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促進當地人參產業發展

通化市人參產量占全國的40%,素有“中國醫藥之鄉”的美譽。長期以來,雖然我國人參產量在全世界占優勢,但粗放式的人參生產銷售模式,導致我國人參在質量和產值方面落后于其他國家,缺乏被外界認可的國內品牌。通化市乘著“互聯網+”的東風,積極探索創設人參電子交易平臺,使人參交易由線下擴展到線上,促進了當地人參產業發展。
吉林人參電子交易平臺于2013年10月,經吉林省政府、金融辦批準設立,經營范圍為人參電子交易、人參融資、人參質量追溯、人參大數據挖掘,交易模式有網上商城、現貨電子交易、即期電子交易,現有會員15家,2015年實現成交額4.3億元。
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發展潛力巨大,符合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將打破目前人參產業的灰色產業鏈,實現商貿流通的改革和再造。吉林省是人參主產區,占中國人參總產量的85%,世界總產量的70%,目前面臨的問題并非是生產,而在于銷售和流通,如何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再造流通模式是省、市政府最關注的問題。吉林省人參電子交易平臺的商業模式是幫助政府打造市場、整合資源,從而帶動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交易平臺為生產廠商和銷售商的大宗商品買賣提供了網上交易、行情分析平臺,能實現大宗商品的訂單、掛牌買賣、招標、拍賣、中遠期現貨、連續交易現貨等多種交易處理,系統是集網上交易、網上支付、資金監管、物流管理、行情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交易平臺充分開發利用長白山人參資源,有效整合通化市及省內外人參資源,形成聚集效應,不僅滿足通化及周邊市、縣人參產品交易市場的需求,也為人參產品生產經營者提供周到、方便、快捷的電子交易服務。
人參電子化交易平臺將各類交易市場統一到電子交易平臺上,促進了人參交易便利化,也為國內人參市場價格建立了標桿,為我國人參產品融入國際市場,提升我國在國際人參市場上的定價權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推進全市免疫無口蹄疫區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對養殖環節的防疫及檢疫監管工作,梅河口市農業局于6月24日舉辦了免疫無口蹄疫區建設培訓會。
會上,市農業局副局長李曉講解了無疫區建設的意義、要求及內容;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程憲福對防疫、監測及追蹤體系建設相關要求進行逐一講解,同時介紹了牲畜常見病及控制措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于立業對規模養殖場在軟、硬件建設及檢疫監管工作方面提出相關要求;市畜牧總站高級獸醫師李桂華對養殖檔案的填寫及相關要求進行了詳細說明。
在培訓會上,為參會養殖戶發放了《吉林省免疫無口蹄疫區建設宣傳單》、《已備案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要求》及鄉鎮監督分所人員信息表,希望養殖戶對無疫區建設工作能引起足夠重視,增強依法規范養殖意識,促進全市畜牧業健康發展。
樺甸市依托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優勢,摸索出一條與農村基層黨建相結合之路,努力打造出具有樺甸本土特色的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形成縣、鄉、村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使廣大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把優質的農產品賣出去。
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道路上,樺甸市探索著基層黨建和電子商務結合之路。緊緊圍繞解決農村“買難、賣難、服務難”這一核心問題,依托“開犁網”著力打造具有線上、線下“雙向”服務功能的“一站式”便民綜合服務平臺??h域公共服務中心已完成裝修改造,投入運行,可提供集培訓、實操、倉儲、創業于一體的電商綜合性服務。物流體系基本搭建完成,解決了制約電子商務進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到村物流覆蓋率達90%以上。
按照節約資源、融合發展、相互支撐的原則,結合村部社區化改造,充分提升和完善村部服務功能。探索電商如何有效服務農村、農民,在增加村集體經濟和個人收入的同時,帶動村民創業致富,真正實現便民、利民、惠民。截至目前,已完成80個村級服務站建設,計劃8月末前將完成80%約130個村站建設,年底前有條件的村將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