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高中物理知識相對于初中而言,教材涉及的內容更難,知識原理更加的不易理解,很多物理實驗都比較抽象,這對于學生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一大部分學生都很難掌握和消化.而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物理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采取了一系列的創新教學,引導學生們物理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1生活實驗,激發意識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現象都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很多的生活規律都能用物理知識解釋.抽象的物理知識一旦與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相聯系,就會很容易的化抽象為簡單,便于學生們的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會將物理教材中的實驗現象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意識.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中,由于本章的整體學習內容都是力學,力學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名詞,很多同學都表示比較難以理解,在教學中,針對重力加速度這節課,我會帶領學生們到教學樓下,然后一名學生在二樓窗口、三樓窗口、四樓窗口,其他同學在教學樓下觀察,三名同學分別拿著質量、體積相同的鐵塊,另一名同學拿著秒表,在我統一喊出口令后,三名同學依次扔出小鐵塊,然后分別記錄鐵塊從下落的一刻開始到掉落到地面為止的時間.然后我帶領學生們回到教室,對時間結果進行分析:“同學們,剛才我們進行了一個生活實驗,同樣質量和體積的鐵塊,在相同間隔距離的位置做自由落體運動,結果三次的時間沒有依照等差排列的規律,這說明了什么?你們能計算出小鐵塊的重力勢能嗎?誰能告訴我解題思路?”通過這種對生活知識的聯系和啟發,學生們的物理學習意識被充分的激發出來,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并且很多學生都能夠主動的將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相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學生雖然已經度過了義務教育的學習階段,但是良好的啟發和引導,能夠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物理學習變得形象具體,便于學生們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創新物理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更快、更好的適應高中物理的難點,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用生活實際來聯系知識,充分激發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這也是我們當今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2不講先做,深化效果
學好物理的關鍵就是要勤動手,在腦海中形成物理實驗的意識,通過實驗來驗證和探索物理難題,用實驗中的數據來見證物理原理,才能真正的學懂物理.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將課堂的活躍性充分調動起來,深化學生們學習物理的效果,我經常在課堂開始時先進行實驗的操作,通過實驗里的現象、數據以及結果來引入教材知識點,以此來加深學生們的記憶,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胡克定律》中,胡克定律概念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和主線,同時又是前面知識的延續.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這節內容時,很難理解彈簧和彈性勢能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我會特別留意對這個關系的實驗演示.在上課之前,我會先做一個小實驗: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將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細繩連接,細繩跨過定滑輪后,下面掛上鉤碼,待彈簧平衡后,記錄下彈簧的長度及鉤碼的重量.改變鉤碼的質量,再讀出幾組數據.根據測量數據畫出F-x圖象.然后我會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同學們,剛才的實驗中,通過對彈簧長度的測量,我們可以看到,彈簧受到拉力會伸長,平衡時彈簧產生的彈力和外力大小相等.這樣彈力的大小可以通過測定外力而得出(可以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通過這樣的實驗,讓同學們在腦海中都有了一個胡克定律的概念的初步理解.
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大量的實驗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物理知識,用物理實驗來導出物理知識,深化物理的演示效果,增強學生們的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在實驗中操作的過程,培養出學生們對科學知識的嚴謹、求實的良好品質,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3任務驅動,學會合作
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的操作,而對于很多復雜的實驗操作,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共同的合作才能完成,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們學會互相幫助、共同努力也是物理實驗的一個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本人通常會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設定實驗任務,以實驗結果為目標,培養學生們的交流合作方法.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焦耳定律》中,由于本節知識點的靈活性比較高,實用性比較強,因此要求學生必須要充分的理解和運用焦耳定律.在教學中,我會先讓學生們思考電功率和熱功率的區別和聯系,然后進行任務的布置:“同學們,現在我手中有一個玩具小電風扇,兩節干電池以及電壓表和電流表,在大家想出電功率與熱功率的聯系后,我請兩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到臺前來進行實驗.學生們在我的任務布置后,都開始的行動起來,兩個人一組,互相商量,采取最擅長的方式,通過討論交流,組與組之間的互通幫助,最終得出了結果.然后我選出一個小組在臺前進行實驗,一個同學操作,另一個同學進行輔助和講解.”請先卡住電風扇,將其接入電路,將電流表與其串聯,電壓表與其并聯,測出相應的電流值I和電壓值U,則R=U/I.“通過對實驗的思考和操作,使學生們提升了實驗的動手能力,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通過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與研究,互相幫助與補充,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的基礎上,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探索性.讓學生們自覺地在潛意識里形成團隊的意識,并且在目標的驅動下,積極的參與到團隊的活動中來,發揮自身的強項,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取長補短.
4適時調控,凸顯主導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有主次之分,物理學科也不例外.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往往會抓不到重點,主次弄的混淆,對重要的知識點容易忽略.在實際教學中,本人往往會在學生們學習物理以及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適時的對課程的重點以及實驗的重點進行點撥和調控,使很多重點的物理知識能夠凸顯出其主導的地位.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高一物理必修二《機械能守恒定律》中,由于本節主要是機械能守恒驗證和應用,涉及的計算比較多,是本學期的重點內容,因此,以我的思路為主體,在學習時,我主要對學生們采取引導的作用,概念引入后,我就開始對學生們提出問題”同學們思考下面這道題,一個質量為m1的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經過高度是h1點時,速度為v1,經過高度是h2點時,速度為v2,不計空氣阻力,大家想一想從h點到h2點下落過程中的機械能是怎樣變化的?“讓學生們思考幾分鐘后,進行提問后,我會繼續講解和引導:“同學們,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物體運動的起始點和終點的機械能是不變的,那么也就是說E初=E末,為了驗證這個定律,我們從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出發,思考下面的問題.”在講解和練習的過程中,我也會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重點的練習和鞏固拓展性的訓練,在學生的潛意識里面,形成機械能的計算意識,凸顯出教學的主題內容.
在適當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主體上的調控,凸顯出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學生們的思想偏差和認識偏差,在學習中避免走錯路,也減少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產生灰心和泄氣的心理,有助于學生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
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啟發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能夠主動的進行探究,運用所學知識的積累總結,培養出一批批自主創新,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的探索的物理學家.