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妲
?
畫里的美好童年
有話說: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每月推出《小學生導刊》公眾微信號(xxsdk1)的精選稿件。歡迎關注,它將給你帶來無限驚喜。
袁 妲
我很喜歡豐子愷的畫,筆墨疏朗卻意境幽遠,恬靜淡泊卻又歡悅鮮活。在豐子愷的畫里,我找到了自己童年許多鮮活的記憶片段。
畢加索曾說,我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像孩子那樣畫畫。也許,這些天才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童年里,最盼的是過年。過年里,最盼的是放花炮。
那時候的花炮要計劃著買,計劃著放。每天晚上放之前,要隆重地邀上幾乎半個村的伙伴們過來“賞花”。
最多的是一種叫做“連珠筒”的花炮,細細的一根,點燃引線后,大概以“兩秒一砰”的頻率,冒出一個沖上天的大火星。
大人和小孩兒密密麻麻地圍在一起,眼巴巴地守著一根瘦骨嶙峋的“連珠筒”,一邊欣賞大火星,一邊大聲數數——一個筒里的火星數量都寫在包裝上,一般是8、18、28。
如果聽到的砰聲足夠,還好;如果不幸砰聲偷工減料(這是常有的事),那位可憐的花炮老板將遭到在場所有人的大聲咒罵。
現在,這種老掉牙的玩意早就被淘汰了?;ㄅ诘氖綐又啵又?,堪稱繽紛。我卻再也找不到當年放“連珠筒”時,幸福得想唱歌的感覺了。

小時候,你在爸爸媽媽背上耍過賴嗎?
據我媽媽說,我爸爸從來不抱小孩,當然,也包括小時候的我。
但是,我一輩子都記得——每次從外婆家回自己家,如果出發之前我睡著了,爸爸就會背我回家。
每次從外婆家回來時,我都睡著了。
粗手粗腳的爸爸默默地把我放在他背上,大手穩穩地抓住我的胳膊。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我睡得如同一只死豬,腦袋搭在他肩膀上,搖搖晃晃。
那時候的我,覺得那一刻幸福得想哭。其實,我從來都沒有睡著過。

小時候,你穿過哥哥或者姐姐的衣服嗎?
大抵四五歲的時候,我當過一段時間的留守兒童。媽媽去外地參加半年的教師培訓,把我“寄存”在外婆家。
夏天,很熱,媽媽出門前,把我的白裙子放在行李最上面。她知道我喜歡穿裙子。
但是媽媽一走,外婆就把裙子壓了箱底。小時候,我太野了,上山下水,她怕我把裙子弄壞了。
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外婆家門口那棵碩大的棗樹下,我大大咧咧地走過,幾個小男孩在樹上嘰嘰咕咕地笑我。
那天,我穿著一條外婆的巨大的三角形大褲衩,沒有穿上衣。太陽曬在我的細胳膊細腿上,滋滋地響。
每天早上,外婆用腳夾住隨時準備逃跑的我,把大三角形的一條邊努力往上拉,拉到我的脖子下。就這樣,我穿著各色三角形的“連衣褲”,度過了童年里最難忘的一個夏天。

藍長衫,木拐杖,牽著兒時的我的手——她是奶奶吧。
奶奶家的后院,有一條和畫里一模一樣的石板路。下一個山坡,再上一個山坡,就是果園。棗花白,桃花粉,果園里的花季,香得鼻子都忙不過來。
看著我恨不得一步跨三步地走,奶奶總是喊,寶啊,莫拌高子(摔跤)哦!
奶奶很瘦,也很美。縱使走路開始顫巍巍的,眼睛卻依舊是明亮的。奶奶生活得很講究,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她始終保持著家里和院子里的清澈和潔凈。有一年,她病得很重,依舊清晨起來,搭著凳子,打掃柜頂的灰塵。一不小心從凳子上跌落,奶奶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
猛然想起,我都已經記不清奶奶離開我們多少年了,突然淚如雨下。
現在,經常在城市的超市里看到各種各樣的塑料風箏。它們精致而輕巧。我卻不喜歡它們,那是沒有生命的風箏。
我童年的風箏是用竹片和紙片做的。削竹片這樣的粗活兒,得軟磨硬泡,求爸爸出馬。糊紙片的糨糊是偷了媽媽納鞋底的米糊,卷軸是一根“丫”字形的樹杈,在石頭上磨得光光的。

這樣的風箏笨笨的,飛起來有點兒吃力,可是它給我和伙伴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好想回到童年里,那棵茂盛的大樟樹下。多年前掛在枝椏上的那只風箏還在嗎?當年一起放風箏的小伙伴已經在歲月的風里走散了。

小編有話說
藝術不受時空約束,豐子愷的畫里,有許多美好的細節。如這一幅《折取一枝城里去,叫人知道是深春》——自從單位搬到郊區,每日帶著山里的青草味、桃花味……下班回城,我都有這種感覺!
未入深山,焉聞鷓鴣?歡迎親愛的小讀者到我們的院子里來,登山賞花,湖邊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