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定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高淳區農村廣播電視工作聯站)
應急廣播實現方案及應用實踐
徐建定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高淳區農村廣播電視工作聯站)
我國應急廣播的構建進程中,對應急廣播(傳輸)質量的要求是極高的,因此就必須有確切而完整的應急廣播設計方案,只有在方案的輔佐下,應急廣播才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應急廣播;實現方案;實踐
在信息化時代,有線數字電視網在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筆者認為,應急事件的產生對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及社會安全等多方面造成惡劣的影響,那么應急廣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本文主要探究有線數字電視網是怎樣參與應急廣播方案制定的,繼而分析了應急廣播是怎樣拓展應用的。

圖1 有線數字電視網應急廣播系統加入示意圖
為了使本文的論述更加明確透徹,作者應用了有關圖示(見圖1)
通過對圖1的應急廣播方案制定的流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應急廣播數字音頻信號借助數字電視前端復用器的空閑端口實現了與數字電視復用有效銜接的目標[1]。在這樣應急廣播方案的制定進程中,我們發現,有線數字電視網起始部分播送發出的“升級流”能夠為數字終端(機頂盒)接收應急廣播所發出的標識信息提供一定的保障,此后,應急廣播就會自行切換到應急數字音頻廣播的模式中,那么應急廣播所要播放的內容就會及時傳輸到外界,人們在感受廣播聲音效果的同時,背景文字信息資源的呈現有助于信息接收者準確的把握應急廣播傳輸的核心內容。
在應急廣播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筆者對設計者提出如下建議:首先在全網范圍內開設3個應急廣播播出機構體系,這一體系是建立在所播出的應急廣播數字音頻信號的基礎上的。在應急廣播方案制定的全過程中,該應急廣播所在地域的人民政府機構應該對其進行局部的干涉:一是構建地方人民政府機要局;二是建立與完善應急廣播所在地的演播室(又稱之為地方人民廣播電視臺);三是健全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對應急廣播機房進行管控的有關機制。在應急廣播方案制定中應該明確,前兩點的實現需要借助光纖的渠道將應急信息傳送至當地的有線電視網絡機構[2]。之所以構建第三種應急廣播實現方案,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特別是2013 年4月,國家應急廣播蘆山抗震救災應急電臺的構建能夠對災區災民提高最具實效性的訊息。
繼續分析圖1這一應急廣播方案制定的程序可以發現,該應急廣播數字音頻均采用的是MPEG-1或MPEG-2第二/第三層這類編碼形式,這樣應急廣播與現行的現代數字電視前端播出平臺就會結合為一體。此外,該方案中對編碼率提出了標準,要求其數值在96~192kbit/s范圍內;碼頭、民用飛機場這類大型公共服務終端與相對應行業標準相對比≥60dBμV,MER≥32dB。
2.1 應急廣播與IP廣播局域網設置視頻監控相結合共同使用
應急廣播相關方案擬定以后,若使其實踐取得更完美的成果,IP廣播利用自身延展性的屬性可以對全社區進行覆蓋。應急廣播以局域網的身份被應用,技術人員在靠近應急廣播IP音柱的地方安置攝像機,起到監控的作用,此時網線與電源線實現了應急信息共享的目標。筆者認為,村級以及社區廣播間的監控主機得以安裝以后,此時各村各社區的WLAN就得到科學的規劃,利用主機就可以達到對應急事件管理維控的目標。應急廣播這樣的實現機制簡化了技術,同時節約了網絡建設所需要的經費,當然在這樣的模式中,應急廣播的時效性被充分地發揮出來。
2.2 IP應急廣播網絡設置LED顯示屏
這一實踐原理與視頻監控大體一致,是指在人員密集的地域應用IP應急廣播的網絡體系安置LED顯示屏,該顯示屏能夠達到遠程操控的效果,能夠幫助村委會及街道社區更好地開展宣傳工作。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幾個農村社區已經實現了視頻監控與LED顯示屏的安裝,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數字IP應急廣播系統的構建能夠對數字音頻進行高效的解碼與管控工作,此外能夠與原有的FM調頻應急廣播傳輸系統實現有效的銜接,它支持的碼率高達192kbps,這時播音員所傳播出的音質是極為清晰的,此時任何廣播的基本需求都得以落到實處。筆者認為,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在應急廣播實現方案制定工作中的參與體現了終端實現的機制,使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有效降低或被控制。
[1]吳福明.數字電視前端核心系統部署及運行分析[J].電視技術,201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