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偉
雙創時代,看大型國企如何轉身?
文 李偉

因企業日益發展壯大而導致的自身運營與發展變得愈發官僚與遲鈍,伊查克·艾迪思稱其為“大企業病”。那么企業身處“雙創”這一時代背景下,該如何“對癥下藥”來實現彎道超車呢?
大與小,如果光從生活經驗角度而言,可能人們對于“小”有著習以為常的看法,那就是較小的物體往往具有更加靈活與機動的特質。因此在“轉向”與“變道”上,“小”相較于“大”,似乎自帶著無以言說的優勢。如此一來,“大”在某種程度上暗合了著名管理學者伊查克·艾迪思在其《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所闡述的那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導致自身運營與發展變得愈發官僚與遲鈍,從而導致產品創新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這是所有企業的發展之痛,即“大企業病”。
身處“雙創”這一時代背景下,若要使企業在未來取得長足的發展與充沛的活力,大企業(特別是大型國企)需要怎樣做才能實現彎道超車?如何以更加輕盈的姿態去擁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股潮流?或許從以下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大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動作與想法。
提到“儀電”,就不得不說其作為上海的老牌國企,曾在彩電、收錄機、自動化儀表等各類電子設備方面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現如今,在上海聚焦科創中心及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它又將面臨著什么樣的機遇與挑戰?未來的路要怎么走?在采訪中,記者從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院長助理尤曉敏的口中得知,面對雙創時代下的改革與創新,儀電集團將“引領新信息技術發展,服務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使命,積極致力于成為信息技術產業集團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商的雙重角色。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設,近年來儀電集團一直在思考如何轉型,最終將精力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積極推動電子制造與信息技術融合。在以物聯網成為發展趨勢之際,抓住其與硬件產品融合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綠色照明、科學儀器、智能顯示終端等的研發能力。其次,廣泛聚焦行業應用。在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行業努力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實際行動來終結“信息孤島”這一現象,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的手段與方法。最后,積極推動集團旗下商務不動產成為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的示范應用載體來實現產融結合,打造出屬于儀電特色的智慧產業社區。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儀電,可以說其每一步改革和發展都離不開身處的土壤和環境。面對新時代下的沖擊和考驗,如何將固有的資源和產業盤活,這是儀電集團參與上海建設科創中心進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從目前來看,儀電的做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近兩年儀電集團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由集團下的不動產業務組來開發“儀電·創鑫天地”智慧園區,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載體支撐,也因此成為徐匯“雙創社區”的運營合作伙伴。隨著進一步的開發和建設,園區先后入駐了谷歌的開發者社區、谷歌Launchpad、游族網絡、騰訊創業基地、CocoSpace等一批知名創新企業和眾創空間。同時,創業大賽、導師講座、項目路演等雙創活動也時常在創鑫天地智慧園區上演。以上種種都體現出儀電在完成自我轉型之路上的積極嘗試與探索,寄希望于打造出一個“智慧、共享、共創、共贏”的徐匯區國際科創中心。
日前,已連續三年獲得“投中產業榜中國最佳孵化器”稱號的“微軟創投加速器”也已落戶儀電·創鑫天地智慧園區,此舉被外界視為加速漕河涇開發區日益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技術創新與研發聚集地的進程。此次微軟與儀電的“牽手”活動中,微軟公司全球公共事業部副總裁桑迪表示,自2012年創立至今,微軟中國創投加速器始終與創業企業共同成長,微軟創投加速器將致力于深入服務中國的創業生態鏈,努力實現頂尖且專業的創業服務加速器的功能。同時,微軟方面也將提供多方面的培訓、團隊建設、融資機會對接及多種創業資源服務,為創新的早期創業團隊提供有關“人力、資本、策略、市場”等方面“私人訂制”式的全方位服務。
正如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強所說的那樣,隨著一大批國內外眾創空間的蓬勃發展,徐匯區在成功舉辦相關創業大賽、導師講座、項目路演等創業活動后已經成為創業集聚、技術分享、資本關注的熱土。隨著儀電·創鑫天地加入徐匯“雙創社區”之列后,在多方作用下共同促成了“微軟創投加速器”的落成。今后將依托微軟在全球技術創新以及專業創業服務上的優勢,充分發揮出前者在品牌、技術、平臺上的號召力和凝聚力,積極開展雙方在創新產業孵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廣泛合作。同時,儀電還將與不同的社會資源力量一道,鼓勵集團內部的創新創業,一如既往地幫助更多的創新創業者。
“天翼創投”這個詞匯對于外界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但是“天翼”兩個字一語道出了它跟中國電信之間的關系。這也造就了天翼的一次轉身便成為我國大型國有企業首個觸電創新孵化基地的結果。
傳統的移動運營商,面對洶涌的互聯網企業,曾經再怎么高高在上,在面對用戶流失時選擇放下了身段重新贏得市場。“我們希望以中國電信的資源和能力開放為基礎,與合作伙伴開展多方面的合作。我們會有互聯網焦慮癥,很多方面是欠缺的,缺內容,缺靈活性,缺前端的技術,包括一些平臺的資源,這個平臺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渠道平臺,而是一些創新創業的平臺。”天翼創投副總經理陸佳清在公開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2012年3月,天翼創投成為中國電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電子商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投資與創新孵化,屬于上海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它開啟了“專業孵化+創業導師+天使投資”的孵化模式,將中國電信的資金、網絡、技術、人才、創意等資源與社會科技創新環境及資本進行高效整合對接,積極扶持內部員工和社會有志青年的初期創業。
據悉,天翼創投在電信央企里首創了“停薪保崗”的模式,具體為:“一孵”階段,勞動關系保留在原單位,崗位和薪酬等級保持不變;“二孵”階段,創業團隊實行公司化運作,參與孵化的員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但未來若能重新與原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崗薪等級仍與進入創業公司前保持一致。
在天翼創投基地揭牌之日,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就天翼創投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培養移動互聯網人才新軍以及培育出百億級市值、在行業內有重大影響力的創新公司。天翼創投歷經4年的發展,從數據中我們看到基于內部員工的創業孵化項目已累計征集了1700個,其中175個項目成功入孵,18個項目實現公司化運作,對外投資總額近5000萬元。其中昌視、奕行、教百、澤維、微位5家公司引入了外來資本,均取得了理想的股權資本,個別項目甚至取得了近68倍的股權溢價。

此外,天翼創投的2家已投公司和9個苗圃項目紛紛入選市級創業大賽的評選,取得了讓人欣喜的成績。兩家公司分別為“昌視網絡”和“教百(有師)”。前者專注于ITV智能化領域的高新科技與業務運營,即在中國電信IPTV專網中為機頂盒用戶提供互聯網視頻內容業務,幫助用戶通過機頂盒在電視屏上享受更加豐富精彩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后者則是專注于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創業公司,已經推出針對K12教育機構的實時在線互動教學學習平臺,為中小學生提供實時在線互動教學服務。另9個優勝項目則為專注于聚會場景的O2O平臺BeeU;聚焦于線下活動內容的圖片社交平臺游目;針對醫療健康的遠程心電生理體征健康監測云與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申信安康……
目前,中國電信正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布局,在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地均建立了中國電信創業基地。中國電信表示,2016年底前,將在全國創新創業的熱點區域設立10個以上創業基地,實現“哪里是創業熱土,哪里就有中國電信”的目標。
面對互聯網公司的威脅,他們急需開辟與發展全新的道路,那便是——“打造創業基地、興辦眾創空間”,同時這也是中國電信互聯網化轉型的一種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