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兵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中波轉播臺)
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關鍵技術分析
韓向兵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中波轉播臺)
在穩步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中,應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提高信息末端預警能力,通過現有廣電制播覆蓋資源達到應急廣播的作用。為在中短波廣播覆蓋網實現應急廣播,本文主要對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概況、關鍵技術進行分析與探究,以期全面提升其技術水平,推動其快速發展。
應急廣播;覆蓋網;關鍵技術
為實現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必須搭建前端應急廣播管理平臺,并對平臺、中短波發射臺站對接問題進行充分思考,重視用戶終端遠程喚醒問題。按照國家、省市級相關標準進行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的搭接部署,并對原有中短波調幅廣播公共設施加以合理化應用,利用改革技術與開發功能,對中短波覆蓋的所有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同時,進行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的建立,確保應急廣播中短波發射覆蓋具有快速、自動及準確等特點,建立與完善應急廣播全面覆蓋體系,其系統構架見圖1。作為廣播電視制播體系的重要內容,發射覆蓋為在最后階段,通過該階段廣播電視節目能夠實現節目區域性覆蓋,播放于觀眾接收終端。全部發射臺安全播出維護的原則為不間斷、高質量等,由于具有較遠的傳輸距離,中短波廣播具備的作用涵蓋戰備應急等,是應急廣播體系內主要的覆蓋方式,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普遍重視。
圖1 調幅應急廣播網系統架構圖
2.1 發射臺數據接收技術分析
通過專用衛星接收機可對中短波發射臺站的解密、信道解碼、符合性校驗、安全認證工作完成,隨后向接收解析服務器輸入應急廣播TS進行收錄。應急廣播信息數據格式與TS包數據格式相符,以此收錄應急廣播數據可將數據廣播TS流的最常見收錄方式作為參照依據。其本質也是收錄TS流。本文基于UDP方式的IP網絡進行TS流接收,且利用MFC編程得以實現。
在三網融合趨勢下,數字廣播電視數據傳輸可利用IP方式實現。IP傳輸的特點為低成本、遠距離。以6Mbitps標清節目的常規傳輸碼率為主進行分析,通過千兆交換機的應用,一臺計算機的獨立網卡能夠對千兆數據傳輸起到支持作用,可進行100多套標清節目的傳輸。如選取IP方式進行多路多節目流接收,可進行各類接收端口的設置,促使一個IP端口與一路多節目流相對應,以此實現一個端口進行多路多節目流接收的效果。
利用開啟寫入與讀出2個線程可達到UDP收錄TS流的實現算法。要求必須將一個收錄緩存模型建立到算法實現環節,其為寫入、讀出2線程的共同操作對象。兩者功能如下:寫入收錄緩存線程WriteRecBufferThread,并向收錄緩存內臨時保存IP方式收到的數據;讀出收錄緩存線程ReadRecBufferThread,向內存中保存由收錄緩存內取出的數據并待接下來處理。以上線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程序處理內存中傳送IP接收到的數據。
2.2 應急廣播流數據解析技術分析
應急廣播傳輸流在通過信道解碼、安全性檢驗后,其內容主要涵蓋2點:應急廣播文本內容、應急廣播音頻廣播節目。應急廣播調度控制信息、文本信息都是應急廣播文本內容的主要構成部分,多個語種的音頻廣播節目則為應急廣播音頻節目的重要成分。接收解析服務器向傳輸流收錄后可對以上信息進行全面解析,隨后按照應急廣播文本內容進行其響應情況的判斷,以此將應急廣播音頻節目輸出,進而達到選擇性區域進行應急廣播節目播放的目的。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技術的應用,可提升信息傳播速度、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為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貢獻的巨大的力量。本文在全面了解應急廣播中短波覆蓋網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對其發射臺數據接收技術、應急廣播流數據解析技術兩類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以期實現廣播電視行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