統疾病患者的診治過程,初步探討整合醫學在臨床醫學中的必然性。方法研究該院收治的1例食管縱隔瘺、縱隔膿腫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 rave's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復習相關文獻。結果該患者病程長,病情復雜、危重,合并多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且醫患關系脆弱,運用前景理論,并經過多學科協作,最終明確診斷為食管縱隔瘺、縱隔膿腫,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結論整合醫學,全程關愛,是臨床醫學發展和與時俱進的必然趨勢。
食管縱隔瘺;縱隔膿腫;前景理論;整合醫學
整合醫學概念,是針對臨床專科、專業過度細化,導致醫學知識碎片化,給臨床醫生診療疾病帶來局限性的問題而提出來的。本文通過對本院收治的1例食管縱隔瘺、縱隔膿腫,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rave's病患者的成功救治,初步探討臨床工作中整合醫學的必然性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患者女,47歲,家庭主婦。因反復發熱1個月于2014年10月5日入住本院感染內科。既往2014年7月因發熱在廣州某醫院診斷肺部感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Grave's病。入院查體:體溫36℃,脈搏120次/m i n,呼吸20次/m i n,血壓90/67 m m H g。貧血貌,雙肺未聞啰音,可見抬舉性心尖搏動,心界擴大,心率132次/分,心律絕對不齊,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3/6級吹風樣雜音,雙下肢無浮腫。輔助檢查:白細胞計數(l eucocyt e count,W BC)23.59× 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percent age of neut rophi l s,N%)86.6%,血紅蛋白(H em ogl obi n,H GB)93 g/L,降鈣素原(cal ci t oni n ori gi nal,PCT)0.14 ng/m l。心電圖示房顫。診斷:①發熱查因:可疑感染性心內膜炎、肺部感染;②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③心律失常:房顫;④Grave's病;⑤輕度貧血。入院后查,血沉(eryt hrocyt e sedi m ent at i on rat e,ESR)115 m m/h,C反應蛋白(C react i ve prot ei n,CRP)82.16 m g/L,血清白蛋白(Al bum i n,ALB)25.8 g/L。胸部CT示:縱隔、右肺門、心包底部低密度占位病變;雙肺散在膜玻璃樣及雙肺下葉實變影,考慮炎癥(見圖1)。患者持續發熱,轉入呼吸內科。再次請CT室會診閱片,考慮縱隔內病灶,擬膿腫可能,液化壞死淋巴結待排。家屬拒絕靜脈使用抗菌藥物,拒絕食管碘水造影、胸部增強CT等。給予莫西沙星合并甲硝唑口服后體溫正常,家屬要求出院。出院診斷:①肺部感染;②縱隔膿腫;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Ⅱ級);④心律失常:房顫;⑤Grave's病;⑥中度貧血;⑦低蛋白血癥。
患者因發熱、咳嗽、全身水腫半個月,于2014年11月5日再次入住呼吸內科。入院查體:體溫37.5℃,脈搏160次/m i n,呼吸28次/m i n,血壓88/44 m m H g,高坐臥位,顏面水腫,脈細速,搏動弱,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176次/m i n,心律絕對不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未聞及雜音,四肢中度凹陷性水腫。在上次診斷基礎上,存在房顫并快速心室率,心功能衰竭。急診查:W BC 25.21×109/L,N% 91.2%,H GB 92 g/L,B型鈉尿鈦前體32 532.00 pg/m l,CRP 82.30 m g/L,PCT 0.36 ng/m l,ESR 60.00 m m/h,甲狀腺功能五項正常。
患者病情重,存在多系統問題,且治療中有諸多矛盾,非常需要整合醫學理念的介入,尋求多學科協作。首先,當時危及患者生命的為心臟情況,急請心內科會診,心內科醫師認為患者肥厚型心肌病并無左室流出道梗阻,屬非梗阻性,可謹慎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及胺碘酮,監測甲狀腺功能。給予西地蘭靜脈推注后改為地高辛、利尿、胺碘酮等治療,患者心律轉為竇性,循環穩定。復查心臟彩色B超提示,心臟外異常占位,右室流出道受壓;左房、右房、右室擴大;室間隔肥厚,右室前壁增厚(見圖2),證實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其次,鑒于之前家屬的態度,運用前景理論[1],將患者的主要特點充分告知家屬,包括病情重,多系統功能障礙,預后相對不佳,治療費用高昂,在關鍵節點上的治療方案選擇往往面臨收益和風險的權衡。經過耐心、細致的溝通,醫患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家屬亦形成自己的決策理念。再次,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需針對縱隔占位進一步診治,申請包括心內科、內分泌科、介入科、胸外科、消化內科的聯合會診。討論結果及反饋如下:胸部增強CT顯示,多發縱隔膿腫,食管瘺可疑(見圖3)。食管碘水造影提示食管縱隔瘺(見圖4)。支氣管鏡排除氣管-食管瘺。診斷明確為食管縱隔瘺、縱隔多發膿腫。給予禁食、抗感染及對癥治療,患者體溫正常,癥狀明顯改善,擬消化內科及介入科進一步治療,家屬要求出院至上級醫院繼續治療。電話隨訪,外院給予置管引流膿腫、留置空腸管進食、抗感染等治療,患者縱隔膿腫縮小,體溫基本正常。

圖1 2014年10月8日胸部C T

圖2 2014年11月8日心臟彩色B超

圖3 2014年11月14日胸部增強C T

圖4 2014年11月19日食管碘水造影
患者縱隔膿腫合并多系統疾病的特點:①起病為發熱,且為長程、反復發熱;②感染源不明確;③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rave's病等多系統疾病,進而出現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并危及生命,致使檢查、治療中存在諸多矛盾和禁忌;④醫患關系脆弱,導致家屬和醫生決策困難。最終通過多學科協作,心身并重,醫患同心,將疾病診斷明確,治療效果滿意。這也再次凸顯發展整合醫學已成為臨床醫學,特別是重癥醫學的必然趨勢。
整合醫學就是還器官為患者,還癥狀為疾病,從檢驗到臨床,從藥師到醫師,身心并重,醫護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并重[2]。整合醫學是傳統醫學觀念的創新和革命,是醫學發展歷程中從專科化向整體化發展的新階段。不僅要求將現在已知的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還要求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加以整合;不僅需要將現存與生命相關各領域最先進的醫學發現加以整合,還要求將現存與醫療相關各專科最有效的臨床經驗加以整合;不僅要以呈線性表現的自然科學單元思維考慮問題,還要以呈非線性表現的哲學多元思維來分析問題,通過單元思維向多元思維的提升,通過4個整合的再整合,從而構建更全面、更系統、更科學、更符合自然規律、更適合人體健康維護和疾病診斷、治療、預防的新的醫學知識體系。具體來說,發展多學科合作,以團隊為基礎的醫療服務模式;發展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世界衛生組織非常強調整合醫學,把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和關愛,作為醫療服務質量的主要評估指標,提升醫學人文,實現整合醫學全程關愛[3-4]。
綜上所述,醫學整合、全程關愛體現了醫學人文的核心價值觀,是實現醫學目的的必由之路,是臨床醫學發展和與時俱進的必然趨勢。
[1]陳全福,楊榮源,何軍明,等.前景理論在重癥醫學臨床決策中的應用[J].醫學與哲學,2014,35(1):1-3.
[2]樊代明.整合醫學初探[J].醫學爭鳴,2012,3(2):3-12.
[3]Gabbay RA,Bai l i t M H,M auger DT,et al.M ul t i payer pat i entcent ered m edi cal hom e i m pl em ent at i on gui ded by t he chroni c care m odel[J].Jt Com m J Qual Pat i ent Saf,2011,37(6):265-273.
[4]Rosl and AM,Nel son K,Sun H,et al.The pat i ent-cent ered m edi cal hom e i n t he vet erans heal t h adm i ni st rat i on[J].AmJ M anag Care,2013,19(7):263-272.
(童穎丹編輯)
R 197.1
B
1005-8982(2016)05-0134-02
10.3969/j.i s s n.1005-8982.2016.05.030
2015-04-24
周高楓,E-m ai l:zhougaof@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