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冬


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一般圍繞著某一具體問題展開.一個好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充分投入合作學習之中,這就對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創設方面提出了要求.那么,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問題情境創設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思考.
1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問題情境創設原則
1.1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參與度
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成功,第一要點就是讓全體學生都自主地充分投入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要能最大程度地將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激發起來.教學中要貫徹這一原則,就必須從以下幾個角度做好相應的工作:
(1)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已有認知結構、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思維習慣.結合上述內容,教師才能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提取和感知有關信息,進而積極展開思維,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2)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調動,盡可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都聚集到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因此,教師對問題情境要進行精心打磨,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圍繞物理內容搜集相關的趣聞軼事或游戲,也可以播放一些多媒體素材,還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背景進行取材.在引導學生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時,筆者就以游戲為基礎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運動會上有“跳長繩”的比賽項目,如果我為你們提供一根導線繩,兩位同學各持一端將其搖動起來(手持端另外通過導線使其閉合),請問這樣的情況能發電嗎?如果要能成功,你認為他們應該處于南北方向還是東西方向?從學生的生活選材,他們才更容易在頭腦中構建出物理圖景,更容易接近物理實質.
(3)提升學生參與度最直接的表現是盡量多的給予學生動手體驗的機會.高中生活潑好動,讓他們以動手操作的形式參與學習時,他們會迸發出團隊協作的激情.例如讓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時,筆者讓學生每人手持等重的紙片和紙團同時釋放,每個學生都獲得體驗機會,他們在合作學習時才有體會拿來分享,參與程度必然會上升.
1.2最大程度地匹配合作學習特點
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需注意相關設計要方便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操作,匹配合作學習的特點,要有助于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有這樣幾點需要考慮:
(1)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太過容易的問題學生個體思考就能輕松解決,如果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就會讓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的合作激情也容易因此被削弱;問題難度太大,小組合作多次嘗試卻始終不得其解,這也會嚴重挫傷了學生合作欲望.例如,“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一節,教師不給予任何提示和引導,就讓學生進行猜想,這就是脫離學生認知結構的問題設計,這樣的難度不利于合作學習的展開.
(2)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思維角度的變換.僵化的思維模式是學生高中物理學習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我們的問題設置不能過分側重學生某一方面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應該倡導學生多角度觀察與思考.這一點在合作學習中尤為重要,問題解決方法的開放性不僅有助于學生個體思維靈活性的訓練,更有助于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即每一個學生按照自己的知識基礎和思維特點來尋求問題突破,從而體現問題解決的全面性,彰顯團隊協作的互補性,有助于體現合作學習的優勢.
2合作學習模式下創設問題情境的常見方式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物理學習特點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照課堂教學的需要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一般說來,問題情境有以下幾類常見的方式.
2.1激疑式問題情境創設
所謂“激疑式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計一些學生欲答不能卻又急切需要知道答案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懸念,并強化他們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實踐表明,懸疑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從而全身心地投入于小組合作之中.
[TP8GW36.TIF,Y#]
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自感現象時,筆者就創設如下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激疑:燈泡L1和L2接在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且前者電阻較小,L為電感線圈,其直流電阻可以忽略不計.開關閉合后,燈泡L2立刻正常發光,而另一只燈泡L1卻要有一個逐漸變亮的過程;開關斷開時,兩個燈泡沒有立刻熄滅,而且燈泡L2還要變亮一下,兩個燈泡才會逐漸熄滅.請解釋上述現象的原因.
為了讓上述問題更加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懸念,筆者還進行相應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直接的感性刺激,借助“反常”的實驗現象激化學生的認知沖突,營造懸疑的情境,進而強化他們的探究動力.
2.2遞進式問題情境創設
所謂“遞進式問題情境創設”,就是將一個難點較高的問題分解為一系列相互聯系、難度較低的問題,有關問題之間呈現出由淺入深的關系,有助于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認知事物的本質.教師在創設遞進式問題情境時,要注重問題之間的有序性與階梯性,具體來講,就是要體現認知建構的系統化,同時也要充分兼顧到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順序.合作學習中,教師在設計時要使得問題難度梯度適中,排列有序,這有助于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能獨立解決部分問題,提升他們物理學習的成就感,難的問題也適合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討論解決.
[TP8GW37.TIF,Y#]
例如,如圖2所示的小球靜止懸掛著,其質量為M,某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0擊中該小球,且沒有擊穿.請回答小球擺動的最大高度?(若設定小球擺開的最大角度不會超過90°)
如果直接將該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圍繞它進行合作學習,相關過程會很難進展下去:有的學生完全找不到思路;也有學生會聯系到能量守恒的思想,簡單地理解為子彈的動能完全轉化為小球和子彈整體的重力勢能.但是如果教師能策略性地將問題進行分解,添加一問:“子彈打入小球的瞬間,繩子對小球的拉力為多少?”有了這一問題的鋪墊,學生首先就會立足于動量守恒定律,分析子彈打擊小球的過程;然后再來分析整體的機械能守恒.學生的處理也會更加具備條理性,思維也會更加系統化.
2.3發散性問題情境創設
所謂“發散性問題情境創設”,就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某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多個角度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以該知識點為節點來搭建知識體系,進而綱張目舉地實現知識系統化構建.尤其是在合作學習之中,學生個體的認知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發散性的問題一方面適合學生及時切換認知角度,另一方面適合學生在討論中完善自我認知.
例如,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滑動摩擦力的相關特性時,筆者設計了以下一系列問題:
靜止的物體能否受到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是否一定做負功?
滑動摩擦力對物體是否一定起到阻力的作用?
相對滑動越快,滑動摩擦力是否越大?
滑動摩擦力是否正比于物體重力?
上述六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對滑動摩擦力的特點進行考查,這樣創設發散性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積極拓展思路,切換思維模式,并在彼此討論中完善自己的認知,深化相關概念的理解.
3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問題情境呈現方式
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不僅僅要注重問題的設計,更要注意問題的呈現方式,恰當的呈現方式有助于學生更為真切地對物理情境進行感知,進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
3.1文字描述法
教師將預先設計的問題以導學案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其優點在于:相關問題可以預先安排學生自習,讓他們在課后以更為自由的合作形式下進行思考、討論甚至爭論,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以文本的形式來表述問題比口頭描述更加清晰,簡潔而嚴謹的文風能夠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的表述能力也獲得相應的提升.
3.2實驗演示法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支撐,教師結合教學需要,將物理實驗巧妙地整合進物理教學,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現象觀察、數據處理以及誤差分析等環節將問題引出來,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分析和處理.這一呈現方式的優點在于:實驗中所衍生出的問題往往是具有實踐特色的原生態物理問題,很多問題還具有開放性,適合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刻分析與討論,進而實現問題的解決.
[HJ2mm]
3.2多媒體呈現法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問題情境創設提供了更加優秀的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多媒體形式圖文并茂地將有關物理情境模擬出來(也可以是真實的物理現象視頻).將文字和圖片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特別是很多高中實驗室沒有條件演示的實驗,例如“α粒子散射實驗”,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的呈現,給予學生最為感性的認知,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能夠發表更加深刻的見解.
綜上所述,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與合作學習進行整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有原則、有策略地設計問題情境,并且有技巧地將其呈現給學生,能夠引導他們有方向、有目的地實施合作學習,從而更有效地建構認知、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